浅谈气血两虚型烧伤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定义4症状5辨证分析6治疗方法7方剂8关于烧伤的参考文献9附件:1治疗气血两虚型烧伤的穴位2治疗气血两虚型烧伤的方剂。3治疗烧伤及气血两虚证的中成药4治疗烧伤及气血两虚证的相关药物1拼音shāo shāng qěXuèLi m:ng x zhèng

2英文参考烧伤气血亏虚证[中医术语审定委员会。中药术语(2013)]

3定义气血亏虚型烧伤,指疾病后期气血两虚,表现为火毒渐退,低热或不热,神疲乏力,气短,懒言,消瘦,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自汗盗汗,创面肉芽苍白,愈合缓慢,舌淡,舌苔薄白或黄,脉弱。

4.有烧伤、气血两虚症状的患者,出现低热或无热,精神疲乏,食欲不振,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创面肉芽苍白,难以愈合;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5辩证分析表明,烧伤后期,热毒逐渐退去,气血也受损伤,所以低热或不热;正气不足导致精神疲劳,食欲不振;气血两虚,失养,面色苍白,面色苍白,久不愈;舌淡、苔薄白、脉弱是气血两虚的标志。

6治疗烧烫伤和气血两虚证要补益气血。

七方可用于治疗气血两虚型烧伤。

8烧伤(burn[2])是疾病的名称[3]。见《千金翼》卷二十。又称火疮、汤泼火[3]、汤火伤、水火烫伤。是指火焰灼伤、热水烫伤、化学药品、放射性物质侵入皮肤引起的疾病[2][1]。早在晋代(肘急方)就有长期用石灰烫烧或加油调理的记载,烫后“猪脂煎柳白皮外敷”,局部红斑较轻,继之以水泡,皮肉发黑或筋骨外露,损伤脏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