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在治疗IgA肾病中的应用

小柴胡汤在治疗IgA肾病中的应用

《伤寒论》18小柴胡汤片,少阳病主方。肖老师认为少阳病最本质的特征是正气变得不足,善恶都在下降。

正如张仲景在第96条中提出少阳病的主证是寒热合证,他后来在第97条中解释说:“血弱气尽,则应清,邪入,与正气相争,相胁下缚,善恶分离,寒热合证,则已矣。”龙血竭中气弱,说明人体正气先弱;善恶之争,就是双方相持不下,互有输赢。

虚弱的正气遇到同样虚弱的邪气。当正气想要驱除邪气时,你不能用尽全力出去,邪气可以侵入人体,不能直接驱入,从而形成寒热的独特临床表现。

再如第二百六十五条:“伤寒脉细,头痛发热,属少阳”。若弦少阳,瘦则少健。

发热入血室,可用小柴胡汤治疗。《入血室》的特殊性在于女性月经来了又去,经期身体状况明显类似血虚气弱,这样才能理解少阳病主方小柴胡汤使用人参、甘草、大枣的意义。

肖老师认为《伤寒论》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专药”,并教导我们:伤寒论要学什么?借鉴张仲景既定的“专方”,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展开专方。

我是肾病专业的研究生。今天我就根据肖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结合跟导师学习的体会,谈谈小柴胡汤在IgA肾病治疗中的应用。

西医知识

IgA肾病是一组无系统性疾病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通过肾活检发现,IgA或基于IgA的免疫球蛋白广泛沉积于系膜区。

临床特征为:反复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多由呼吸道感染诱发,伴有广泛IgA沉积,同时系膜细胞增多,基质增生,系膜区电子致密沉积。

中医对IgA肾病的认识

根据其临床表现、理化检查特点及病程发展转归,可分为血尿、腰痛、消瘦。

关于IgA肾病的病因病机,国内机构多中心、大规模临床验证发现,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医辨证分型方案基本反映了气阴两虚、湿热夹瘀的分布特点。

总的来说,IgA以虚实为特征,以正虚为基础,以邪实为标志。但在致病因素中,风热证、风毒证、湿热证、湿毒证、血瘀证较为常见,演变过程往往是虚,虚中夹杂邪。事实上,疾病和病原体经常发生,如湿热和血瘀。

后续知识总结

在跟医生学习期间,导师告诉我,IgA肾病的发病机制是口腔、胃等粘膜合成IgA1。这种物质由肝脏代谢。如果不能被肝脏代谢,就会随着血液循环沉积在系膜区,刺激免疫激活,导致生病。

于是老师提出了治疗IgA肾病的三个环节:1。保护黏膜;2.帮助肝脏排除IgA 1;3.减少深层沉积物中的免疫激活。小柴胡汤可以用在这三个环节的前两个。

1.保护黏膜。

IgA的急性期或发作期多由外源性因素引起,尤其是疾病的复发和加重多与外源性因素有关。患者一般先有咽痛,再有鼻塞流涕等外感症状,这些症状都是由潜伏的病原体引起的。

下属吞少阳,所以我们可以u

正所谓“邪聚则气失”。外邪之所以引起体内伏邪的发作,说明患者此时体内正气不足;体内藏邪受外邪驱使能致病的原因是邪不太强,这与萧对少阳病的认识是一致的。少阳病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正气明显不足,善恶都在下降。

以一个案例为例:患者李,女,37岁,3年前因蛋白尿、血尿治疗不善,在当地医院肾穿刺后确诊为IgA肾病。三年来,她一直在我导师的诊所吃中药,治疗血尿蛋白尿。最近她感冒发烧,并有蛋白尿、咽干、咽痛。她舌胖有齿痕,苔白,脉深而细,于是来到诊所。

导师根据保护黏膜的原则,给患者服用小柴胡汤:柴胡25g,黄芩9g,生姜6g,大枣9g,半夏6g,太子参15g,甘草9g。吃了三次药,病人退烧了,嗓子不疼了,尿蛋白也下降了。

2.帮助肝脏排除IgA1。

IgA1的代谢在肝脏中进行。我导师认为肝在中医里叫少阳。少阳出了问题,如果IgA1不能灭活,就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血液,沉积在肾脏。

小柴胡汤是少阳病的主方。方中温补之品,可增加少阳对IgA1的杀伤作用,同时其温补之法亦可拖出卧于少阳的邪气。因此,外感病患者使用小柴胡汤,既是治疗患者咽痛、保护呼吸道黏膜的环节,也是增强患者抵抗力、帮助肝脏清除IgA1的环节。

写在后面。

以上只是我在课堂上从肖老师和课后从导师那里了解到的。可能是因为自己见识少,还是不能完美的传达导师的观点。请老师批评指正

肖老师说:“特效药方”是医学的最高境界!鼓励我们在张仲景既定“专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对专方进行拓展。

肖老师在自己的领域有所发展:慢性肾衰竭发热,小柴胡汤为大师;对于慢性尿热患者,采用小柴胡汤合导赤散治疗。

我将继续关注IgA肾病的治疗,希望结合我从肖老师和导师那里学到的东西,总结出“IgA肾病外感咽痛为先,小柴胡汤为主治”和“外感IgA肾病后蛋白尿为主治”。

虽然我用西医的名称和症状来解释我的药方,但似乎不伦不类。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检查设备的引入,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变得更加直观和细致。

所以我认为扩展仲景的方子,不能仅仅局限于中医的证和病的概念,也可以是所谓中西医结合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