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煎中药时的加水量,使时间正好在一个小时左右,用量正好一碗?煎煮时间长不好吗?

明代李时珍说:“药多水少,药就没味道了。药少水多,就会把药消耗掉。”。从上面可以看出,煎中药的加水量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疾病的治疗效果。加水过少,药物的有效成分不易溶出;如果加水过多,煎煮时间会延长,药液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被破坏。

一般来说,头煎——将【保命】膏的中药材放入锅中,适当加压后加水,水量以不超过两指或手掌(三厘米左右)为宜。在实际操作和应用中,还是要根据使用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质地、用量、效用等因素来增减。

对于一些吸水性较弱的矿物质、贝类,以及芳香解表剂(桂枝汤、银翘散)、捕捉剂(大承气汤),不宜多加,以免淹没药材。吸水性较好的药材(茯苓、山药)和植物花、叶(旋覆花、桑叶、枇杷叶)要适当多加水。质地硬而粘的药材(龟板、黄芪),需要长期煎服的滋补调理剂(六味地黄汤),由于煎服时间延长,需要多加水。

第二次煎药可以节省第一次煎药的一部分吸水量,所以加第二次煎药通常只需浸泡饮片即可。

如何正确掌握汤剂的熬煮时间?

“火候”指的是火的大小和火速。因为火是中药汤剂加工过程中唯一的加热反应条件,必须正确掌握。

中医把煎药的火候分为“猛火”和“文火”。火候的控制主要看不同药物的口感和质地。通常采用“先武后写”的原则,即在水烧开之前,先用武火使汤剂快速沸腾,再用文火保持汤剂微沸,以减少水分蒸发,避免煮沸过快或药液溢出锅外,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总的来说,家庭煎药要用“军民结合”的方法,即先用武火煎,待药液煮沸后再用文火慢煎。煎药过程中,人不可离开,随时监控火情,用筷子搅拌药液一到两次,使其均匀煎出有效成分,充分控制煎药剂量,然后及时倒出药液。

中药要熬多久?

中药的煎煮时间要根据药材的性质和主治证候的整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解表药、攻药、芳香药的煎煮时间要短;滋补药、矿物药、贝类及有毒药物宜久煎。提供以下三种情况的煎煮时间作为参考:

1.一般治疗药物

凡治疗各种疾病,对煎煮时间无特殊要求的药物,第一次煎煮再煮30分钟,第二次煎煮再煮20分钟。

2.止汗药

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煎服时间宜短。第一个煮八到十分钟,第二个煮五分钟。

3.滋补和调理药物

任何治疗人体虚症、补益气血、阴阳不足的药物都需要长期煎服。第一根鱼苗再煮60分钟,第二根鱼苗再煮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