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罕见的戒毒方法

无痕催眠排毒疗法是一种纯心理排毒疗法,是一种实施容易、费用低、痛苦小、见效快、无副作用、不易复发的物理排毒技术。

利用催眠引导确定药物成瘾的心理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修复个案潜意识中对药物的心理依赖,用新的、积极的认知替代药物依赖的感觉神经链,并加以强化和固定。使案犯养成良好的毒品认知习惯,使案犯对毒品产生天然的免疫能力,达到戒除毒瘾的目的。治疗后,病例能正常生活和工作,并能在药物可能再次存在的环境中得到正确治疗。

这种疗法强调戒断过程自然、平和,不与药物对抗的原则,弱化个案对药物的关注和恐惧,主张帮助吸烟者拥有自然的自我修复的心理能量,减少戒断过程中对药物的依赖,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个案的身体伤害和生活影响。在整个戒断过程中,病例被治疗和改变的感觉非常小,因此命名为无痕催眠解毒疗法。手术排毒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讨论?

李:通过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技术,选择性破坏脑内一个或几个核团的神经纤维传导束,从而达到戒除毒瘾的目的。

但是大脑的哪一部分控制着吸毒者的毒瘾呢?摧毁这个区域通常不仅仅是消除毒瘾。湖南脑科医院的主任告诉我,很多人术后性欲下降。有些人也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所以这些副作用是无法预料的。

新京报:这是用手术戒毒的医院用的方法吗?

李康:都一样。他们把成瘾分为精神成瘾和身体成瘾。控制成瘾的方法是对大脑中的一些目标进行操作,其中大部分属于边缘系统,这是最难理解的。

边缘系统控制情绪。它的活跃度太低就会抑郁,太高就会狂躁。如果把edge系统比作电视的亮度,如果调小,所有频道的亮度肯定会变低。同理,切断边缘系统,切断它对药物的依赖,也会切断它对其他东西的依赖,比如性,感情。

新京报:你的意思是手术后的人可能会有心理和性格上的变化?

李:“成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理活动。所以所谓的“手术解毒”,主要是破坏大脑中与精神活动相关的一些区域。然而,人类的心理活动是非常复杂的。科学家曾经认为抑郁症、幻觉和其他精神症状可以通过在大脑中找到特定的结构部分来治疗,但在100多年后仍然不清楚。

大脑的功能如此复杂,以至于我们无法定位大脑中特定区域对人类精神疾病的影响。

新京报:全国很多吸毒人员都做过手术。他们的情况如何?

李:在国外,据说他们手术戒毒的335例,30%的人术后能立即戒毒,30%的人术后两个月能完全戒毒。但是国内有二三十家医院在做,大概有500人做了这样的手术。他们提供的资料显示,都可以戒毒,效果为100%。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判断手术的风险,短时间内不吃药不代表他以后不做。而且这么短的时间内,这么多家属打官司投诉,于是广东省召开专家论证会,做出了暂停手术的决定。

接受手术的人成为实验对象。

新京报:做一个排毒手术要多少钱?

李康:每个大约3万到5万元。但问题是这个手术还在研究阶段,接受手术的人都是实验对象。包括这些医院,都说这个手术属于科研。既然是科研,就不能收费,有的甚至给做手术的人钱。所以很多医院做这种手术完全是经济利益驱动。

(2)替代药品的设备

大脑接收的是微弱的电流信号,因此人们无需动手,就可以通过类似虚拟头盔的仪器获取一些简单的外部信息或者控制外部事物。

可以对药物对大脑的刺激过程和微弱电流信号进行采样。当病人急需时,仪器输出的同一套弱电信号被模拟提供给大脑,从而用仪器代替药物。

需要小型化或便携化。

我们可以在早期尝试替代吸烟,这样可以减少吸烟导致的肺癌患者数量。现有的解毒药物分为西药和中药。

西医戒毒药物分为治疗药物和抗复吸药物。治疗性药物主要指用于早期解毒的药物。这些药物主要包括阿片受体激动剂和非阿片受体激动剂。阿片受体激动剂主要有美沙酮、丁丙诺啡、二氢埃托啡等。,其特点是解毒快,但有成瘾性。非阿片受体激动剂包括可乐定、洛非西定、东莨菪碱等。这种疗法可以避免药物依赖,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很大,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西药瘾君子都是化学药品,药效强,毒性大,使用后复吸率高,很多西药本身就有成瘾性。

使用纳曲酮作为抗复吸药物,可以抵抗药物滥用的后果,消除药物滥用在完全服用期间产生的欣快感和身体依赖性。但服用纳曲酮并不能缓解稽延性症状,所以能服用纳曲酮半年以上的人数仅占吸毒人群的20%左右;参附解毒胶囊能有效控制脱毒后的迁延症状。目前一般单用参附解毒胶囊、纳曲酮或参附解毒胶囊预防复发。家人、亲戚、领导、同事要帮助他们了解吸毒的危害性和严重性,让他们看到在吸毒者面前万丈深渊就是死亡,从而唤醒他们的理性和良知。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

有些人愿意冒险是出于“好奇”、“好玩”或者不相信毒品的魔力。比如一个产科医生,高估了自己的决心和毅力,铤而走险,尝试药物。几次之后,他染上了毒瘾。每次想停药,他都因为无法忍受戒断症状的痛苦而反复吸毒,使得毒瘾越来越严重,难以自拔。所以,在这里必须警告那些蠢人,不要低估毒品的诱惑,悬崖勒马,不要越界。

受心理因素困扰,想通过吸毒来寻求暂时的欣快感以摆脱烦恼的人,一定要明白,这种饮鸩止渴,挖肉补疮的不明智做法,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唯一的办法就是心理咨询,解决心理问题。

吸毒者自己必须下定决心立即戒毒,并接受必要的治疗和康复措施。其家人应尽快送至卫生行政部门认可并批准的正规戒毒机构,不要相信“七代相传的戒毒秘方”、“数日内根除毒瘾”、“治愈精神成瘾”等不科学的宣传。对拒不改过自新、多次吸毒或违法乱纪的吸毒人员,公安部门可以强制其戒毒。复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强烈的成瘾性、消磨无聊时间、缓解心烦、抽最后1次是导致复吸的主要心理因素。

以下因素与细分和复发有关:

1,个体的戒断决心和动机:国外研究多次表明,个体的戒断决心和内心关于伦理的目标对是否复吸有很大影响。比如,很多成瘾者在寻求治疗或被迫治疗时,内心的目标并不是彻底放弃,而是减少剂量或(和)恢复身体状况。所以这些人治疗后的复发率自然会比那些确实有戒瘾欲望,想彻底戒掉的人高。国外的初步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但临床上发现,在治疗初期,由于各种原因(如药物依赖造成的不良社会后果和身体并发症等),很多人都有很大的决心和强烈的动机去戒除,但几天后,成瘾者会逐渐忘记药物造成的不良后果,“愈合伤疤忘了痛”的决心和动机往往会逐渐消失,而记忆中药物带来的快感也会逐渐消失。最终个人会产生“再做一次”的想法。换句话说,施虐者的决心总是在波动,不断权衡利弊,不断与自己抗争。因此,如何保持他们的动力和决心是许多专业人士的目标。国外有人利用行为中的正负强化原理,发展出一种叫“权变管理”的方法,据说效果还算满意。

2.应对技巧:个人的应对技巧也影响复发。正如我们所知,大多数复发发生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个人被训练成在特定情境和同伴压力下能够自持,或者能够坚定有效地拒绝他人的影响。这为保持诚信奠定了基础。

3.情绪状态:据研究,吸毒人群的抑郁症患病率和既往患病率均高于一般人群,未达到临床水平的情绪障碍较为常见。以往的研究认为,成瘾者的情绪障碍影响整体预后,增加复发率。因此,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药物或心理社会干预。

4、暗示反应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受外界环境制约的内部刺激与复发密切相关。相应地,一些人使用暴露技术来降低个体的即时反应能力,例如将依赖者置于选择性的现实情境中,但故意让他避开他所依赖的药物。以达到增强抵抗力的效果。但这种方法过于依赖个人自述,缺乏客观的评价和系统的随访结果,效果难以评价。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一些与原有滥用习惯相关的药物可以作为条件提醒。例如,许多临床医生发现,滥用安眠药可以引起阿片类药物依赖的复发,饮酒往往可以引起可卡因依赖的复发。

5.稽延性戒断症状:许多成瘾者在急性戒断综合征消退后仍有各种不适主诉。常见的有全身无力、过敏、失眠、厌食、胸闷、怕冷、易怒、心情不好等。,可以持续几个月甚至1 ~ 2年。这就是所谓的稽延性戒断症状。这些症状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滥用者的功能恢复,还会使相当一部分人复吸,导致复发。

6.心理渴求:渴求是一种强烈的内心冲动,往往是在被原有的虐待行为刺激后出现的。很多人被这种强烈的渴求驱使,再次吸毒。

7.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在个体陷入困境时起到缓冲和保护的作用。因此,适当的良性社会支持对于接受过治疗和康复的个体来说非常重要。但并不是各种社会支持都有很好的效果,有些社会支持会诱发和加速复发过程。比如家里有人还在吸毒,或者原来的家庭互动模式还存在,或者原来的同伴继续怂恿鼓励他们喝酒或者吸毒,都会促进复发。

8.压力情境和同伴压力:研究人员注意到,许多人在戒烟后因为陷入困境而复发,这很难处理,当他们无助时,他们再次转向药物。而依赖者所属的同辈群体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很多人说,一回到原来的群体,就很难抵挡同龄人的劝说和诱惑,忍不住“再来一口”,再次陷入泥潭。而一些成功的案例也表明,断绝与原有小圈子的联系,重建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是长期不复发的重要环节。

9.其他相关因素:除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些因素与复发密切相关,它们在特定条件下或对特定个体会起到关键作用。

(1)家庭环境:很多依赖者的家庭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成员滥用药物会严重损害家庭功能。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适当的调整,依赖者将很难保持其完整性。

(2)人格特征:人格特征不仅与虐待行为的发生有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被依赖者的身体状况。

10、破堤效应或“不道德效应”:如前所述,依赖者在治疗和康复的初始阶段有很大的决心,但往往无法贯彻到底。而好不容易坚持下来的“完整性”,往往在上述因素的反复冲击下变得不稳定,会出现经不起“再来一次”的事情。但这“再来一次”往往注定要放弃之前的一切努力,大坝很快就会被接踵而至的海浪冲走。这就是马拉特和戈登(1985)描述的“不道德效应”。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提高心理素质。通过观看戒毒禁毒视频,讲解相关法律法规,使其纠正对毒品的不良认知,增强能力。

2.心理健康教育吸毒者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其家庭往往是问题家庭。他们心理不成熟,没有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或习惯。他们不能正确、恰当、健康地表达自己的愿望、感情、意志、思想和技能。与正常人相比,他们不能像正常人一样面对现实,不能等待和忍受。他们的家庭要么破碎,要么名存实亡。所以要给他们心理疏导和教育,提高他们对药物的抵抗力。

3.行为疗法侧重于军事训练和劳动、娱乐和体育活动。职业和技能培训将帮助他们在社会上自立,增加他们的谋生手段,也鼓励他们通过适当的渠道表达自己,这对帮助他们抵制毒品和防止复发是有效的。

4.家庭和社区干预。积极与家人和单位沟通,取得亲友的理解、关心、支持和帮助,尽量给他们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更有利于吸毒人员彻底戒毒。

5.根据吸毒的定义,复吸作为吸毒最典型的症状——复发性脑病,不应该像“所有吸毒人员都被劳动教养”一样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因为这是疾病的体现,而不是个人的责任。这种把病归咎于个人的法律法规,不仅不科学,而且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