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川椒的目的、功效及临床应用
性味辛温。有一点毒。入脾、胃、肾经。
功效温中、止痛、杀虫。
功效与特点:本品辛温,善散寒气,为健胃解毒驱虫之药,内服外用皆可。
功效
1.散寒燥湿:①用于脘腹冷痛,呕吐不适,不宜食用,可与干姜、党参等同用,如大建中汤。②对于慢性感冒、腹痛、腹泻、寒沫者,可与附子、干姜同用。③可用于脘腹冷痛、背部冷痛,可与附子、半夏同用。
2.除湿杀虫:①用于蛔虫即胆道蛔虫引起的上腹痛,可与乌梅、黄连等同用,如吴梅汤。②可用于疥疮、皮肤瘙痒及水疱、丘疹。可内服,也可外洗,具有祛风止痒、燥湿杀虫的功效。③治阴囊湿疹,阴囊湿痒可内服外洗。④对于寒湿型脚气,本品可内服外用,具有祛湿散寒、活血通络的功效。
3.痹痛止痛:①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属寒湿型,常与其他祛湿、温经、散寒之品同用。②可用于治疗风寒牙痛伴抽搐疼痛,重感冒者可煎服含漱,或少量内服。
花椒辛热干粉的辨证应用花椒辛热干粉入脾散寒燥湿,可用于治疗寒湿损伤,如腹痛、消化不良、呕吐腹泻、冷痛等。,还能祛肺寒邪,补命门之火,治肺寒或命门火衰引起的咳嗽,肾气上动引起的痰多气喘。辣椒味苦性寒,是花椒的籽。它擅长排水消肿,用于水肿和哮喘的演示。
兼容性应用
1.用苍术:花椒又名川椒、川椒,善散阴寒,温中止痛,温脾止泻;苍术长于外祛风湿,内燥脾湿,主要用于运脾。两药合用,能温中燥湿,祛寒湿,健脾胃,进而止泻。主要用于治疗湿盛泄泻、食欲不振、妇女下焦虚寒、寒湿带下等症。
2.用乌梅:乌梅能驱虫止痛,味极酸。昆虫积酸就会停,刺鼻就会倒。所以用辣椒极其辛辣来驱虫;腹痛多因脏腑虚寒,蛔虫不易入膈。川椒辛、热、温中散寒,对治疗内脏寒凉、虫痛、疝气痛有效。乌梅味涩涩,能止血,川椒温脾止泻。一涩一温二药合用,可止脾虚久泻,久痢便血。
3.用干姜:川椒味辛、热,入脾胃、肺、肾。能温脾胃,补命门,祛阴寒,驱蛔虫,止痛;干姜味辛,性热,入肺、脾、胃经。它不仅能温中散寒,治疗因寒引起的腹痛、腹泻,还能燥痰,激活心肺之阳,治疗胸满胸痛。两者配伍,求同气,降而不升,散而不收,有温中散寒、杀虫止痛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胸部剧烈冷痛、呕吐、腹寒、皮肤肿胀、头足、上下疼痛,不能触及。用于治疗中温热虚寒引起的腹痛、腹胀、腹泻、呕吐等症。
应用注意事项:阴虚火旺禁用。孕妇慎用。
用法用量口服:3-6g,煎服,或丸散。外用:研末外敷,或水煎熏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