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榧的历史背景?
香榧植物名称:香榧
拉丁名:香榧堡。
科和属:红豆杉科,榧属。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25米,干端直,树冠椭圆形,树干光滑,褐色,老年时有浅纵裂,枝端通常有三个棕绿色冬芽,小枝近对生或近轮生,叶条状,长1.2-2.5cm,宽2-4mm,螺旋状生长,小枝上展开两排,末端有叶。叶背面中脉两侧有两个黄色气孔带,雌雄异株。雄球花单生于叶腋,雌球花对生于叶腋。种子大,核果状,长2-4厘米。假种皮紫红色,被白粉覆盖,革质,浅褐色,有不规则的浅沟。花期5月,次年9月果实成熟。
分布:为中国本土树种。主产于江苏南部、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湖南、贵州等地,以浙江诸暨、东阳分布最多。诸暨被称为“中国香榧之都”,其下的乔峰镇被称为“中国香榧之乡”。在距离乔峰镇10公里的会稽山深处,近年来建立了中国唯一的香榧森林公园。
生态习性:为亚热带树种,喜光略耐阴,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深厚肥沃的酸性土壤,不耐涝旱。它耐寒,寿命长达数百年。
园林用途:是良好的园林绿化树种和背景树种,也是著名的干果树种。浙江诸暨香榧种子世界闻名,种子、枝叶均可入药。
育种栽培:种子育种,播种前需混沙层加速发芽,种壳开裂时播种。作为果树栽培,应选择优良品种进行嫁接。
相同的常见树种:香榧。:原产日本,原产地可高达25米。与香榧的主要区别是干皮红褐色,幼时光滑,老时片状,小枝常分叉。当年的树枝是绿色的,二年生的树枝变成红褐色,树叶是香的。山东青岛、江苏南京都有引种栽培,生长表现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