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有什么作用,怎么吃?
味道:甜,微温。归经:肺、脾、肝、肾经。
功效指示
黄芪具有益气固表、止汗生肌、利水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郁结、慢性腹泻、脱肛、便血、表虚自汗、痈肿、慢性溃疡、血虚、面色萎黄、内热、口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能益气补中,又能固表敛疮。
我国药剂师推断,黄芪作为增强能力、抵抗疾病的良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含有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硒、锌、铜等微量元素。具有增强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血压的作用,并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血供,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成汤、膏、酒、菜。
用法:15~30g一天,或60g。
参考管理方法
①每天用黄芪约5 ~ 10g,开水10 ~ 20分钟供后人喝茶,可反复冲泡。
②黄芪煎服后每日服用30克左右,或煎服后饮茶,供后人食用。黄芪30克,枸杞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者更有效。
(3)取黄芪50克左右,熬汤后,用熬好的汤煮饭或煮粥,就成了黄芪米粥,也是很有益的。
食用禁忌
从体质上来说,黄芪最适合气虚脾虚湿盛,容易浮肿,肌肉较软的人,尤其是腹肌。很瘦很壮的人不适合。
从身体状况来说,感冒或月经期不要吃黄芪。
从季节来说,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黄芪。感冒为什么不能喝黄芪粥?因为黄芪是外强中干,帮助身体关门,防止外邪入侵。但当身体已经感受到了外界的邪恶,就会变成一扇紧闭的大门,把疾病留在体内,没有办法发泄。同理,春季是毛发生长的季节,人体需要申报毛发,不宜吃黄芪。肾病属于阴虚,湿热、热毒过盛患者使用黄芪一般会产生副作用,应禁用。因为黄芪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容易伤阴活血;而湿热、热毒过盛的患者,则容易郁结邪气,使病情加重。如果一定要服用黄芪,一定要联合使用。
阴虚患者使用黄芪时,必须与滋阴药物配伍,如生地黄、熟地黄、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湿热患者一定要配伍清湿热的药物,如黄连、茵陈、黄芩等。热毒过盛者,须配伍清热解毒药物,如黄连、栀子、大黄、败酱草等。
西方最新研究的结果也证实,服用黄芪时,最好不要服用环磷酰胺(环磷酰胺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否则会相互干扰。另外,有些品种有一定的毒性,不能随便服用。剂量最好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