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冷上火,体质“上热下冷”的人应该怎么做?这篇文章给你建议。
经常有患者向我抱怨怕冷,容易生气。其实这是现代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天热天冷的时候,很多朋友都会在这个时候喝凉茶,但是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到底什么是上热下冷?这种体质的人一般有哪些表现?怎么调整?跟大家聊一聊,给大家一些靠谱的建议。看完这篇文章,你不妨照着做,帮助你改善亚健康。
如果你经常有以下习惯,那就更要注意了:
长时间熬夜
过度担心。
久坐,很少运动。
夏天贪凉,长时间待在空调里,吃冷饮。
秋冬不暖,还经常吃冷食。
不吃辛辣食物,常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忽冷忽热的身体表现。你赢了多少?
“发烧”:脸上容易长痘痘、头痛、耳鸣、舌红、长口腔溃疡、失眠、牙痛等。
“下寒”:腹冷、小便长、腹泻、手脚冰凉等。对于女性来说,月经也会受到影响,会出现经期延长、血块、痛经等不适。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之所以上半身热下半身冷,和人体阴阳失衡有一定的关系。阴阳之气升降不均,中焦受阻会有各种不适。说到中焦,就要提到上焦和下焦。所谓“上焦如雾,中焦如露,下焦如渎”,分别起到行气、活血、排浊的作用。如果中间的焦炭被堵住了,上面的火就下不来了,下面的水就不涨了,水火更差,下面越来越热,越来越冷。
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是说就是阳虚。如果是阳虚,一般来说,感冒症状比较多,上热下冷的人,只是体内的阳气运行错了地方,用不好。
其实上热下寒导致的上火,并不是实火,而是虚火,所以很多人喝了凉茶后没有效果,有的甚至加重不适。那么,这种体质的人应该如何调理呢?以下是给大家的一些建议:
打通中焦很重要。中道畅通了,体内的气血才能运行顺畅,上面的心火才能下去,下面的肾水才能上去,慢慢达到平衡的状态。如果你想通过中间的焦点,你不妨这样做:
艾灸
可以适当艾灸小腿上的穴位,如三阴交穴、足三里穴。腿部血流正常,经络开通,上面的火才能降下来。这些地方适当艾灸也有利于温补脾胃,脾胃在中焦,也有助于打通中焦。
但是要提醒大家,艾灸是有讲究的,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做到的。比如很饿或者很饱的时候就不适合艾灸。另外,艾灸也不要太频繁。艾灸后要注意保暖,不要着凉。
也可以泡脚。泡脚有助于降火,疏通经络。泡脚的时候也可以按涌泉穴。上面的火下来了,下面的寒湿也得到了缓解,自然有利于改善上热下寒。但是泡脚的时候也要注意,泡脚时间不能太长,控制在半个小时左右为宜,水温要合适,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
另外,合理使用中药也是一种调理方法。对于上热下寒体质的人来说,既要清热又要祛寒。在中药的使用上,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因为即使都是忽冷忽热,每个人身体的冷或热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用什么中药,怎么配,用多少,肯定是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缓解。具体怎么用,可以在自己的主治医生指导下进行,这里我就不一概而论了。
现在是秋天,气温适宜,更适合运动。我也建议你坚持锻炼,注意适量。这样可以促进阳气生发,也有助于驱寒祛湿,促进阴阳平衡,缓解上热下寒。
以上是关于上热下寒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看过之后对这个有了更多的了解。你身体冷热吗?如果有,就要尽早处理,不要等问题严重了再拖。以上方法不妨试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