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脚疼的怎么样?
一般资料本组共选择6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36例。年龄在40 ~ 65岁左右;病程3周至6年;单足41例,双足19例。治疗方法,治疗分两步:外用草堂跟腱软膏和足跟垫。第一步,涂抹千草堂跟腱药膏进行治疗。具体药物及用法:千草堂跟腱软膏主要由红花、乌梢蛇、寻骨风、透骨草、川乌、续断等成分精制而成。使用方法是将患者足跟的疼痛部位暴露出来,每天涂抹5 ~ 6次,一个月为一个有效周期。第二步,足跟垫的制作,采用厚棉鞋垫,在足跟疼痛处挖空,直径约3。
Clti左右,放鞋里就行了。所有患者共治疗1个疗程。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恢复情况:足跟痛症状消失,不影响行走;改善:足跟痛症状明显缓解,基本不影响行走;无效:足跟痛症状无明显改善。经3个月随访,治愈40例(67%),无复发,好转16例(26%),无效4例(7%)。
典型病例,无名氏,58岁,2008年3月23日首次确诊。患者左足跟疼痛已超过5年,最近1周足跟疼痛加重,影响行走。诊断显示左脚足底筋膜处有固定压痛。诊断:左脚跟跟骨骨刺。治疗方法是取左脚涂草堂跟腱软膏,指导患者使用脚垫。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患者主诉症状明显减轻。治疗3个疗程后,左脚后跟疼痛消失,行走方便。3个月后复诊,左脚跟不疼了。
讨论足跟痛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原因是跟骨病变或局部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骨病包括跟骨骨刺、跟骨骨折、跟骨退行性变、跟骨骨膜炎等。软组织损伤包括腓骨肌腱鞘炎、胫后肌腱鞘炎、屈肌腱腱鞘炎、足底筋膜炎、跟骨皮下滑囊炎、跟骨腱周炎。其中很多原因如长时间站立、负重行走、爬山等。,造成跟骨以下受力点受伤,导致出血、水肿、变性、硬化等疾病。足跟痛属于中医“筋伤”、“筋痹”范畴,病因多为年老体弱、肾精不足、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不通导致筋骨失养,不通则痛,不名誉则痛;或者因为肥胖,或者产后失去调理,损伤筋骨甚至筋骨。临床上肝肾不足,外邪入侵,最终会导致气血凝滞,经络不通,属于虚证。所以治疗以祛风强筋,益气活血,通络除痹,软坚散结为主。千草堂跟腱膏具有散寒止痛、祛风除湿、强筋骨、改善足部皮肤通透性、改善足部血液循环、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透皮吸收、疏经活血的作用。配合窄脚垫,分散疼痛部位的应力,减少对疼痛部位的刺激。用中药熏洗减少炎症物质的释放,促进损伤部位的修复,在临床上被证明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