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和药物的实践
一种药酒的制备方法
1,酿造方法
酿造是一种古老的配方,也称为发酵。酿造法加工的药酒,主要由粮食、药材、水和适量的酒曲,经加热、蒸煮后保温发酵而成。用这种方法加工的药酒,由于药物的发酵,可能会改变一些有效成分。发酵后的药酒不仅能保留原有的疗效,还能使酒浓郁、香甜、醇厚、爽口,刺激性小,这是其他加工方法难以达到的。但由于其工艺复杂,很难掌握。再加上温度和酒曲质量的影响很大,很容易出现酒不好,性质不稳定的情况。所以不建议。方法是:按照药方,取粳米(糯米)、酒曲、药材各适量。首先将药材洗净,粉碎成粗粉;大米洗净,捣碎。将大米用水浸泡使其膨胀,然后煮成干粥,待其冷却至30℃左右时,加入药粉和酒曲,搅拌均匀,放入陶器中发酵。发酵过程中应保持适当的温度。如果温度升得太高,可以适当搅拌降温。经过7 ~ 14天发酵完成,对白酒进行压榨、澄清、过滤。将过滤后的药液装瓶,然后在水中加热至75 ~ 80℃,以杀灭酵母等杂菌,保证药酒质量,便于保存。另一种方法是先将中药煎煮,将药汁与大米搅拌煮熟,再加入酒曲发酵成酒。用酿造法制作的药酒,酒精度低,适合不会喝酒的人饮用。
2、热浸法
热浸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药酒制作方法。通常中药材用酒熬制一定时间,然后冷藏保存。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加快浸提速度,而且可以使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更容易浸提。但是煮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仅要防止乙醇燃烧,还要防止乙醇挥发。所以也可以采用煮炖的间接加热方式。这种方法适用于家庭制作药酒。方法如下:先将中药材和酒放入小砂锅或搪瓷缸等容器中,再放入另一个较大的水锅中长时间炖煮,避免乙醇挥发。此时一般可在粉面出现泡沫时离火,趁热密封,静置半个月后过滤去渣。生产时,将粗粉碎的中药材用纱布包裹,悬浮在白酒中,置于密封容器中,在40-50℃的水浴中浸泡3-7天,或浸泡两次,合并浸泡液,静置几天,过滤,即得产品。此外,也可在实验室或生产车间用回流法提取,即在浸泡药材的容器上方加一个回流冷却器,使浸泡的药材与酒的混合物保持微沸,根据不同的中药材和不同的酒精度确定回流时间。回流后冷却,过滤。
3.渗滤法
渗漉法是一种现代药酒提取方法。其原理是将药材粉碎成粗粉,置于有盖容器中,加入药材粗粉60% ~ 70%的浸出溶剂,润湿均匀,密封,静置15分钟至数小时,使药材充分膨胀,备用。再取一团脱脂棉,用浸提液润湿,轻轻铺在渗滤筒(底部有出口的圆柱形或圆锥形漏斗,用活塞控制液体流出)的底部,然后将润湿膨胀的粉末多次放入渗滤筒,每次输入后压平。装完后用滤纸或纱布盖好。将溶剂缓慢加入渗滤缸时,应先打开渗滤缸出口处的活塞,除去缸内残留的空气,当溶液从出口流出时,应关闭活塞。继续加入熔融介质,直至高出粉末几厘米,盖上盖子,静置24-48小时,使溶剂充分渗透扩散。然后打开活塞,让渗滤液慢慢流出。如果要增加渗滤液的浓度,初级渗滤液也可以用作新粉末的溶剂,用于第二次或多次渗滤液。收集渗漉液,静置,过滤,灌装。渗漉法一般适用于制药酒厂的生产。
4.冷浸法
根据所需药酒的配方,将药材称重、配制、清洗,选择大小合适的容器备用。把药切好,加工好。如果浸泡用的酒精不多,就用干净的纱布和丝绸包好切片或碾碎的药,扎紧袋子,放入盛酒容器中。大剂量生产时,不装袋,直接放入容器中,然后加入适量白酒或黄酒密封浸泡。浸泡时间视处方需要和酒精量而定,一般约1个月,最短不少于7天。密封的盛酒容器应放在阴凉处,适当搅拌或摇晃,使酒与药物充分接触。开始每天搅拌或摇动1次,7天后可改为每1个周期搅拌或摇动1 ~ 2次。待药物有效成分浸出后,取清酒,用纱布过滤,压榨后弃渣,将酒静置,过滤澄清,贮于酒瓶中,慢慢饮用。如果处方药味多,不能一次浸出完全,可分两次或多次浸出,但每次加酒量要计算好,不能太多,白酒总量不变。如果采用多次浸泡的方法,要用少量的酒多次浸泡,直到浸泡后的药酒颜色变浅,说明药物成分提取的比较彻底。
药酒的治疗范围很广:药酒的功效不仅是治疗,还有预防,是集预防和治疗于一体的好饮品。其针对的疾病范围包括: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等学科的疾病。不仅适用于急性病,也显示了其对慢性病的价值。有些养生药酒不仅可以调理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还可以强身健体,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更好地恢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