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斜颈听说古方止痉汤治疗效果很好。

你好

痉挛性斜颈是由颈部肌肉的阵发性不自主收缩引起的,这种收缩导致头部向后扭曲或阵挛性倾斜。这种病可以单独存在,属于中枢性基底神经节病变,也可以是扭转痉挛或手足蠕动的一部分。有的是癔病性斜颈,有的是局部刺激引起的(宫颈炎、颈椎骨损伤或关节炎、邻近感染病灶)。

颈部深、浅肌均可受累,但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夹板肌收缩最易出现症状。当一侧胸锁乳突肌收缩时,头向对侧旋转,颈部向收缩肌侧屈曲。当两侧胸锁乳突肌同时收缩时,头部向前弯曲,称为“颈前倾”

当斜方肌和夹板肌同时收缩时,头部向后伸展,称为“颈后倾”。颈部肌肉的收缩大多是阵发性的。受影响的肌肉会出现肥大。痉挛性斜颈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成人。发病缓慢(歇斯底里的人突然发病)。

痉挛性斜颈和其他锥体外系疾病一样,早晨起床时症状较轻,紧张、冲动或劳动时症状较重,行走时或身体各脏器受刺激时症状加重,安静时症状减轻,入睡后症状消失。长期头部运动异常可表现为受累肌肉不同程度增粗,对侧肌肉处于松弛废用状态,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轻症患者可能没有肌痛,重症患者往往有严重的肌痛。少数患者伴有震颤,偶有患者出现发音和吞咽障碍。

痉挛性斜颈患者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脑肾等脏腑功能衰竭、气血虚弱、阴阳失调、失眠、抑郁、自闭等疾病。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无精打采、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自杀念头。长期的痉挛性斜颈,患者会变得越来越自卑,越来越自闭,不愿意与人交往,一系列的心理疾病也会因为外表的不同而出现。

痉挛性斜颈在临床上属于“痉挛综合征”的范畴,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又有自己的辨证论治特点。痉挛性斜颈的部位在颈部肌腱,僵直、抽搐等症状都是肌腱失养、筋腱收缩的表现。各种邪气通过不同的发病途径损伤颈筋和筋的气血,产生痉挛。虽然机理复杂,但无非是邪阻经络,气血亏虚。

痉挛性斜颈的辨证论治首先要分清外感和内伤,有外感者要分清致病因素的性质;属于内伤,要分清是体虚,气血两虚,还是久病不治,误伤。痉挛性斜颈的治疗原则是以祛外邪为主,可用祛风散寒、祛湿清热等方法疏通经络。内伤多以扶正为主,宜以滋阴养血、温阳益肾的方法滋润经络。但痉挛性斜颈的病机始终是阴虚血虚,筋脉不养,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保存津液、滋阴养血、滋养筋脉的方法是关键。因此,加味归胃汤以熄风化痰祛瘀、舒筋活络、补虚散寒六法为治则。以祛风通络、祛寒湿、化痰祛瘀、补气血、养津液柔筋、平肝解痉为基础。

该病呈流行性或散发性起病,随气候异常,随季节变化,尤其是冬春温差较大时。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临床症状会进一步加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学习。加味归胃汤用葛根、白芍、炙甘草解痉、舒筋止痛。桂枝汤加减用桂枝、生姜、大枣调魏莹,麻黄发汗解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葛根还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缓解疼痛和痉挛的作用,芍药对平滑肌和横纹肌痉挛也有镇痛作用。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日常生活中如何护理痉挛性斜颈;

1,注意纠正不良习惯和错误姿势。

尤其是经常面对电脑的低头族和上班族,脖子经常被固定在一个姿势。所以要让桌椅高度相称。在长期工作中,做短时间的颈部屈伸、左右旋转和转圈运动,改善颈部肌肉疲劳,恢复最佳受力状态。

2.注意颈部的保暖

在古代,人们喜欢长衣,这不仅是礼仪的需要,也是为了维护颈椎。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季节,人都要保养好人的颈椎,给人一个舒适的温度。尤其是夏天,上班族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对颈椎伤害很大。如果无法避免,记得不要把空调吹到脖子上。颈椎受凉很不好,会影响痉挛性斜颈的病情。

3.选择健康的枕头。

好的睡眠离不开枕头和床。枕头太高太低,床垫太软太硬,都会影响颈椎。枕头的宽度要达到肩部,中间低两边高的枕头对颈椎有很好的支撑作用。正常人仰卧位的枕头高度应该是12 cm左右,枕头的高度应该和个人拳头的高度差不多。颈椎病患者和正常人差不多。如果椎体后缘增生明显,枕头可相应增高。黄韧带的肥大和钙化要低一些。

4.保持颈部放松

久坐的上班族坐着的时候要注意放松脖子,不要让脖子紧张。而且,要保持最舒适的坐姿。最好每小时起来走走,活动一下脖子和头。

5.保持适当的户外运动。

软骨组织的营养通过压力的变化进行交换。缺乏运动可能导致软骨营养不良,甚至软骨退化。因此,适当的户外运动是维护颈椎的有效方法,对痉挛性斜颈有帮助。

秦,男,52岁,青岛人。三年前出现痉挛性斜颈,颈部向右倾斜,无法扶正。在青岛、北京等地检查,都诊断为肌张力障碍。多次服用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最近因病情加重前来诊治。诊断:痉挛性斜颈,之前吃过中西药,颈部偏右,肌肉僵硬,翻正疼痛加重,大小便异常,行走困难。给加味桂味汤,百合,生地,熟地,龟板,白芍,炙甘草,全蝎,鳖甲等。30剂,煎服,每日1剂,每日2剂。二诊:体热口渴缓解,加黄柏知母。三十剂。第三次诊断:舒筋活络,加黄芪、葛根。三十剂。四诊:五烦、发热、盗汗基本缓解,加南五味子、络石。三十剂。五诊:有意识地降低颈、臂、脚的僵硬度,加红薯肉、蜈蚣。三十剂。六诊:无痉挛性斜颈、威灵仙、巴戟天等。三十剂。之后根据前方中疾病证候的变化进行药物治疗120余剂,基本恢复了全部证候。为了巩固疗效,用了30剂原方。随访1年,一切正常。

望采纳。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