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正确的中药汤剂?
2.煎煮次数:两三次为宜。
3.煎煮温度:一般煮沸前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弱火),使其保持微沸状态,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煮。
4.煎煮时间:一般第一次煎煮开始沸腾需要30分钟,第二次煎煮开始沸腾需要20分钟。进补药物的煎煮时间可适当延长。
5.特殊药物煎药:先煎药:一些较硬的药材,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他药物混合后再煎。
用药后:一般为气味芳香、有挥发油或不宜久煎的药物。应在煎药前510分钟放入锅内。煎药:一般将种子和各种花粉药装入纱布袋中,放入药物组中煎服。分煎:一些贵重的药要分煎,然后将药液混合在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注意熬制中药
中医在医疗保健方面有其独特的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不知道如何煎服中草药。现在说一些煎药的知识。
煎中药要选择容器。最好用砂锅和陶瓷瓦罐(铝)煎中药
品,搪瓷器皿也可以),忌用铁。由于陶瓷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会在药物煎煮的复杂化学反应中“干扰”药物的合成和分解,影响药效。但常用的铁锅容器在煎药过程中,容易与中药中所含的鞣质、苷类等成分发生反应,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或失效,甚至发生反应,故不宜使用。
掌握正确的煎药方法。药放入锅中后,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即可成药
有效成分易于熬制。注意排出的水量。一般排出的水量比药面高一点,治疗水肿的药要少排出。小儿药少用水,发汗药多用水。水要一次排尽,中途不要加冷水,切忌开水烫药,以免药物表面蛋白质变性,影响有效成分析出。煎煮中草药时,最好盖上盖子,煎透。特别是含有挥发性成分的中草药,如薄荷、紫苏叶、藿香、飞机草等。,应加盖短时间油炸,以减少有效成分的挥发;一些贵重的药物,如人参、鹿茸等,也要盖上盖子,用文火煎制。你应该掌握煎药的温度。一般煮前用快火,煮后用文火。比如解表发汗的药,可以煮3-5分钟;熟地黄、山茱萸等滋补品宜文火煎制,煮沸后再煎20分钟左右。另外,绒毛药和粉末要做成布,煎的时候放入锅中,以减少绒毛对咽喉的刺激。对于抓到的特殊药物,要遵医嘱,先煎后煎,内服,包煎。
掌握服用方法。中草药有“寒服”和“热服”之分,服药的时间。
也有讲究的。解表药一般应温服,以达到发汗的目的;祛寒药也要趁热服用;解毒剂、止咳药、清热药要感冒服用;滋补药物宜空腹服用,易消化吸收,但量不宜过多;抗精神病药物应在睡前半小时使用,以加强药物作用;脾胃虚弱者宜饭后服药,对胃肠道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用;止泻药物宜空腹服用,不宜夜间服用,排便通畅后应停药;糖尿病患者口渴时服用,不分时间;驱虫药早晚空腹服用,有利于驱虫;口腔、咽喉患者应含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局部作用;对于呕吐,宜少量分次服药,以减轻胃的负担,或先服少许姜汁,以减少不良反应,止呕;对于儿童和体弱患者,剂量应少一些;女性在怀孕期间服药要更加小心。中药不宜与茶、奶同服,因为茶、奶易与某些药物发生反应,降低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