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指的是谁?

药王孙思邈是我国唐代伟大的医学家、养生家和思想家。他是唐朝李世民封的药王。生于西魏七年(公元541),卒于唐永春元年(公元682年),享年141岁。葬在他的家乡,孙氏祖籍孙园村。2月20日以真人出道,被后人尊为孙真人。

孙思邈年轻时体弱多病,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煲汤和吃药上。他从小就才华横溢,每天背几千个单词。西魏大将杜称赞他为“圣子”。他通晓百家,有广博的经史知识,也熟读佛经。因为小时候的病,十八岁决定学医,二十岁给邻居治病。他对古典医学有着深刻的研究,非常重视民间验方,一生致力于医学的临床研究。精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针灸。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中医史上的先河,尤其是在探讨医德、治疗肿瘤、妇科、儿科、穴位等方面,更是他的先辈们前无古人。

孙思邈一生致力于药物研究。他到过峨眉山、终南山、峡江丹,隐居太白山。他行医,收集中药,进行临床试验。他是继张仲景之后中国第一个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医的先驱,为祖国的中医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孙思邈医德高尚。他认为,医生应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唯一职责,其他人则是“无欲无求”,平等对待病人,“一切至上”,“愚智简单,大体平等”。他身体力行,一心储蓄,不计较名利。他用一生的时间来实现他的医学伦理思想。他是中国医学伦理思想的奠基人,被西方称为“医学理论之父”。孙思邈一生致力于写书。晚年隐居于陕西省耀县五台山(王耀),一直到白头偕老。他一生写了80多种书。传承医书80卷(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