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干预颈动脉斑块的研究已得到国际认可。
颈动脉是反映人体血管健康状况的“窗口”。
数据显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患者人数约为2.9亿,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其实心脑血管疾病是可以通过综合防治措施来防治的,而有效防治的关键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陶俊教授认为,血管是人体的一个大系统。最近医学界提出了“泛血管”的概念。一个区域的病变往往反映了血管系统的不健康。颈动脉是反映人体血管健康状况的“窗口”。其位置表浅且固定,检测精度高。目前,颈动脉的超声检查具有很大的价值。如果颈动脉有硬化斑块,管腔变窄,说明其他血管也发生了同样的病变,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早期干预动脉硬化,抑制斑块形成,减少斑块,对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制剂能有效干预斑块。
由中国工程院张赟院士领衔,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为团队负责人,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等35家国内综合性三级医院开展了通心络胶囊干预颈动脉斑块的循证医学研究。这是国内首个大样本、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中药干预颈动脉斑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本研究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一级注册机构注册,在全国18个省份选择1212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通心络胶囊,用药两年后观察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血管重塑指数的变化,使该研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中成药样本。
循证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结果,证实了通心络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亚临床动脉硬化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和血管重塑指数,通心络治疗的患者可以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率。这意味着通心络胶囊不仅可以稳定斑块、抑制斑块形成,还可以逆转斑块对血管的不良影响,减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等重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循证研究论文被国际权威期刊认可。
通心络干预颈动脉斑块的循证研究论文于今年3月14发表在国际权威科学期刊《自然》子刊《科学报告》上。《自然》是国际公认的学术声誉最高的期刊。它发表的文章都是世界知名专家评审把关的高水平论文,尤其是复方中药研究的论文非常少见。
通心络以其确切的降脂抗凝、稳定斑块、保护微血管的疗效,得到了国内外临床专家和患者的高度认可。其相关研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通心络成为国家基本药物,被《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2018、《中西医结合慢性脑缺血诊疗知识》等多部指南收录,被《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材列为冠心病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