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中药的两种主要发热剂是什么?
(1)溶剂萃取法:1。溶剂提取法原理: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药材中各种成分的溶解性质,选择对活性成分溶解度高、对不必要成分溶解度低的溶剂,使药物组织中的有效成分溶出的方法。在中草药原料(需适当粉碎)中加入溶剂,由于扩散和渗透作用,溶剂逐渐通过细胞壁渗透到细胞内,使可溶性物质溶解,造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使细胞内的浓缩液继续向外扩散,溶剂继续进入药用组织细胞内,以此类推, 直到细胞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滤出饱和溶液,反复加入新的溶剂,使所需成分几乎完全溶解。 中草药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溶剂的性质直接相关。溶剂可分为水、亲水性有机溶剂和亲脂性有机溶剂,溶解的物质亲水性和亲油性也不同。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有很多亲水基团,但极性大,忽略了油;有些几乎没有亲水基团。小极性和对水的忽视。这种亲水性、亲油性及其程度与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直接相关。一般来说,官能团极性越大或极性官能团数量越多,整个分子的极性和亲水性越大,亲油性越弱。分子的非极性部分越大或碳键越长,极性和亲油性越小,亲水性越弱。各种溶剂的性质也与其分子结构有关。比如甲醇和乙醇是比较亲水的溶剂,分子比较小,有羟基,和水的结构差不多,可以随意和水混合。尽管丁醇和戊醇的分子中都含有羟基,但它们仍然与水相似,但它们的分子逐渐增加,并逐渐与水疏远。因此,它们可以彼此部分混溶,并且在它们的互溶性达到饱和后,丁醇或戊醇可以与水层混合。氯仿、苯、石油醚是烃或氯代烃衍生物,分子中没有氧,所以是亲脂性溶剂。这样就可以通过分析中草药的成分结构来估算它们的性质和溶剂。比如分子相对较小的多羟基化合物,如葡萄糖、蔗糖等,亲水性很强,易溶于水,甚至溶于亲水性很强的乙醇。淀粉虽然有大量的羟基,但是分子大,很难溶于水。蛋白质和氨基酸都是酸碱两性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极性,所以溶于水,不溶或不溶于有机溶剂。苷类比其苷元亲水性更强,尤其是皂苷,往往与大部分糖分子结合,有大量羟基,皂苷元是亲脂性化合物。游离生物碱多为亲脂性化合物,与酸结合成盐后可离子化,进而成为亲水性注射剂。这些生物碱可以称为半极性化合物。因此,生物碱的盐溶于水,不溶或不溶于有机溶剂;而游离生物碱大多不溶或不溶于水,溶于亲脂性溶剂,在氯仿中溶解度最大。单宁是一种多羟基物质,也是一种亲水物质。油、挥发油、蜡和脂溶性色素都是强亲脂性成分。一般来说,只要中草药成分的亲水性和亲油性与溶剂的这种性质相当,在其中就会有更大的溶解度,这就是所谓的“相似配伍”定律。这是选择合适溶剂提取中草药所需成分的依据之一。2.溶剂的选择:溶剂提取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溶剂。如果溶剂选择得当,可以顺利提取所需组分。选择溶剂时要注意以下三点:①溶剂对有效成分的溶解度高,对杂质的溶解度低;(2)溶剂不能与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变化;③溶剂应经济、易得、使用安全。常见的萃取溶剂可分为以下三类:1)水:水是一种强极性溶剂。中草药中的亲水性成分,如无机盐、糖类、小分子多糖、鞣质、氨基酸、蛋白质、有机酸盐、生物碱盐、苷类等,可被水溶解。为了增加某些成分的溶解度,经常使用酸水和碱水作为提取溶剂。酸水提取可使生物碱和酸形成盐并溶解,碱水提取可溶解有机酸、黄酮类、蒽醌类、内酯类、香豆素类和酚类。但是用水提取糖苷容易水解,容易发霉变质。一些含有果胶和粘液的中草药水提液往往很难过滤。用沸水提取时,中药材中的淀粉会糊化,增加了过滤的难度。因此,含有大量淀粉的中药材不宜磨成细粉后再放入水中煮沸。中药汤剂,多为中药饮片,可增加中药成分的溶解度,也可能与其他成分发生“助溶”现象,使一些溶解度低、亲脂性强的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而大部分亲脂性成分在沸水中的溶解度并不大,即使有增溶作用,也不容易完全提取出来。如果大量用水煎煮,会增加蒸发浓缩的难度,大量杂质溶出,给进一步分离纯化带来麻烦。中草药的水提取液中含有皂甙和粘液成分,减压浓缩时也会产生大量泡沫,难以浓缩。通常可以在蒸馏器上安装汽液分离溅球来克服这一问题,工业上常用膜浓缩装置。2)亲水性有机溶剂:一般来说,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如乙醇(酒精)、甲醇(木材提取物)、丙酮等。乙醇是最常用的。乙醇溶解性好,对中草药细胞渗透能力强。除蛋白质、粘液、果胶、淀粉和部分多糖外,大部分亲水性成分都能溶于乙醇。不溶于水的亲脂性成分在乙醇中有更大的溶解度。也可以根据提取物质的性质,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用乙醇提取需要的水量少,提取时间短,溶解的水溶性杂质少。乙醇是一种有机溶剂。虽然易燃,但毒性低,价格低廉,来源方便。可以用一定的设备回收再利用,乙醇提取液不易发霉变质。由于这些原因,乙醇提取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甲醇的性质与乙醇相似,沸点较低(64℃),但有毒性,使用时要注意。3)亲脂性有机溶剂:一般来说,与水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如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二氯乙烷等。这些溶剂选择性强,亲水性杂质不能或不易被萃取。但这些溶剂易挥发,易燃(氯仿除外),一般有毒,价格昂贵,对设备要求较高,渗透植物组织的能力较弱,反复提取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如果药材中含有大量水分,用这类溶剂很难浸出其有效成分。因此,在提取大量中药材时,直接应用这类溶剂有一定的局限性。3.提取方法:溶剂提取中草药成分,常用的有浸泡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和连续回流提取法。同时,原料的粉碎程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设备条件等因素也会影响提取效率,必须加以考虑。1)浸泡法:浸泡法是将中草药粉末或碎片放入适当的容器中,加入适当的溶剂(如乙醇、稀酒精或水)浸泡药材使成分溶解。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但浸出率差,如果用水作溶剂,其提取液易霉变变质。2)渗漉法:渗漉法是将中草药粉末置于渗漉器中,不断加入新溶剂使其渗透药材,浸提液自上而下从渗漉器下部流出的一种浸提方法。当溶剂渗透到药粉中,溶解的成分按比例增加并向下移动时,上层溶液或稀浸提液会取代其位置,产生良好的浓度差,使扩散能更好地进行,所以浸提效果优于浸渍法。但要控制流速,在渗透过程中要随时从药物表面补充新的溶剂,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浸出。或当渗漉液颜色极浅或渗漉液体积相当于原药材重量的10倍时,可认为提取已基本完成。在大规模生产中,收集到的稀渗透溶液经常被用作另一批新原料的溶剂。3)煎煮法:煎煮法是我国最早使用的传统浸出法。所用容器一般为陶器、砂锅或铜搪瓷器皿,不宜用铁锅,以免药液变色。用直火加热时最好经常搅拌,以免局部药材受热过高,容易烫伤。在有蒸汽加热设备的药厂,大的反应罐、大的铜锅、大的木桶,或者水泥池,都是经常用蒸汽加热的。几个锅炉也可以通过管道相互连接,连续煎泡。4)回流提取法: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需要回流加热装置,避免溶剂挥发损失。对于小规模操作,可以将回流冷凝器连接到圆底烧瓶上。瓶内药材体积约为% ~%,药材表面经溶剂浸泡约为1 ~ 2 cm。水浴加热回流,一般保持沸腾约小时,冷却过滤,然后向残渣中加入溶剂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加热回流分别约半小时,或直至有效成分基本提取完毕。该方法的提取效率高于冷浸法,在大生产中常采用连续提取法。5)动态连续提取法:用挥发性有机溶剂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无论小规模实验还是大规模生产,连续提取法都是比较好的,而且需要的溶剂量更少,提取的成分更全。脂肪提取器或索氏提取器通常用于实验室。连续提取通常需要几个小时才能提取完全。提取的成分加热时间长,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受热不稳定易变的成分。(2)水蒸气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可以用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中草药成分的提取。这些组分的沸点大多在100℃以上,与水不混溶或仅微溶,在100℃左右有一定的蒸汽压。和水一起加热,当它的蒸汽压和水的蒸汽压之和为一个大气压时,液体开始沸腾,蒸汽把挥发性物质一起带走。比如中草药中的挥发油,一些小分子生物碱——麻黄碱、生物碱、槟榔碱,还有一些小分子酚类物质。丹皮酚等。可以用这种方法提取。有些挥发性成分稍易溶于水,所以常将馏出液重新蒸馏,在初馏部分分离出挥发油层,或用盐析法和低沸点溶剂从馏出水层中提取成分。如玫瑰油、原白头翁素等也常采用这种方法制备。(3)升华法:一种固体物质加热时直接气化,冷却后凝固成固体化合物,称为升华。中草药中的某些成分具有升华性,可以用升华法直接从中草药中提取。如樟木升华而成的樟脑在《本草纲目》中已有详细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升华法制备药材有效成分的描述。茶叶中的咖啡因可以在178℃以上升华而不分解。游离羟基蒽醌、一些香豆素和有机酸,其中一些也具有升华性质。例如七叶内酯和苯甲酸。升华法简单易行,但中药材炭化后往往会产生挥发性焦油,附着在升华物上,不易提炼去除。其次,升华不完全,产率低,有时还伴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