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治疗肝炎?想要一个健康的肝脏,中医教你辩证调理。

目前我们身边有很多乙肝患者。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有10%的人是乙肝患者。显然肝炎已经成为对我们健康的巨大威胁,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对这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目前大部分肝炎患者寻求西医治疗,但似乎患者数量并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治疗。

很多患者求助于中医,所以想知道根据中医的理论,肝炎如何康复。下面我将从肝脏的生理到病理,结合六经辨证和临床误治,详细分析肝炎的正确治疗和康复。

生理学和病理学

肝炎,顾名思义,是肝脏的炎症。这是西医的病名,中医两千年来从未有过这样的病名。中医如何认识肝和肝炎?我们先从中医理论来分析一下肝脏的生理病理特点。

肝属木,宜东方,味酸,性温。肝主升藏血液。也就是说,每当人体的阴血上升,都必须依靠肝脏的功能,肝脏可以从左侧温暖阴血,这是肝脏的基本功能。肝病就是肝脏的这个功能受到了损害,患者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阴虚血升偏左。表现为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渣土,如果肝气过盛,伤及脾胃土,就会导致脾胃土的运化和受纳功能受损,患者就会出现食欲不振、四肢无力、嗜睡、腹胀满、黄疸等症状。肝郁则肝气不舒,气滞则血瘀。因此,患者常有胁痛,而胁痛会逐渐发展为肝区硬痛,与血瘀有关。

由此,我们知道如何恢复肝病患者的健康。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恢复肝脏的升温功能。肝喜温恶寒,喜润恶燥,喜升降。所以凡是温润升阳的东西,往往都是肝脏喜欢的,还能治疗肝病。任何相反的东西肯定会伤肝,导致病情加重。

我们先来看看肝炎的一些常见症状:急性肝炎早期可能出现类似感冒的乏力、发热等症状,大约3 ~ 5天后可能误诊为流感。之后出现消化道症状,包括厌食、恶心、呕吐等。,其次是眼睛发黄、小便发黄、全身乏力等症状。慢性肝炎常出现全身乏力、头晕、口干、口苦、肌肉或关节疼痛、厌食、恶心、油腻、右上腹不适、腹胀、腹泻。严重者可出现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尿液发黄如浓茶色等。).在某些情况下,肝脏疾病可能会出现,如脸色黝黑,暗黄棕色,粗糙,深紫色的嘴唇等。,还可能引起面部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肝掌,部分患者可出现脾大。

如果按照中医的理论来分析这些症状,可以避免跟着西医的屁股走,被西医的病名误导,对正确认识肝炎大有裨益。

首先,这类患者大多属于三阴体质,阳气不足。因此,他们很容易受到恶客的影响。其早期有明显的太阳病,但虚在内,邪在外。太阳抗邪弱,发热必低。三五天后,邪从太阳深入少阳,是少阳病的症状引起的,口苦,咽干,干呕,嘿嘿,没有吃喝的欲望。少阳是阳的枢纽。如果此时不能通过邪气走出,邪气就会不断加深,客入太阴,从而导致太阴病、目黄、尿黄、目黄黄之,全身无力的太阴阳虚证。此时邪客初入太阴,正气未损。还是可以扶阳抑阴透邪而出,那么邪透则身安。如果将黄疸认定为湿热,滥用苦寒伤及杨琪,则正气无力祛邪,邪气可深藏于三阴,导致慢性肝炎。所以所谓的慢性肝炎一定是阳虚邪爱。

如果邪气在太阴,就会表现为腹胀、腹胀、腹泻、厌恶食物和油腻食物。从症状来看,此时的肝炎其实是中医的脾胃病。人体正气受损,脾胃升降浊功能失调,清阳不能升左,浊阴不能降右。可以说大部分慢性肝炎都是月子病。患者通常属于太阴体质,脾阳总不足,必然面色苍白,久泻腹长,而邪客卧其虚处,难愈。此时的肝炎不是肝病,而是明显的脾胃病。

少阴卧则无精打采,疲惫不堪,但想睡觉,脸色黑黄棕黄,脉细。患者一定属于少阴体质,一定是手脚冰凉,怕冷喜热喜温,口唇苍白等。肾阳不足是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帮助少阴杨琪是根本途径。千万不要见炎就滥用苦寒消炎药,那么病情就会转坏,甚至导致肝硬化。

若卧厥阴,则表现为口苦、腹泻、腹痛、食欲不振、胁痛、面部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肝掌、脾肿大等症状。厥阴是阴阳分离的关键,治疗乙肝需要先明确厥阴,厥阴是三阴衰竭,或阳归少阴,或阳出阳,或阳消而死。所以疾病到了厥阴,疾病的预后总是靠人体的一点阳来预测的。如果你生病了,你就会阴阳混合,上热下寒。蜘蛛痣是上发热引起的,多在面部、上肢或胸部。因为肝主藏血,所以肝病时血液会淤滞。两种疑病症的疼痛都是由邪气和肝经的正交斗争引起的。肝病表现为口苦、咽干、头两侧肿胀或压痛,是厥阴经的证候,不能认定为少阳证。腹泻快速无痛,是典型的上热下寒症状,阴阳相隔,不能认为是太阴证。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明确了,得肝炎是外感邪气来自太阳,三阴偏深的疾病。前期开阳解表,强身健体,可速效。当病邪深藏于三阴型时,要考虑肝炎为阴证,要支持杨琪,要“益火消阴”,切不可滥用苦寒伤阳之药。

六经辨证施治

中医对于慢性肝炎的治疗,有以下几个要点。

如果少阴、太阴症状明显,应先去除少阴、太阴症状。不要看肝,要辨证施治。太阴证要扶太阴阳,以四逆汤为主,同时要透表祛邪,透少阳于外。其方中须配柴胡。少阴证以附子汤为主,配合关元穴重灸,以助少阴、杨琪,固本固源。厥阴病要先破冰祛寒,用四逆汤加减几剂。当脉的右脚由软而弱变为微筋时,可以换吴梅丸的方子,真正做到捣厥阴,引阳入阴,消其阴。

如果证候表现为上热明显,下寒明显,则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开太阳,扶太阴,枢少阳。若寒邪旺盛,疼痛明显,或低热不退,当归四逆汤合厥阴,则开启太阳之门。若四肢冰冷,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四逆汤等加强温补减阴的功效。如果阴寒过盛,患者胃寒饱胀,食欲不佳,大便稀溏。附子理中汤加硫磺粉,可直接补阴之阳。如果三阴合病,四逆汤、附子汤先扶三阴、杨琪,才是治本之道。

肝炎很难治疗,肝炎指标很难转阴,但为什么很难治疗?因为阳虚,邪气盛行。一方面是病的比较猛烈,但根本原因是身体的阳虚不能完全恢复,医生治病过度,见指标就退指标。所以治疗慢性乙肝,一定要抓住阴三病的本质,一心温阳助正气,才有彻底治愈的一天。阳虚是乙肝的根本原因,温阳是治疗乙肝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从三阴上下功夫。中医在这方面有积极意义。患者千万不要忽视中医,白白找西医。

阳非生而无阴,阴非化而无阳。在注意扶阳的同时,切忌过干伤阴,病情加重。所以也要加一点酸甜之品,滋养肝的津液,软化其燥。我在阜阳经常配伍当归、枸杞等药物,温而不燥,还挺能跟肝的软。

总之,治疗肝病的关键是温而不是寒。

小贴士:

总之,今天我就给大家总结一下中医知识,和自己对比一下。如果你怀疑自己的证候属于这一类,就不要急着应用了。你一定要在专业的中医医生的辩证指导下使用,确保正确无误。不要擅自服用,以免耽误病情。毕竟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只有一个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