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大蓟1的功效与作用

刚毛蓟

(《本草经注》)

马蓟(范王方)、虎蓟(陶弘景)、刺蓟、山牛蒡(日化子本草)、鸡颈草(本草)、鸡脚刺(滇南本草)、野红花(本草)、芥菜(本草)、牛摸嘴等不同名称。猪刺、六月霜、蚂蚁刺(福建民间草药)、牛刺(浙江中药手册)、虎刺(广西中药植物)、萝卜刺(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驴刺、骨刺(山西中药志)、刺梗、骨刺(中药手册)

来源为菊科大蓟的全草或根。

植物形态学大蓟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100 ~ 150 cm,直立,有纵向条纹,密被白色皮毛。叶互生;根叶倒卵形、长圆形,长15 ~ 30厘米,羽状分裂,有5 ~ 6对裂片,先端尖,不等长的裂缘和斜刺,基部渐细,形成平叶柄,两侧有翅,被毛;茎生叶向上逐渐变小,形状与根叶相似,基部有茎,下表面有白毛。头状花序,单生于分枝末端;短柄;插入披针形叶1 ~ 2;总苞球形,直径15 ~ 20 mm,苞片6 ~ 7列,披针形,基部外短,内长,头尖,多刺,全缘;均为管状花,紫红色,两性,长约20毫米,顶端5裂,裂片线形;雄蕊6枚,花药连接成管状,先端分开,基部左右两侧各有一下垂的尖尾;雌蕊1,下部子房。瘦果是扁圆形的。五月至六月开花。结果期为6-8月。

出生在山野,路边。分布在全国大部分地区。

夏秋两季鲜花盛开时全草采收,去掉老茎晒干,最好是秋季;8月~ 10挖根,去土和残茎,洗净,晾干。

药材①干燥全草,茎圆柱形,厚约4 ~ 10 mm,表面紫褐色或褐色,纵向有皱纹,密被灰白色丝状毛;松散易碎;断面黄白色,中央有白色散浆。大部分叶子脱落,剩下的叶子呈绿褐色或焦褐色,多为折断皱缩,边缘有长短不一的针叶,易碎易脱落。花头留在枝端,管状花多枯萎,总苞枯黄,表面略紫黑色,露出白色羽状冠毛。气息微弱,味道清淡。最好是灰绿色,没有杂质的。

(2)块茎干燥根长而圆锥形,或稍弯曲,表面黑褐色,有细纵条纹,有时有皱折纵槽;与根茎相连的顶端部分呈纤维状,末端薄的部分通常被切断,长6 ~ 10 cm,直径5 ~ 15 mm,质地稍硬脆,断口整齐,黄白色,稍有颗粒状。最好是强壮的,不需要根或芦苇头。

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生产。全草广泛应用于华北、山东、江苏、安徽、四川、浙江、福建等地;根常用于中国中南部和西南部。对古代本草书籍的考证也是以根为依据,所以有“talinum”和“土人参”之称。

大蓟炮制:去杂,清水洗净,充分湿润,切段,晒干。大蓟:取洗净的大蓟,放入锅中用武火煸炒至七成黑而残留,用铁丝筛净,喷清水,捞出晾干。

《本草宣彤》:“用酒洗净或混小儿屎,略炒。”

又甜又凉。

①别录:“根甘温。”

②药性理论:“味苦,平。”

(3)《日本花》:“叶,凉。”

④本草颜回:“味甘,微苦,但气寒,无毒。”

经络入肝脾。

①滇南本草:“入肝脾肾。”

②新版本草:“入肺脾。”

功能主要用于凉血、止血、化瘀、消痈消肿。治疗吐血、鼻衄、血尿、血淋、崩漏、带下、肠风、肠痈、痈、痈、疔疮。

(1)《别录》:“根,主养精护血。”主女处于红白状态,平安产子,止吐血流鼻血。"

②《药性论》:“根,崩中止血。”

③唐代草药:“根,治痈肿。”

4《日华子本草》:“叶,治肠痈,积瘀于腹,运化伤血,可研,饮,尿;恶疮和疥疮应该用盐来治疗。"

⑤滇南草药:“消瘀生新,止吐血流鼻血。”治疗小儿血尿,女子赤出血会在各经络中养血,消疮毒,散瘰疬结核。疮痈久则生肌排脓。"

⑥《花楸药解》:“治金疮。”

⑦《医林纲要》:“强肾水,去血热,泄不利之气。治肠风痈。”

⑧福建民间草药:“凉血止血,消炎消肿。用于治疗肺热咯血、热血淋、疖、疖、癌、漆疮、汤火烫伤等。”

内服用法用量:煎服,1.5 ~ 3元(鲜1 ~ 2两);浇汁或研磨。外用:捣或捣汁包衣。

应忌脾胃虚寒无血瘀。

(1)品会要领:“忌制铁。”

②《本草经疏》:“不思饮食,则不利于胃脘虚弱,血虚极盛,脾胃虚弱者泄泻。”

方子一:治心热吐血口干:刺蓟叶、根,捣烂绞汁,每次服一小杯,勤服。(《盛慧芳》)

②治吐血衄血,崩中出血:持蓟。捣实,拧汁,取半升。(《本草言》)

③治肺热咯血:大蓟鲜根1-2根。洗净后用杵捣碎,视情况加入半阿良冰糖,水煎成半碗,每日温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热淋和血淋:大蓟鲜根一至三根。洗净捣碎,用开水炖一小时,饭前服用,一日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⑤治妇女赤出血,白带不止:大蓟五元,艾叶三钱两元,鸡冠花两元,黑木耳两元,炒黄柏五元(如白带,无黄柏)。带水炖酒。(滇南本草)

⑥治疗肠痈内疽:大蓟叶、地榆、牛膝、金银花。所有生的捣碎的果汁和热的酒衣服。如果没有新鲜的食物,也可以用干树叶炒。(《本草言》)

⑦肺脓肿的治疗:鲜蓟为四两。煎汤,早晚餐后服用。(《闽东草药》)

⑧疖、疖、疮、灼、肿的治疗:将大蓟鲜根、冬蜜捣烂贴于患处,每日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⑨跌打损伤和瘀血:大蓟汁和热酒。(《本草言》)

⑩治疗颈周结核者,或长期红肿化脓的栗疮者,不要停:单蓟,不论多少,或煮牛肉或猪肉,或单用,水加酒煨。将外用鲜大蓟捣碎,与发灰、儿茶、血竭混合,敷伤口,生肌。(滇南本草)

⑾汤火烫伤的治疗方法:将大蓟鲜根用凉开水洗净,捣碎,用麻布裹好,用热绞汁炖制,每日涂抹二至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⑿治妇女血燥或肝痨,恶寒发热,头痛消瘦,精神不振:鲜蓟二两,黄牛肉四两。* * *用罐头煮,早上吃完再回去睡觉。避免盐。(滇南本草)

【13】治漆疮:持大蓟鲜根。洗净,加些桐油,捣烂,用麻衣包着热扭汁敷,每日三四次。(福建民间草药)

14.治疗副鼻窦炎:鲜蓟三两,鸡蛋二三个。两种口味一起煮,吃鸡蛋喝汤。避免吃辛辣食物。(《全展作品选》,ENT)

⒂带状疱疹的治疗:大蓟、大蓟、鲜牛奶。将大蓟、大蓟用鲜奶浸泡至软,捣成糊状,外敷。(内蒙古中草药新医法资料选登)

临床应用①肺结核的治疗

用新鲜大蓟根,洗净,每天加水400毫升,文火煎至200毫升,分两次服用;或制成注射剂,每65438±00ml含65438±00g生药,并作肌肉注射或气管内滴注。先后观察18例,其中5例采用汤剂治疗,11例采用注射治疗,2例采用气管内滴注治疗,用药时间为15 ~ 72天。结果:从X线胸片对比看,治疗后病灶明显吸收3例,吸收8例,无变化7例。部分病例咳嗽、咳痰、胸痛、发热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在治疗过程中,一些服用汤剂的人出现感冒、腹胀不适,可加入生姜、陈皮、法半夏等缓解。

②治疗高血压。

将鲜干根用水浸泡半小时左右,煎煮三次,每次煮半小时。合并滤液,浓缩成每100毫升相当于0.5两生药的汤剂;早晚各服100 ml。新鲜干燥的根或叶也可以制成提取物片剂。根切片每日3次,每次4片,每日量相当于干根1两;每天三次切片叶,每次三片,每日量相当于干叶15g左右。临床观察102例,除部分严重头晕、心悸、失眠者适当配合澳医、眠尔通或利便宁等镇静剂外,仅用大蓟治疗。疗程从一周到三个月不等。其中72例初煎后用根片治疗,结果显著(收缩压下降40毫米汞柱以上或舒张压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17例,有效(收缩压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但小于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以上但小于20毫米汞柱,或血压下降至65438+6例早期高血压。用叶切片观察30例,结果显效5例(同上),有效65,438+00例,无效65,438+05例,疗效差。副作用:少量药物反应如空腹服药后胃部不适或恶心,可通过饭后服用缓解。

提醒你:大蓟1这种中草药来自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