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雪盖常青松,直上世界最高峰,为什么长白山是东北第一山?
-风,风景和文字-
海南岛长白山
东北人的精神家园
东北的大多数山都有一个特别接地气的名字,比如:
鹰嘴,大光头,老光头,烟囱,三顶...自带东北口音和幽默感。
但有一座山,画风变了,在东北像世界一样独立。她是“东北屋脊”;
长白山
远远望去,冬天的长白山银装素裹。
在《山海经》中,她被称为“不咸之山”,似白盐,咸而无盐。魏晋为“泰山”,隋唐为“泰山”。她是东北各民族的圣山,是满族的神话发源地。她也是《盗墓笔记》中吴邪和张起灵“十年之约”的守门人。
长白山终年积雪,云雾缭绕,像一位身着白衣的长者,总是庄严而沉重。今天,长白山的名字被赋予了浪漫的解释:久久相伴,白头偕老。
长白山之间,瀑布瀑布如一缕白练。摄影/文佳琳
然而,历史长河中的长白山并不只有“白”。作为火山,在古代频繁爆发的时候,把整个东北变成了另一种颜色。现在,火山的痕迹渐渐消失,她在休眠中默默俯视着这个世界,用各种方式抬高脚下的土地。
积雪冰川切割出崎岖的山顶,夏天山坡上到处都是鲜花。摄影/常建如
一方面,她“融冰与火”,融合了雪山和火山两大奇观;一方面“筑山河”,育三江,使东北成为北方水乡;一方面,“孕生物”养育着森林生态完好的珍贵动植物;一方面,“万泽闽”,这里的冰川雪水和地下矿泉滋养了无数生物。
长白山南麓吉安市的渔民正在撒网捕鱼。图/邱会宁
“白山黑水”哺育了关东这片沃土。长白山不仅是东北人心中的地理文化渊源,更是围绕着她雄伟身躯的无数引人入胜的故事,足以定义东北。
01
融化的冰与火:雪山与火山。
一望无际的森林和白雪皑皑的平原,全部被银装素裹,这是人们对长白山的第一印象,大概也是外国人对中国东北的第一印象。
长白山脚下,一片白雪覆盖的深山老林。图/视觉中国
长白山海拔高,纬度高,还处于日本海暖湿气流和西伯利亚寒流的交汇地带,多雨雪,积雪期长达9个月。5月漫长的夏季过去后,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换上了夏装,但长白山峰顶依然白雪皑皑。只有在低温、水汽充足的条件下才能形成的雾凇景观也随处可见。
天空的冬天,白雪皑皑的长白山显得异常神圣,大自然的笔墨在这幅山水画中慷慨留白。
冬天过后,长白山的峰顶黑白分明,真的很漂亮。摄影/王禹
然而,飘着仙尘的“白裙”并不是长白山的全部,她还有一颗燃烧的“心”。作为一座复合型活火山,浓烟滚滚,岩浆遍地,这就是她的原貌。古代整个东北的土地都被烧光了,留下了大片的火山地质构造。长白山上一次喷发大约是在300年前,此后一直沉寂。
火山爆发后的贫瘠岩壁。摄影/左明希
登上长白山顶峰,高耸而尖锐的火山锥直刺苍穹,四周是火山熔岩风化后崩塌的火山鹅卵石和浮石。在陨石坑岩壁上,灰色、白色和黄三相互交替,看起来像锯齿。岩浆曾在山坡上流过,如今的深谷沟壑是冰川侵蚀的遗迹。
天池周围高耸而尖锐的火山锥。摄影/王禹
火山和雪山交织的“冰与火的浪漫”塑造了今天长白山独特的风景。
02
辽宁、水吉林、雪龙江、东北三省的山山水水,都得到了同一个巨人的庇佑,那就是一座比我们通常认知大得多的长白山。
长白山山脉是东北东部的“墙”,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核心。制图/僧侣
狭义的长白山是指长白山的主峰和主脉。从广义上讲,长白山北起乌苏里江畔的万达山,南至渤海之滨的老铁山,是绵延1.300多公里的整个长白山系。
松花江沿岸,一望无际的平坦农田。摄影/常建如
这个巨大的山脉系统盘踞在中国东北的东部。它和西部的大兴安岭、北部的小兴安岭一起,把东北围成一个马蹄形的墙,孕育了东北的许多河流。图们江、鸭绿江在这里奔流而出,成为东北的“护城河”。松花江还串联起吉林省80%的湖泊,特别是在吉林省西北部与嫩江交汇时,众多支流向心汇聚,使这一带遍布沼泽,成为中国湖泊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形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北水乡”。
吉林水乡泡泡多。制图/僧侣
除了河流,火山运动也形成了许多火山湖。天池是长白山火山喷发留下的最壮观的景色。
长白山天池雪景。
沿着九曲十八弯的陡坡路,快到山顶时,视线豁然开朗,“峰出平湖”,一眼望去,是一片平湖。天池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口湖,也是中国最深的湖。虽然面积不到太湖的200%,但最深处有373米,已经积累了20亿立方米的淡水,相当于半个太湖。它周围的十六座山峰将天池提升到海拔2180米。
一眼就能看到边缘的天池,一眼看不到尽头。摄影/810和我的故事,图片/图虫创意
俯瞰长白山城墙,狭义的长白山处于核心,像一座高耸的烽火台。她以丰富完整的原始森林形态调节着东北的生态气候。
夏天,这座“烽火台”褪去了白色的衣裳,充沛的雨雪让长白山短暂的夏天格外精彩。冰雪融化后,山中植被深厚,水流湍急。从山脚到山顶,不同海拔有不同的美景,可谓“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
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图/视觉中国
在海拔2100米以上的无林地区,平均气温不高于10摄氏度,但寒冷并不隔绝生命。冰雪融化的时候,依然有五颜六色的花朵在风中摇曳。这是罕见的山地苔原景观,出现在这片“北极飞地”。
夏天,长白山峰顶附近的山地苔原上到处都是鲜花。图/视觉中国
03
怀孕的生物:长白山的森林故事
在东北山民的眼里,长白山不仅仅是一座山,还是天池和森林这样简单的意象组合。长白山是有生命的,像一个巨大的生命体,孕育着许多具有无限能量的生命。
白雪覆盖的寂静森林下,有一种生机。摄影/张小平
清朝封山禁林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少数几个受到中央政府严格保护的自然区域之一。这封信是216。所以长白山森林有一种罕见的无人居住的原始状态,它成了鸟兽的天堂。
多样的生态环境让水、地、气等各种动物在长白山交替繁衍。
在这片雪域森林中,有多达1588种野生动物,2806种野生植物,其中很多在别处基本灭绝,却在长白山繁衍生息。
有中华秋沙鸭,和大熊猫一样珍贵。它们只能在未受污染的森林地区的溪流中生存。因此,它们被视为环境指数的重要指标,它们在长白山找到了最合适的家园。
长白山是人类和所有野生动物的家园。
这里有几近灭绝的野生东北虎,藏身于丛林深处;还有“五眉”花栗鼠和雀鹰...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山川溪流中。
夏季融化的冰雪和雨水滋养了低海拔地区茂盛的森林植被。在长白山,树木像鲸鱼一样倒下,腐烂的树木融入土壤,成为珍稀植物的摇篮,如灵芝,一种真菌中药,猴头菇,看起来像猴子的头。在长白山,蘑菇随处可见,总有许多野生榛蘑、松茸、巨大口蘑、金顶侧耳等等。
长白山林区,古树随处可见。摄影/陈艳
这些蘑菇滋养了长白山,也滋养了靠山吃山的山民。每到采蘑菇的季节,山民家的院子里、房顶上都堆着蘑菇。如果客人来了,泡蘑菇,收拾一顿蘑菇炖鸡,这是东北客人必备的美味。
04
泽万民:冰雪融化成生命之源。
雪是长白山的灵魂。
对于先人来说,这里的雪是一座只有远远才能看到的神山;对于动植物来说,这里的雪是寒风中绝佳的保温仓库。每年夏天,长白山的雪融化成水,滋养着万物。
大雪之下,河水不停流淌。图/视觉中国
长白山的冰川积雪和地下矿泉也支撑着周围无数的温泉和冷泉。寒热共存,是长白山“冰”与“火”的交响。
长白山作为火山,用地下岩浆加热地下水,所以长白山周边很多温泉常年沸腾,温度接近90摄氏度。用温泉煮的“温泉蛋”,蛋黄成熟,蛋清不凝固,是长白山的名产。
长白山冰雪融化会经历一个漫长的周期。
温泉附近有出水量大、水量稳定的天然低温泉,即冷矿泉,常年保持7度低温,冷如雪,但终年不冻。这是怎么发生的?
经过270天的冰雪覆盖,每年的4、5月份,2米厚的积雪开始融化时,雪山的融水会经历30-60年的周期。首先,它在地下不断渗透、过滤、迁移,直至遇到阻水断层或附近岩体富集,直至山岩给予巨大压力,使泉水再次从缝隙中涌出,获得新生。
冰雪融化的水从长白山倾泻而下。摄影/海德堡平面设计,平面/图形创意
在这个过程中,森林生态中的火山浮石、橄榄玄武岩、火山灰形成了天然的“过滤元素”,使泉水健康、纯净、无污染。雪水在岩层中流动时,不断溶解矿物质元素,使二氧化硅等元素在水中逐渐富集。偏硅酸含量高的水口感柔和,微甜。更难得的是,二氧化碳和水在独特的地质条件下形成吸热反应,使得长白山融雪水常年保持7摄氏度的凉爽。
农夫山泉经过水源、水质、包装的全新升级,推出了超级新品——农夫山泉长白雪天然雪山矿泉水。
龙白雪发源于长白山北麓的露水河国家森林公园,整个长白山原始森林都是它的供水区。离天池不到60公里的地方,诞生了罕见的偏硅酸自流冷矿泉,带来了长白山森林里柔软雪花的味道,清澈,清淡,微甜。
在包装上,长白雪秉承生态理念,传递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 *有四种个性化包装:东北虎、花栗鼠、中华秋沙鸭、雀鹰。透过他们的身体,你可以看到原本纯净的山泉雪。这就是长白山珍稀野生动物眼中的“悠悠白雪”。
长白山什么样的水源孕育什么样的生命。只有良好生态环境保护下的水源和位于健康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水源才是有生命力的水。
在“白山黑水”之间,无数鲜活灵动的生命在这里孕育、栖息、生长。一场长长的雪,怀孕的生物,还有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