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羊生下跛行很快就死了?
1,缺奶或母畜虚弱导致缺奶
传统的春羔通常在农历10繁殖,胚胎发育期处于北方漫长的干草季节,而胎儿的主要发育阶段处于干草季节后期母羊的严重失脂阶段,因此产下春羔的母羊奶水严重不足或缺奶。同时,春季羔羊容易引起羔羊先天性营养不良疾病,如低血糖症、低蛋白血症、肌病、佝偻病等。另一方面,新生羔羊无法从母体初乳中获得免疫球蛋白或母体抗体,必然导致抗病能力下降。据统计,80%不能吃初乳而人工喂养的羔羊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还容易引起继发感染而死亡。由于“子盗母怒”的原因,哺乳期的羊抛弃羔羊的情况也很常见。其实不是农牧民不重视畜群的育肥工作,而是他们还没有完全摆脱春季羔羊生产靠天气养牲畜的误区。实现冬羔生产,提前配种,可以避免母兔干草期后期母羊脂肪严重流失与胎儿最后三个月主要生长发育期的矛盾,而干草期前期母羊脂肪状况相对稳定。这一时期的生产不仅可以解决无奶和少奶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先天性疾病和弱仔羊的发生。
2.传染病导致的死亡
在加强妊娠母羊管理的同时,要按照计划免疫程序做好免疫和流通检疫工作。实践中,一些传染病的流行,特别是急性传染病,如五号病、羊痘、布鲁氏菌病等,会给羔羊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母畜虚弱或难产
临产母羊子宫收缩无力导致的产后死亡、弱羔无法突破胎膜、初产母羊难产导致的死亡占2% ~ 3%。除了初产母羊难产外,一般都是由于雌性的身体原因造成的。
二、加强种羊管理。
1.全面推广冬季羔羊生产,与春季羔羊生产相比有以下优势:
①冬季羔羊生产可当年育肥,当年屠宰,缩短生产周期。
(2)提高母畜比例,减少草畜矛盾,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的产出。每年育肥L只羔羊可增收200元,是农牧民增收的最佳方案。
(3)冬季羔羊生产改变了传统的生产习惯,克服了母畜干草后期脂肪严重下降(即平均下降10kg以上)与胎儿干草后期主要发育阶段营养不良的矛盾,可大大减少弱羔和羔羊先天性营养不良疾病,也减少了母羊产后泌乳和缺乳的问题。
④冬季羔羊生产期相对温度较低,致病菌相对受到抑制,可减少感染机会。相反,春羔生产期间,气温多变,病原菌相对活跃,羔羊发病率相应增加。
⑤冬羔的生产相应延长了羔羊的生长发育期,可以消除春羔最低10%不能越冬的问题。
2.母羊妊娠期微量元素的补充。
①补硒:内蒙古吉克什克腾旗地处华北缺硒区,干草场硒含量为(0.0332±0.0092)mg/kg/kg,低于0.05mg/kg。根据1984克什克腾旗配种站68只死亡羔羊的解剖统计,有16例典型的心脏器质性疾病肌病。从1984开始,改变了羔羊出生后补硒的方法,补硒和加盐同步进行。1985解剖死亡羔羊40只,无明显心脏器质性变形、骨骼肌变性病例。同年出生存活率提高11%。
②大力推广使用稀土矿物微量元素盐砖。稀土矿物盐砖配方按比例含有钙、磷、铜、锌、硒、碘、钴等16种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资料显示,用稀土矿物盐砖替代传统食盐,在同等饲养条件下,可使羔羊体重增加30%,成活率提高22%以上。能有效预防缺钙引起的软骨病、缺硒引起的肌病、羔羊虚弱、流产等疾病。
三、羔羊出生后7天内死亡的原因及对策
出生7天内,羔羊大致相当于人类哺乳婴儿的围产期。没有母体生长发育的环境,她们的防御功能还不健全,生活还不成熟。如果护理不当,它们很容易诱发疾病,导致死亡。但7天后发病率明显降低,抵抗力增强,所以7天内的护理可以说是决定新生儿存活的关键。
1,交付过程中的障碍
胎儿不能突破胎膜或临产母羊不能收缩子宫而引起的产程延长和难产一般不需要采取手术措施。只要调整好体位,适当增加腹压,就能顺利引产。但如果耽搁太久,就容易导致死亡,而且产出来的羔羊大多是弱肉强食的羔羊,需要特别的精心护理。胎位异常或产道狭窄引起的难产多发生在初产羊。助产和纠正胎位也可以是副产品,产道太窄的可以剖腹手术治疗,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2.脐带感染
脐带消毒在生产实践中往往被忽视。出生时不注意脐带消毒,不仅会导致脐带发炎,更严重的是,当微生物侵入体内时,会引起菌血症、膀胱炎症、输尿管炎、肠炎、关节炎等疾病。如果不及早发现和治疗,就会造成死亡。临床上膀胱炎、输尿管炎基本都是脐带消毒不小心引起的。羔羊死亡后,尸检显示与输尿管相连的膀胱有炎症性病变,膀胱内充满尿液。严重者膀胱炎占死亡羔羊总数的20%。相反,重视脐带消毒的情况很少发生,仅占总例数的1%。
母羊产后缺乳或不产奶。
实践中,哺乳母羊所产羔羊大多具有先天不足的特点,出生后不能及时获得初乳,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正常哺乳羔羊。瘦母羊分娩前后适当补饲含豆类和油籽的精料,可达到一定的增加泌乳量的效果。最好是用死母羊来认领没奶的羔羊,或者用泌乳充足的母羊来代替奶水,但这种方法必须有限制,一般采用人工补饲。辅食的喂养方式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所不同,有的是用小米粉和黄豆混合,有的是用奶粉冲调。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用鲜奶补充喂养。辅食的关键是营养和卫生。辅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腹泻和大肠杆菌感染,因此要特别注意添加助消化剂和抗生素进行防治。
4.新生羔羊痢疾的预防
①圈舍和用具的消毒:产羔前,圈舍和用具要彻底清洗消毒,产羔围栏要用草更新,铺草木灰。产羔期间定期消毒,更换席草,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病羊要通过设置隔离圈的方式分开饲养,并对一只动物进行消毒,更换草料。
②药物防治:根据实验室细菌鉴定,克什克腾旗羔羊痢疾主要由大肠杆菌引起。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复杂,目前尚无特异性免疫方法。在实践中,使用抗生素对羔羊进行药物预防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方法是从羔羊第一个生日开始服用土霉素,每次0.02 ~ 0.05 g/kg体重,每天两次,连续服用6天。羔羊腹泻一般在出生后2 ~ 4天较多,但7天后明显减少,如7天后腹泻治愈率。但第二年要更换预防性药物,防止耐药菌株。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可用于治疗腹泻羔羊,如链霉素、磺胺甲恶唑、新霉素等。如果将本领域分离的菌株用于制备高免疫血清,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腹泻严重的患者,应进行补糖、补液、保护胃肠黏膜、调整胃肠功能等治疗。湿热泄泻用黄连素片,寒湿泄泻用附子理中丸,非细菌性泄泻用参苓白术散、生姜米等中药制剂内服。
③濒死羔羊的治疗:对四肢无力、口鼻冰冷、呼吸微弱、低白蛋白血症、低血糖的濒死羔羊,可采用25%葡萄糖、VC等药物静脉注射。对肢体抽搐、拳击游泳、头后仰、口吐白沫、心力衰竭、眼睫反射的濒死羔羊,可增加氢化可的松10 ~ 20 mg。笔者曾用此法治疗191只濒死羔羊,65%可暂时逃脱,部分濒死羔羊可注射3 ~ 3次。氢化可的松的应用是基于太医救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报道。氢化可的松在病理刺激引起代谢紊乱期间可暂时替代正常功能,其实际药理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5.羔羊肺炎
外界气温突变,寒冷是羔羊肺炎的诱因,腹泻并发肺炎死亡率会更高。加强羔羊护理,注意圈舍的卫生消毒和母羊乳房的清洁卫生,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早期发现病羊,及时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是可以治疗的。
第四,综合治理
(1)羔羊棚温度
①忌低温:据试验,羔羊出生时环境温度在O度左右时,lh内直肠温度可降低2 ~ 3度。温度过低会导致新生羔羊发病或死亡。
2忌高温:温度过高,与外界环境温差过大,不利于羔羊逐渐适应自然环境,容易感冒。在实际操作中,不宜在热炕上或火堆旁烤一些刚出生的羊羔,更不宜将冷羊羔突然放入高热环境中。寒热交换会诱发疾病。
③忌潮湿:无论室温如何,羊舍内潮湿都会诱发疾病。低温低湿易患湿冷;高温高湿容易出现湿热杂病。接收羔羊的棚内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特别是7日龄以后的羔羊,晴天要逐渐释放室外空气,使其适应环境。
④适宜温度:经测试,室温在10度左右时,新生羔羊体温一般在39.2-40度之间变化,差异不是很大。因此,舍内温度宜在l0度左右,有利于羔羊适应北方地区的气候环境和昼夜温差变化。
(2)生小羊的母羊留着喂养。
大力推广圈舍养畜技术,将是一场全面的、实质性的变革,是向现代化的变革。目前,产羔母畜的采食时间主要受饲草储备的限制。实践中,只对脂肪状况较差的产羔母畜进行饲喂或补充,以增加泌乳量,但效果不大。舍饲和牛舍饲的推广应从饲养阶段即育秧阶段开始,有利于农牧民逐步摆脱自然放牧的状态,向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转变。母畜留喂后,应尽可能缩短放牧时间,进行补饲,避免羔羊饥饿期过长和患乳腺炎。随着年龄的增长,母畜出牧时,羔羊也要适当喂养。
(3)羊羔喝水
羔羊出生后10天应给予免费饮水和盐砖及免费甜食,15d后应提供软质草料进行运动。限制羔羊饮水防止腹泻是错误的。
(4)防止意外伤害和死亡
每年意外伤害死亡约占新生羔羊死亡的3%,应尽可能避免这种损失。
了解了新生羔羊猝死的原因及对策,就知道怀孕母羊的健康直接影响羔羊的成活率,所以做好母羊孕期的饲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北京农博利尔生产的孕羊预混料是根据母羊怀孕期间的生理需要而专门配制的,强化了母羊怀孕期间所需的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保证了母羊和胎儿的健康。同时,公司开发了5%羔羊补剂,根据羔羊生长期的生理需求专门配制,强化羔羊生长期所需的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保证羔羊快速生长。使羊肉营养丰富,增重快,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