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血粘度偏高。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根据病理学家对血液黏稠度的形成和变化的研究,发现血液黏稠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饮食、运动、代谢和外界环境、不同季节、时间、气候等。因此,一个人的血液厚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对于健康人来说,你可以放心,因为人体有很强的调节能力来维持血液环境的平衡和相对稳定,使你没有病理表现,所以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老年人有明显的血液黏稠症状,尤其是已经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的人。必须及时给予药物干预,如西药海藻酸钠、肠溶阿司匹林、茶色素、双嘧达莫,中药丹参、川芎、当归、红花等。当然,这些药物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不可自行使用,以免出错。

防止或消除血液变稠的简单方法是调整你的生活方式。具体可以概括为7点:

多喝水可以称之为速效稀释剂。一夜酣睡后的水分流失和消化食物时消耗的水分都是使人体血液变稠的因素。喝水能立刻稀释血液。但是喝水要科学,首先要把握时机,比如早上起床,三餐前1小时喝200 ml水,晚上睡觉。其次,选择稀释效果好的水:盐水能促进细胞脱水,不足;冷水刺激胃肠血管收缩,阻碍水分吸收到血液中,不宜饮用;纯净水太纯,其低渗状态会使水分快速进入细胞,稀释血液的效果不理想。理想的稀释水是20℃ ~ 25℃的开水或淡茶,其张力和密度接近血液和组织细胞,值得推广。

多吃能稀释血液的食物,如黑木耳、洋葱、柿子椒、蘑菇、草莓、菠萝、柠檬等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水果;具有类似阿司匹林抗凝作用的食物有西红柿、红葡萄、橙子、生姜等。有降脂作用的有芹菜、胡萝卜、魔芋、山楂、紫菜、海带、玉米、芝麻等。蔬菜和瓜果除了含有大量水分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粗纤维。维生素C可以降低血脂,粗纤维可以阻止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有利于降低血液粘稠程度。

多吃大豆富含卵磷脂,卵磷脂是一种乳化剂。能使血液中的胆固醇颗粒变小并保持悬浮状态,有利于脂质通过血管壁被组织利用,并能降低血液胆固醇,改善血液粘稠度。

少吃动物内脏、动物脂肪和甜食。脑花、猪肚、肥肠、动物脂肪等动物内脏含有大量胆固醇和饱和脂肪,可加重血液增厚程度,促进动脉硬化。甜食中含有丰富的糖分,可以增加人体血液中的甘油三酯,也可以增加血液的粘度。所以三餐要清淡,以素食为主,粗粮细粮。

坚持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爬山、游泳等。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体内脂质代谢。

戒烟戒酒,消除焦虑,乐观向上,保持心理健康。

合理用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40 mg,65438+每日0次)、维生素C(100 mg,每日3次)、双嘧达莫(50 mg,每日3次)、复方丹参片(3片,每日3次)。这些药物可以改善血管壁的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降低血液粘度,从而增加血液流速,防止血栓形成。

有的老人本身没有器质性疾病,但稍劳动后总感觉头痛脑胀、胸闷、心慌气短,终日无精打采,总想睡觉,有时看不清东西,站立不稳。这种人往往被发现血液粘度很高,简称“血粘”。

过度吸烟和饮酒会导致血液变稠,所以喜欢烟酒的老年人应该在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喝一大杯白开水,这样可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平时也可以多喝茶(尤其是绿茶)。

生活不规律、长期精神紧张或心理压力过大也容易导致“血稠”,所以你要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心情。此外,散步、快走、慢跑、太极拳等“适度运动”也有助于加速脂质代谢,降低血液粘稠度。

血稠患者平时宜清淡饮食,多吃粗粮、绿叶蔬菜和水果,如大豆、黑豆、玉米、燕麦、荞麦、牛奶、生姜、大蒜、洋葱、黑木耳、蘑菇、山楂、柠檬、西红柿、红葡萄、芹菜、螺旋藻、胡萝卜、苹果、猕猴桃等。

这些食物具有降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动物脂肪(尤其是内脏)和甜食会加重“血稠”,要少吃。

吃黑木耳。黑木耳有两个作用,其一是使血液不粘稠。黑木耳的功能是一位美国心脏病专家发现的,他获得了诺贝尔奖。他发现后,所有的欧洲人,富人和有影响力的人都吃黑木耳,而不是阿司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