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白芨有什么作用?
药苦、甜、涩、寒。归肺、胃、肝经。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app应用
1.出血综合症。此质粘稠收敛,是收敛止血的重要药物,可用于治疗体内外各种出血证。因其主要入肺、胃经,临床上特别用于肺胃出血证。如方剂独生散用于治疗各种内出血综合征,单味研磨,配糯米汤;若治咯血,可配枇杷叶、阿胶,如白芨枇杷丸(证治标准);呕血可与茜草、生地、丹皮、牛膝等煎服。,如白芨汤(古今医学);治鼻衄,可用本品为末,小儿便便时服用,如白芨散(苏文病机齐一包姬寿);也可将白芨与冷水混合,在鼻窍处贴纸花,如白芨膏(朱方)。治外伤或外伤出血,可碾成粉末或用水调敷外用。比如刀斧伤、出血的治疗,可以磨成粉,用水调和。普济方治金疮出血,故与白蔹、黄芩、龙骨等配伍。
2.痈、肿、疮、手足皲裂、水火烫伤。本品性寒苦,能祛除血热引起的痈肿;味涩而黏,能敛疮生肌。是消肿生肌的常用外用药。对于疮疡,不管是没溃烂还是溃烂都可以用。若溃疡初起,可研成粉末外敷,或与金银花、皂角刺、乳香同用,如内散(正宗手术);若疮痈久溃,可用黄连、贝母、轻粉、五倍子等外敷。,如生肌肝脓散(证治标准)。治疗手脚皲裂,可以研磨成粉,涂香油,促进皲裂愈合;治疗火、水烧伤,可将本品研成粉末与油混合,或与白芨粉、煅石膏粉、凡士林混合外用,可促进肉芽生痂。
用法用量:煎服,3 ~ 10g;大剂量可使用至30g;也可采取丸、散或粉,每次2-5g。研磨吞服,每次1.5 ~ 3g。外用适量。
注意不要和乌头一起使用。
古籍文摘
1.神农本草经:“主痈肿疮疽,阴伤筋死,邪在胃中,贼风鬼袭,疳积迁延。”
2.《本草》:“百合,敛气渗痰,止血消痈之药。此药极粘,性涩,味苦,气寒,擅入肺经。凡肺叶受损,热瘀致病者,可用此研究终服,可加强肺藏,封藏损伤,消痈肿,扶溃,去死肌,清脓血,有扶老促新之妙。”
3.《本草求真》:“白鹤,方书中既有肺血止血之功,又能治跌打损伤,断骨,汤火烧伤,恶疮肿疽肌死,似涩,似止?不知道方言止血作用的叫涩;书上说能治痈伤,是因为味辛,能散。此药散于涩,破于补,故书载腐、血瘀、新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有菲衍生物、树胶和淀粉。
2.药理作用:白芨汤能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其止血作用与所含胶质有关。对胃粘膜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溃疡抑制率可达94.8%。白芨粉对犬实验性胃及十二指肠穿孔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迅速阻断穿孔,防止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外漏,增加网膜覆盖。实验性烫烧伤动物模型能促进肉芽生长和创面愈合;对人结核分枝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白色念珠菌14231株ATTC248和癣菌QM240有抑制作用。
3.临床研究:将白芨、三七、麦冬按4: 1: 2的比例研磨成粉,每包9g,1包口服4-6小时。* *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222例,其中211例(95%)达到止血3-7天(湖北中医杂志,1988,4:8);用白芨粉3g,一日三次,温开水或粥送服。* * *治疗难治性咯血26例,近期有效率84.6%,3 ~ 5天止血(中医杂志,1997,7:389);用白芨3g,研成粉末,早晚各服两次。10天就是1个疗程。* * *治疗乳糜尿37例,总有效率89%(中医杂志,1992,7:58);另据报道,本品还可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直肠炎、口腔粘膜疾病、干槽症、术后出血、肺结核、百日咳、支气管扩张、面瘫、肿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