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白皮书?
关于白芨名字的由来,有一个传说。大约在西汉时期,有一个将官,曾经陪皇帝亲征。不料战斗失利,队伍散了,只好匆匆护送皇帝回京。他们一路杀了十几个将军,可是就在他们准备入关的时候,突然有六个将军闪了出来,挡住了去路。这位将军试图保护皇帝的先进关,自己转身迎敌。最终因为太累,寡不敌众,被敌人打了几次。然而,他痛苦地战斗回来了,当他快到关隘时,不幸被箭射中,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被关隘里的士兵救了出来。
皇帝紧急命令医生抢救他。最后断了的筋骨连在一起,其他伤口的血止住了,就是肺被箭射穿了,伤口出血,气短,吐血。眼看就要有生命危险,太医无奈。皇帝急了,命人到处招募有才能的人给他治病。不久,一位老农将几种叶子像棕榈叶,根像菱角肉的草药呈献给皇帝,并说:“请将这种草药晒干,研成粉末,取一半外敷在箭伤上。”没有什么好办法,所以医生们不得不赶紧做。果然,将军吃了药之后,肺部的伤很快就好了,也不吐血了。皇帝想慷慨地奖赏老农,但遭到拒绝。老农说:“我什么都不要。我只求圣者多求大夫,把这种药编成医书,出版于世,让更多的人治好肺伤和出血。”皇帝同意了,问这种药草叫什么名字。老农答道:“你还没有名字,请给圣者吧。”皇帝想了想,问老农;“你叫什么名字?”老农答“白芨”。皇帝笑着说:“那就给它起这个名字吧!”于是,“白芨”被收入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一直沿用至今。
事实上,根据李时珍的说法,白芨因“其根为白色,彼此相连”而得名。其形状为不规则的扁圆形或菱形,有2-3个分枝,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上面有凸起的茎痕,底部有连接另一个块茎的痕迹。以茎痕为中心,有数个褐色同心环痕,环上残留褐色点状须根痕,看起来像“鸡头”。茎痕和环痕构成了鸡头的“眼”和“眼”。所以夏秋两季采挖后,经过洗净、熬煮、去皮、晒干等处理后入药。常研末内服或外用,也可与鲜品捣碎外用或制成药膳。
中医认为,白芨性苦、涩、寒,性粘、涩,入肺、胃、肝经,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作用。药理研究证实,白芨中含有大量粘液,包括多种多糖、挥发油和淀粉,能缩短凝血时间和抑制纤溶,可形成人工血栓止血。此外,体外试验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由于白芨能增强乌头碱的毒性,所以在《十八反》中明确指出,不宜与乌头碱同用。
传统上,白芨主要用于两个方面:
1,收敛止血。可治疗咯血、呕血、外伤出血、便血、鼻出血等出血症状,尤其擅长治疗肺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和外伤出血。临床经验表明,白芨研末服用止血效果优于煎剂。一般用5 ~ 10g粉。但有些出血可采用特殊方法,如外伤出血,可将新鲜品捣碎外敷或灭菌白芨粉喷雾。治疗鼻出血,可以用小管将细粉吹入鼻腔。将白芨粉装入胶囊吞服,可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或白芨粉4克,大黄粉2克,空腹用凉开水冲服,每日3次;或白芨粉15g,糯米100g,蜂蜜25g,大枣5枚(放白芨粉后),每日2次。
2、消肿生肌,修复伤口。可用于治疗疮、烧伤、手脚皲裂、肛裂、慢性溃疡、炎性外痔、皮肤创伤和慢性溃疡。对于治疗疮肿,金银花,皂角刺和天花粉可用于初学者。如果溃疡不愈合,可以研磨外用。用于治疗烧烫伤,可与虎杖混合制成药膜外用。用于治疗手脚皲裂、肛裂,可研末与香油混合,或与凡士林混合制成药膏外敷患处。治疗皮肤创伤和慢性溃疡,可将白芨粉或鲜品捣碎外敷;白芨纱布也可以外敷。这种纱布用白芨粉和当归炭粉按6: 4的比例和少量冰片粉混合,装瓶,消毒,用生理盐水调成10%的糊状,敷在纱布上,敷在干净的创面上,盖上温热的生理盐水纱布垫。治疗冻疮,可取白芨10克,陈皮20克,研成细末,用香油涂抹患处,每日1次。治疗口腔黏膜疾病,将可磨散与白糖按2: 3比例混合,外敷患处,用棉球按压15分钟,然后暂时禁食或漱口。
其实白芨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美容、祛斑、减肥。
白芨自古以来就是美容良药,被誉为“美白仙女”。还可治疗痤疮、体癣、疖子、疤痕等皮肤病。《药性论》说“治表疮使人滑”。《本草纲目》说“洗面黑祛斑”。通常制成面膜、乳液、膏体、霜剂等。外用,如人参润肤霜、宫方、白芨面膜等。,还煮粥内服,坚持涂抹有积极效果。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过去常吃核桃粥(包括黄豆、白芨、核桃仁等。)所以他的脸依然红润,皮肤也有光泽。用白芨减肥,可取120g,与瘦排骨120g、薏苡仁100g、绿豆或黑豆100g、去皮切块的冬瓜300g、枸杞10g混合制成药膳。薏苡仁、豆角用清水浸泡4小时,然后将所有材料放入沸水中,用中火炖半小时,转小火20分钟,关火前加少许盐调味5分钟。
近年来,广大医务人员通过临床应用,不断拓宽其应用范围。总结以下几点:
1,治疗食管炎。白芨粉和煎煮得到的胶状液体有很强的粘附性,服用后能覆盖在食管黏膜表面,起到保护作用。另外具有良好的消肿生肌作用,促进局部炎性水肿和溃疡愈合,因此在治疗食管炎方面有特殊优势。白芨15g,白芍、威灵仙、甘草12g,可视症煎服,或在辨证基础方中加入白芨30g。注意煎药方法:浓煎,勤服,慢咽。最好卧床休息,左位、仰卧位、右位、俯卧位各吃几口药,最后静卧30分钟,使药液在食道内均匀分布。防治放射性食管炎,白芨粉可单用3-6克,或再用20-30克,与山豆根、金银花、天花粉等清热解毒、滋阴润燥的药物同煎。
2.治疗咳嗽。对阴虚咳嗽、肺热咳嗽、百日咳、肺结核咳嗽及其他顽固性咳嗽有很好的止咳作用。在辨证的基础上,可加白芨10 ~ 20g,也可与款冬花、川贝母等份研究,制成白芨散,治疗小儿百日咳。总有效率为98.2%。
3、治疗体表肿瘤和血管瘤。白芨粉可以分几次直接外敷。也可以用大剂量的白芨,混合山慈菇、黄药子、莪术、青木香、石膏、雄黄等。消肿散结,行气化瘀,研成细粉,加水、醋、酒调成糊状,外敷,盖塑料纸,用纱布包扎固定。每天换药1次。
4.治疗气胸。闭合性气胸的肺压迫:40%、& lt60%的患者用黄芪30克,升麻15克,桔梗10克,白芨粉15-20克代茶服用,每日3-4次,或用白芨30克与上述药物煎服,每日2-3次;如果肺部受压>:60%,就要配合胸腔穿刺抽吸。对于张力性气胸或慢性气胸,在抽气或引流的基础上口服白芨粉,可明显缩短疗程。
5.治疗鼻窦炎。既能提高治疗效果,又能防止复发。取等量的白芨和黄芪,研磨成细粉,混匀。每次9克,一日两次。辨证基础方中还可加入白芨10 ~ 20g。
6.治疗肺结核。对肺结核、淋巴结核、皮肤结核、骨结核均有积极作用,尤其适用于肺结核空洞出血患者。可单用,也可配伍使用,可散用,也可煎服。与异烟肼等抗结核西药合用,可提高疗效。
7.治疗白带多。取白芨30克,与鸡冠花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茯苓皮20克、党参15克混合,水煎服,每日1剂。(尚)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