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明节要用荠菜煮鸡蛋?

/1-3.dll?BoardID = 72 & ampID=3152570

农历三月初三的传说

经常有“三月三荠菜煮鸡蛋”的说法。城乡都在这一天挖荠菜煮鸡蛋,很受欢迎,可以提高视力。农历三月初三,中国人有吃地方菜、煮鸡蛋的习俗。荠菜荠菜又称地菜、野菜,是一种生长在田间角落的野菜。虽然是野菜,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民间谚语说:“三月三,荠菜是灵丹妙药。”“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是吃荠菜的季节。春天吃荠菜也是中国人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诗经》有“甜如水”的咏;辛弃疾也有“桃李满城愁风雨,春在溪头”的诗句。清代叶《汉口支竹词》说:“三三令重于厨,味为新。米饭菜和鸡蛋都做好了,很饱,很香。”这个词中的米饭菜指的是荠菜,荠菜不仅营养丰富,还能治疗多种疾病。它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也是一剂灵丹妙药。“荠菜,别名荠菜、护草、鸡心菜,其根、花、种子均可入药。在中药中,荠菜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被誉为“蔬菜中的甘草”。中医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湿、止血、明目的功效。

荠菜的吃法很多,可以拌、炒、炖,也可以做馅或煲汤。个个色泽诱人,味道鲜美,是一种药食同源的美味蔬菜。荠菜煮鸡蛋是湖南最常见的吃法。三月初三,荠菜会有长长的茎和花,女人们会摘下来插在头发里。因为荠菜的谐音是“聚敛财富”,所以据民间传说,三月三日,祭祖之时,人们会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富,将新鲜的荠菜洗净,扎成小捆,加鸡蛋、红枣、气球、二三片生姜煮一大锅,全家人吃一碗,吃个痛快。据说可以除风湿,可以清火,腰腿不痛,还可以预防春疫。

在古代,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人们都会去河边野餐。有的人把酒杯放入慢水中,任其流下,而在下游不远处等候的人则从水中捞起,然后一饮而尽。这叫“曲水行云流水”。有的把煮好的鸡蛋放进水里,它们就像酒杯一样顺流而下。等在下游的人把蛋从水里拿出来,然后剥了吃。这叫“曲水浮蛋”。有的把红枣放进池子里,然后像捡鸡蛋一样捡起来。这叫“曲水浮绛枣”。这种习俗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和少数民族中很流行。庄、董等兄弟有三月三吃鸡蛋的习俗。

农历三月初三,又称“三月歌会”或“三月歌会”,是壮族的传统歌会。壮族民间有许多关于葛卫节起源的美丽动人的传说。

古时候有一对恋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经常唱民谣来表达彼此的情意。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两人无法成婚,于是两人都在绝望中死去。人们在三月三日唱歌纪念这对夫妇。

第二,唐代壮族有一个叫“刘三姐”的歌女。她很聪明,经常用民谣赞美劳动和爱情,揭露富人的罪恶,富人对她又恨又怕。因此,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当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富人派人砍断了藤蔓,导致她掉下悬崖而死。为了纪念这位歌手,后人在刘三姐去世的那天聚集起来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这样形成了。这些传说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了,但是宋人写的《太平宇宙》一书中有记载:“壮士熟于谷,择日祭神,男女会在盛会上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繁荣。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成为文化娱乐和男女浪漫的场所,并有抛绣球的游戏。女子将绣球抛给心爱的男子后,两人双双退出歌坛,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朝,形成了一个大规模的活动,有几千人参加。1934年编的《广西郡县调查》记载,当时广西有26个郡县,几乎遍布广西。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煮五颜六色的糯米饭,给彩蛋上色,庆祝节日。歌会一般一次持续两三天,设在离村子不远的一块空地上。竹子和布被用来建造一个歌棚来接待来自其他村庄的歌手。二重唱主要由未婚青年男女组成,但有老人和孩子前来观看和娱乐。小的歌圩一两千人,大的上万人。毗邻许歌,商贩云集,民间贸易活跃。附近的人给来赶歌会的人提供食宿,不管认识不认识,都受到热情接待。一次大型歌会,方圆数十名青年男女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着实热闹。巴马盘岗河、都安绵山、田阳乔叶、宜山下涧、柳州玉峰山等。,都是历史上的大型歌圩。人们去歌会是为了比赛和欣赏歌曲;年轻的男女唱歌,如果他们彼此投缘,他们就互赠信物作为他们爱情的信物。此外,还有抛绣球、摸鸡蛋等有趣的活动。抛绣球主要是为了娱乐,也是作为爱的象征。女生看上一个小伙子,就把绣球扔给他。摸蛋是为了相互取乐,也是一种承诺。

-

/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 = 0 & ampKey = 0 & ampstrItem = no 16 & amp;idItem = 0 & ampI article = 43411

/s?lm = 0 & ampsi = & amprn=10。ie = GB 2312 & amp;ct = 0 & ampwd = % DC % F9 % B2 % CB % D6 % F3 % BC % A6 % B5 % B0 & amp;pn = 10 & amp;c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