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脾胃病常用中成药

编辑/毕红艳

这种药的主要作用是滋补脾气。脾虚引起的乏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多汗、反复感染等症状均可选用。有些还有温阳的作用,如附子理中丸。

这些中成药大多需要长期服用,不能急于求成。但目前大部分孩子都是高营养高蛋白饮食喂养,所以小儿纯虚证很少见,多为虚实夹杂,所以这类药的适应症很少。

1,七匹丸:蜜丸。每粒药丸重3克。

说明:主药有党参、莲子肉、山药、白术、泽泻、茯苓等。

有健脾止泻的作用。适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引起的面黄、腹胀、呕吐、腹泻、厌食等症。每次服1粒,一日三次。用温水送服。

2、沈凌白术丸:水丸。每袋18g。

说明:主药有党参、白术、茯苓、莲子肉等。

具有健脾和胃、调中止泻的作用。适用于脾虚久泻、脾胃虚弱引起的厌食。每次服3 ~ 6g,一日三次。用温水送服。

3、附子理中丸:蜜丸,每丸重9 g。

说明:主药有党参、白术、附子、干姜等。

有温中散寒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肠鸣,喜温怕冷。每次服半粒至1粒,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该类药物主要用于因牛奶食用不当引起的食积综合征,食积热引起的发热、烦躁、便秘等症状,有的还可用于外感邪气引起的热性惊厥等症状。

这些药物都有消食、止咳、止泻的作用,所以只能止中病,但长期服用会损伤正气。目前小儿食物潴留特别常见,食物潴留引起的疾病也很多,所以这些药物的适应症非常广

1,芪珍丹:水丸。每袋50粒。

说明:主要药物有巴豆霜、胆南星、天麻、半夏曲等。

具有解郁、清热、镇惊的功效,适用于乳积、食积于胃肠所致的呕吐、便秘,外感发热、惊风等症。这种药含有巴豆膏,有很强的通便作用。只能给体弱多病的人使用,体弱多病的孩子禁用。0-2岁65438+10粒,2-3岁15粒,4-5岁20粒。用温水送服。

2、宝藏元宝:蜜丸。龙湾重1.5g。

说明:主要药物有牛黄、麦芽、陈皮、朱砂、白芥子等。

具有清热化痰、消积通便的功效。适用于内热蕴结、外感风寒所致的发热、烦渴、痰多气喘、呕吐泄泻。每次服1粒,一日两次。用温水送服。

这种药只有在实证、热证的基础上才能用,或者体质虚弱但有明显食积热的也可以临时用。不适用于脾胃虚弱单独引起的呕吐、腹泻、痰多、气喘。

3、王宝赤丸:水丸。每管含0.3g。

说明:主药为巴豆膏、制南星、川贝、大黄、朱砂等。,通过特定的方法加工合成。

具有清热解郁、镇惊化痰的作用。专治小儿乳郁疳、气喘、咳嗽、痰多、呕吐腹胀、发热、惊恐、神志不清、痰厥。

宝宝6个月内每次服用5粒,6个月到2岁不等,1个月以上每次加1粒,3岁以上半岁以上每次加5粒,10到14岁每次服用0.15g。常服有健脾和胃、助消化、防滞化痰的作用。

4、儿童消食片:片剂。每瓶包含100片。

说明:主要药物有鸡内金、山楂、槟榔等。有消食化滞的作用。适用于食积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胀便秘、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等症。1-3岁每次服2 ~ 4片,3-7岁每次服4 ~ 6片,一日三次,温开水送服。

这种中成药既能帮助消化,又能益气健脾。适用于脾气虚弱,食积,或长期患有食积,表现为腹胀、面色晦暗、易出汗、厌食、舌淡等者。

1,菲儿粉:粉。每袋含0.9g。

说明:主药有白术、山药、鸡内金、山楂等。具有健脾、消食化积的功效。适用于母乳喂养不当、脾胃受损引起的腹泻、水谷综合症等。1岁半包,1-3岁半包,3岁及以上2包,温水。

2、一捻金:粉。每袋含1.2g。

说明:主要药物有人参、大黄、槟榔、朱砂等。具有扶正、导滞、疏通下半身的作用。每次服1.2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1岁以下儿童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