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温中药

知母,中医教材称其为“苦、甘、寒”,而《神农本草经》只称其为“苦、寒”,没有“甘”字。从其功效来看,确实能滋阴润燥,不必加一个“甜”字。

知母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入肺、胃、肾经,清肺、胃、肾经火,养肺、胃、肾阴。所以虽然都是苦寒的,但是和黄连、黄芩、黄柏是有区别的。三黄苦燥有伤阴之弊,知母则无此弊。

根据经典,知母“治口渴,热中,祛邪,引起四肢水肿,入水,补虚益气”。

知母寒湿,“解渴暖中”是其正治。

如何理解“辟邪”?凡是邪气都可以用邪来形容,所以它的范围很广。结合知母味,必指燥热之邪。

“肢体水肿”与肺、脾、肾关系最为密切。肺主水之行,脾主水液之运,肾主水。知母怎么治疗肢体水肿?张锡纯解释“主肢浮肿,因其寒滑,肿必自消”,张也说“知母清热解苦寒,肿必自消,而非脾阳虚,肾水满溢”。故知母治水肿作用于肺,用于治疗肺热异常,水路不利所致的水肿。然而,临床上用知母治疗水肿并不多见。

最容易误解“补虚益气”。叶的《本草经解》说“益气者,苦寒亦益五脏之阴”,这是完全不合理的。苦寒侵袭的产品怎么做进补药?知母没有直接的补气作用,也不同于人参的“治养五脏”之阴。《本经》中的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以热清邪,扶正”,即“祛邪即强身”。

知母虽然又甜又润,但毕竟是苦寒之品,只适合治疗实火。比如治疗阳明气实热,症见热盛、多汗、烦渴、脉沉等。与石膏结合形成白虎汤;对于肺热咳嗽,症见咳嗽、口渴、痰黄黏者,相当于黄芩、贝母、瓜蒌,如金青化痰汤;用于治疗虚火、潮热、盗汗、心烦、失眠等。,它与黄柏、白质地黄丸等合用。

至于肠燥便秘之证,以肺胃热盛,导致津液损伤最为适宜。如果津液不足,知母不能重用,以免苦寒伤脾阳之证。所以不适合脾胃虚寒,大便寒稀的人。名医别禄又叫“多服一剂则泻药”,要重视。

关于知母的苦寒性,张锡纯认为其苦寒性不大。他在《中药试药》中说:“知母不寒不苦。如果尝一尝,和黄芪同等使用,根本不会觉得冷或热,其性质也不是大寒所知。也是用知母一两片和甘草两片一起煮,就是甜的比苦的好,味道也不大。”这是张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宜谨慎辨证,以实热为主用穴,以免兴风作浪。

(沈,2021年10月22日晚65438)@亵亵亵亵亵亵亵亵亵亵# #健康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