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有什么样的功效?详细回答一下。
土茯苓1土茯苓1功效介绍:土茯苓(滇南本草)又名余、白(陶弘景)、葛(本草集)、刺毛猪苓(本草图说)、山龙、硬米(朱医方集)、仙米。山猪粪、山板栗、龙过岗龙(纲要)、山牛(本元)、凉米头(生药材简介)、山归(有用植物图解)、久老薯(广西中兽药厂)、毛尾薯(中草药手册)、地黄等。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的根茎。植物形态土茯苓攀援灌木。根状茎为块茎状,有明显的结节和许多须根。茎是无刺的。单叶互生;革质,披针形至椭圆形披针形,长6 ~ 20厘米,宽1.2 ~ 5厘米,顶端渐细,基部圆形,四周常被白粉覆盖,基部有3 ~ 5条脉;叶柄长1 ~ 2 cm,稍具翅,近基部有平展叶鞘,叶鞘顶端常变成两卷须。花是单性的,雌雄异株;伞腋生,花序梗很短;花梗纤细,基部有很多宿存的三角形小苞片;花小,白色,直径约4毫米;花被裂片6或2轮;雄花雄蕊6枚,花丝短于花药,无退化雌蕊;雌花退化雄蕊线形,子房上位,3室,柱头3叉,稍下弯。浆果呈球形,直径6 ~ 8毫米,红色。花期为7-8月。挂果期:9月~ 65438+10月。它生长在山坡,荒山和靠近森林的半阴处。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秋末冬初采挖,去除芦苇头和须根,洗净淤泥,晒干,或切片晒干。土茯苓,又名:红土茯苓。干燥根茎不规则,略扁圆形,稍弯曲,多分枝,呈结节状,长约5 ~ 15cm,直径约2 ~ 5cm。表层土壤呈褐色或棕褐色,粗糙,常有刀伤和侧根残留部分,上端有茎痕。坚硬,不易折断,切面粗糙,粉状,浅棕色。气微,味甘淡。土茯苓切片为长薄片,大小不一,厚约1 ~ 3mm。边缘不规则,浅棕色或浅黄色;表面光滑(薄)或略粗糙(厚)。中间有一个小小的维管束点,仔细看可以看到沙砾状的光。纵向切片中的常见模式。导管不规则,淤泥质,稍有弹性。用水沾湿后,用手摸起来很光滑。浅棕色、粉状足和较少纤维是优选的。主产于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四川、安徽等地,此外还有福建、江西、广西、江苏等地。以下同属植物的根茎在少数地区也作为土茯苓使用:①菝葜中国,产于四川,又名土茯苓。②菝葜,其根茎在西藏用作土茯苓,在云南用作菝葜,参见菝葜。(3)阻止菝葜在西藏生长。加工用水浸泡,夏季每天换水1次,春秋两天换水1次,冬季换水三天换水1次,防止异味。取出切片,及时晾干。性味甘淡,平。①《本草》:味甘,性凉,无毒。②滇南草药:性平,味微苦。③纲要:味甘、淡、平、无毒。归经入肝、胃经。①纲目:此药为阳明之。②宣彤:入胃、肝。③回春本草:入肝脾。适应症-土茯苓1具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的作用。治疗梅毒、淋证、肌肉挛缩、脚气、疔疮、痈肿、淋巴结核。①《本草纲目》:止泄。2《本草》:敷疮毒。③滇南草药:治五淋白浊,治杨梅疮丹毒。④纲要:健脾胃,强筋骨,除风湿,利关节,止泻。治疗挛缩骨痛、恶疮痈。溶解水银粉和朱砂毒。⑤《本草》:治痈,咽喉肿痛,厨房除寒湿。⑥“生药材准备”:疮疖消毒,煎汁敷用,或煮酒。⑦“本草更新”:祛湿热,益筋骨。⑧陆川本草:治脚气。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烧心、胃痛、肾炎。主治江西草药;杀虫解毒。治疗淋巴结核和小儿疳积。⑾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腹痛、消化不良、膀胱炎。用法用量。内服:煎服,0.5 ~ 1。外用:研磨和应用。应避免肝肾阴虚者慎用。(1)《万家抄》:不要打铁。2“提纲”:服用时忌茶。3《本草从新》:肝肾阴虚者勿服用。偏方一:治杨梅疮毒:土茯苓一两五块钱,水和酒一起煎。(滇南本草)②十年二十年治杨梅风,风泡筋骨肿痛:土茯苓、川椒、甘草、三钱、黑丹、三钱。装满药袋,用好酒煮。(《赤水朱轩》)3治血淋:土茯苓、茶根各五元。水煎,以糖为导。(《江西本草》)④治疗风湿骨痛肿痛:土茯苓1斤,去皮,与猪肉同炖,分次随我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⑤治风痛风毒疮癣:土茯苓(无铁)82。臼捣成细粉,糯米入桶蒸熟,酒药酿酒,酒粮皆可食用。(《万氏家抄》土茯苓酒)⑥治大疮肿,未完先虐:土茯苓,细粉,用醋调匀。(滇南本草)⑦治瘰疬破溃:冷饭团,切片或切碎,水煎。还是在粥里吃,多吃点比较好。忌铁和头发。(《基德汤经验方》)8治疗皮炎:土茯苓二至三。用水煎茶。(《江西本草》)9治女子赤崩白带:土茯苓,水煎,用红砂糖治赤崩,白沙糖治白带。(滇南本草)⑩治小儿疳积:面黄肌瘦,大腹便便,烦躁啼哭,无声啼哭,不思饮食,大便不调,皮肤粗糙:土茯苓三钱,野棉根三钱。研成细粉,加猪肝加水,或米汤送服。(本草纲目汇编)⑾治瘿病:土茯苓、土茯苓、黄药子、黄药子、夜交藤、雪莲、蒲公英、甘草、金银花,水煎。(浙江民间中医)临床应用①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一)预防:煎服1,每日2次,1次或每周2次,共3天,连服5周。2000多人服药的结果表明,服药组与未服药组的发病率之比为1: 5.58。(二)治疗:土茯苓2两(重病者和健康者最多5两),甘草3元,煎服,每日2次。同时可以根据病情加减;高热、病情重者给予葡萄糖溶液和维生素C,部分有出血倾向者加用激素。治疗后18例全部治愈,16例服用2 ~ 3剂后消失,3例服用4 ~ 5剂后消失。平均住院时间为3.6天。或将土茯苓4两、地榆、青蒿、白茅根各煎65438±0两。每日1 ~ 3剂,发热后每日1剂,四次。同时配合对症治疗,如镇静、止血、补液等。治疗14例,失败4例。其中血培养阳性9例,治愈5例,失败4例。治愈病例体温在65438±0 ~ 7天内降至正常,主要症状随体温下降逐渐减轻或消失。大多数患者的头痛、全身疼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和血痰在1 ~ 2天内消失。在治疗期间,少数病例出现恶心和呕吐。②治疗梅毒根据早期临床观察报告,土茯苓为主药,配以金银花、甘草,或配以苍耳子、白鲜皮、甘草,或配以金银花、蒲公英、马齿苋、甘草。煎服。对于现期梅毒和隐性梅毒的治疗,血清转换率在90%左右。晚期梅毒治愈率50%左右。对于晚期麻痹性痴呆,不仅脑脊液恢复,华氏转阴,精神症状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儿童先天性梅毒性口腔炎也有很好的疗效。用量:成人用土茯苓1.5 ~ 2,每日2次,水煎服,分2 ~ 3次服用,10 ~ 20天为1个疗程。但也有人一天用2 ~ 8盎司,疗程持续2个月。③其他(一)麻疹的防治:口服100%汤剂预防,3岁以下儿童每日30 ~ 50ml,3 ~ 6岁儿童每日50 ~ 60ml,三日三次。或制成注射剂用于肌肉注射。上述剂量也可用于治疗。(二)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每日4-8次煎服,或用煎剂保留灌肠,7天为一疗程。(三)治疗急慢性肾炎:水煎服,每日3次。消肿效果好,腹后尿量增多。也有报道称用于治疗肾盂肾炎和肾结核。(四)淋巴结结核的治疗:鲜品1kg/日,水煎分两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