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炮制是什么意思?
中药炮制在配制中成药时,要选择各种中药炮制品(片)。如《锁泉丸》中的益智仁,盐炙后,可入肾经,有温肾纳气、利水止遗的作用;“清宁丸”中的大黄要用黄酒多次蒸熟,才能制成丸剂。否则药物威力太大,服用后容易产生腹痛的副作用。再比如《小儿健脾丸》里的神曲,一定要发酵油炸才能充分发挥健脾胃的功效。可见,中成药的制备离不开中药的炮制,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简述如下。要保证实际用量,中药的配比要准确,以纯制剂的炮制方法为主,这也是中药炮制的第一道工序。比如山茱萸、五味子、巴戟天、黄柏,都是药物的非药用部分。如果不去除它们,那么药物在处方中的实际比例将会大大降低,疗效也不会得到很好的发挥。如“二妙丸”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是治疗湿热下注,足膝肿痛,下肢丹毒,白带增多,阴囊湿痒的中成药。方中黄柏味苦寒,清热燥湿,为君药。配制中成药时,如果黄柏为黄柏,不去粗皮则减少黄柏的实际用量。这样就会形成燥湿之力强,清热之力不足,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可能导致湿热持续,热邪增加,有燥邪伤阴之虞。要提高临床疗效,必须对药物进行炮制,调整其药性,充分发挥其专长。比如“石慧丸”是由十种药物组成,都是寒凉的,主要是缓解血热。处方中大蓟、大蓟、荷叶、侧柏叶、白茅根、茜草用于凉血止血。栀子清热凉血;大黄诱热降;牡丹皮合大黄凉血化瘀,使血热清而无凝血瘀之弊;手掌皮肤收敛止血,* * *起到凉血止血的作用。为了提高这种中成药的止血效果,根据炭药止血理论,需要将上述十味药进行炒制,以增强收敛止血作用,故药名为“石慧丸”。再如“首乌延寿片”,具有养血、滋补肝肾的作用。是治疗血虚乏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的中成药。是纯何首乌制剂,但是何首乌。不同于煮熟的何首乌。具有解毒消痈,润肠通便的作用。蒸品为熟品,改变了生品的性能,口感转甜转浓但性温,增强了滋补肝肾、益精血、乌发强筋的功能。用于血虚萎黄、头晕耳鸣、头发早白、腰膝酸软、四肢麻木等症。因此,首乌延寿片中的何首乌必须用熟制品才能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增强归经由于组成中成药的中药往往对多个脏腑经络有作用,为了使药物集中于病变部位,往往加入辅料进行炮制,以增强其对病变部位的作用,减弱其对无关部位的作用,突出中成药对主要脏腑的治疗作用。如“青娥丸”方中的杜仲,主要入肝经、肾经;补骨脂主要入肾经、脾经;杜仲盐炙后。能直达下焦,入肾经,为方中君药,具有温肾壮阳、强筋健骨的作用;补骨脂盐炙后入肾,补肾壮阳,固本培元,故为臣药。所以“青娥丸”的主要作用是补肾壮腰,常用于肾虚腰痛、坐不利、膝软等。调整功效主治由于中药通常具有多种功效,同一种药在不同的中成药中需要不同的功效,这就需要中药的炮制来调整其功效。如大黄:在《马人丸》中起通便泻热的作用,与枳实、厚朴配伍,即小承气汤,主要用于解除积热,消除胃肠燥热,故用生品;在“如意黄金散”中,主要起到清火解毒、活血消肿的作用。需用生品,其泻火解毒作用强;《当归龙回丸》中,宜用酒炒,借酒升性清三焦之火;《大黄(舒+冲)冲丸》中大黄宜酒蒸,可缓解苦寒性,大大减弱泻力,增强活血化瘀之功效;《郑华盛辉丹》中宜用醋制品,以减轻泻下作用,而增强消积化瘀之功,用于脘腹痞块兼血瘀证;四红丸中的大黄有止血作用,所以用炭。再比如黄芪,分为生黄芪和蜜炙黄芪。玉屏风口服液中,黄芪主要起固表敛汗的作用,故用生品。补中益气丸中黄芪要蜜炙,以益气养阳。降低药物毒性有些中成药中含有毒性中药。为了安全地服用它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加工以降低它们的毒性。如治疗便秘的“三物备急丸”和治疗小儿乳郁的“保赤散”,都是用巴豆膏代替巴豆。因为巴豆有剧毒,只能外用,不能内服。经加工去油制膏后,其泻下作用大大减轻,减少了对皮肤和粘膜组织的刺激和毒性,才可用于口服。再如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作用的“马钱子散”,能止痛化瘀的“九散”,能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热痛的“马倩散”。处方中的马钱子必须全部经过砂磨,以降低其毒性。综上所述,说明中药炮制与中成药制备密切相关,也体现了中成药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