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科专业介绍
环境生物学
随着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工农业废气、废渣和废水,导致了水、土壤、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生态平衡被破坏,许多物种从地球上消失或濒临灭绝,人类自身也受到了环境污染的骚扰和威胁。因此,有必要在水、气体和废物污染的生物净化、环境毒理学和生态毒理学、土壤污染和土地处理系统以及自然保护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本博士点的研究方向包括:环境植物基因工程——旨在解决人类活动造成的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室内环境污染,利用现有的植物资源和遗传资源,通过基因操作培育对污染物具有高吸收、利用和富集能力的植物新品种,以控制环境污染,改善人类生活生态环境。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基于云南独特的地理结构和资源分布特点,主要研究极端环境和污染条件下微生物的环境适应机制和分布多样性规律,同时根据极端环境下微生物的分布规律和代谢调控机制,进一步研究环境的生物控制。环境毒理学——重点研究环境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侵入、吸收、转运、转化、积累和解毒,包括化学(有毒气体、重金属、农药等。)、物理(噪音、辐射等。)和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为健康预测而开展环境污染物对动物及其细胞的致病机理和预防的研究。环境化学和植物化学——利用云南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种类繁多的中药资源,通过环境学、药学和化学的紧密结合,研究环境对药用植物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结构、活性成分和生理活性的影响。天然药物化学以有机化学和现代医学科学技术为支撑,与现代制药工业相结合,研究天然药物资源、环境药物资源和基因安全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
掌握
植物学
植物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与环境的关系以及整个植物界从低到高、从个体到群体、从宏观到微观的进化发展的科学。现代分子生物学等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植物学的发展,使其成为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包括代谢植物学、系统和进化植物学、环境植物学、结构植物学、发育植物学和资源植物学。本课题结合云南省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垂直地理分布的特点,利用植物生物技术的方法和手段,改变植物的遗传背景,提高其吸收土壤养分的能力和利用效率。同时筛选植物优良品种,筛选出适合云南气候特点的农作物、果树、花卉新品种,并对其栽培生理进行研究。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微生物学全面进入分子生物学研究时期,成为生命科学发展主流中的重要前沿学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的遗传、变异、重组和表达调控;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的感染和免疫;微生物的分类和应用。21世纪初以来,随着微生物学与化学、物理、数学、微电子等基础科学和化学工程、环境工程、冶金工程、制药工程等工程科学的结合和相互促进,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前沿学科,促进了微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向微观和宏观研究领域拓展。本课题主要在以下三个方向开展研究:1。极端微生物学:研究极端微生物的多样性、酶工程和环境适应机制。2.资源与环境微生物学:开展环境微生物有色金属浸出和微生物工业废物处理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3.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病毒免疫学、流行病学、预防性疫苗研制和某些疾病的免疫遗传分子机制。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和前沿学科。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的分子组成、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以及生物体内信息传递的分子途径的一门学科。分子生物学是在生物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的交叉是密切相关的。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与相互作用,糖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代谢与调控,分子遗传学,生物分子进化与实验进化,分子免疫学等学科。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不仅重视基础理论研究,而且重视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为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本学科结合云南省的环境和经济特点,主要在生物代谢调控、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重组DNA与基因工程、病毒病原学、分子流行病学与预防疫苗、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理与治疗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基础和应用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解决农业、医学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实现知识创新,为云南的经济建设和国家科技发展做出贡献。根据国家和我省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我校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优势项目,本学科有以下三个研究方向:1。植物代谢基因工程:通过基因工程操作改变和转化植物代谢途径。2.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和方法研究微生物的环境适应机制。3.神经分子生物学: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是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药物制备原理、化学成分、构效关系、生物效应和寻找新药的基本途径。它与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密切相关,并与药理学、药剂学和药物分析相互渗透。结合我省经济发展需要,药物化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物化学和制药工程。中药与天然药物化学以天然动植物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活性化合物为目的,以创新药物研究为目标,开展活性天然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结构测定、活性筛选和作用机制等工作。药物化学以肿瘤、心血管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相关的生物分子为研究对象,以内源性或天然活性先导化合物为模板,进行药物的分子设计、合成和活性筛选。以制药工程药物生产为目的,开展药物研究、开发、生产工艺及相关条件研究,重点开展药物分离工程研究、药物合成新技术新工艺研究、生物制药新技术新工艺研究、中药现代工程技术研究、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和药物生产工艺及厂房建设设计研究。
生化工业
生物化学是生物技术与化学工程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包括基因克隆与表达、大规模细胞培养、培养与发酵、生物化学产品的分离、鉴定与精制、产品成型与质量控制等一系列单元操作与过程。它是研究生物制品和生化药物的制备原理和工艺的学科。它与生物、化学、物理、化工、电子、能源、材料、航空、航天、环境等工程技术密切相关,与化学工程、制药工程、食品工程等学科相互渗透。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在生物制品的创制和制备技术的研究中积累了大量的科技知识,形成了生化工程学科的雏形。发展了与生命科学高技术密切相关的生物制品制备技术。结合我省经济发展需要和我校实际,生化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1。微生物工程和酶工程: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和发酵表达技术的研究;酶制剂的研究与发展。2.生物技术制药: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分离、纯化和制备生物活性物质;活动测定。3.生物质能工程:燃料乙醇、生物柴油、沼气和生物制氢研究。
生物工程硕士
生物工程是生物技术和化学工程相结合的产物,是生物技术的一个领域。其主要技术类别包括:发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理活性物质的提取、加工和应用技术。该工程领域人才培养研究方向广泛,已形成多学科交叉趋势,包括生物工程、生物资源开发工程、气态污染物微生物净化、热带亚热带食品资源开发与加工、保健食品开发工程、云南野生食用菌开发利用、中药和天然药物研究、药物制备与检测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嗜极微生物、资源与环境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林产化学工业、植物化学工业、植物化学与植物。本工程领域学术团队有教授8人,副教授16人,博士16人。目前,他们承担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30项,科研经费75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