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竹有哪些特点?

南天竹

学名:Nandina domestica Thunb.

别名: 天竺,南天竺,竺竹,南烛,南竹叶,红杷子、蓝天竹

英文名:Common Nandina,Heavenly Bamboo

科名:小檗科 Berberidaceae 南天竹属

常绿灌木,高约2米;茎直立,少分枝,幼枝常红色。羽状复叶互生,各级羽片全对生,最小的小羽片有小叶3—5,其中3片的较多,小叶革质,近无柄,椭圆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阔楔形,全缘,长3—10厘米,深绿色,冬季常变红色,两面光滑无毛。圆锥花序顶生,长20-35厘米;花白色;萼片和花瓣多轮,每轮3片,外轮较小,卵状三角形,内轮较大,卵圆形;子房1室,有胚珠2颗。浆果球形,鲜红色,偶有黄色;种子半球形。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原产我国和日本,现各地广为栽培,供观赏。

园林用途:丛植于庭院房前,草地边缘或园路转角处。

全株供药用,果实为镇咳药;根及枝叶可强筋活络、稍炎解毒;种子含脂肪油;木材坚硬,可供作小型雕刻材料。果实含天竹碱、南丁宁等生物碱、葡萄糖;叶含鞣质、蛋白质;树皮含小檗碱等。 性喜温暖多湿及通风良好的环境,土壤以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最适合,繁殖以分株法为主,也可插条。

别名白天竹、天竹子、天竹、南天烛、山黄芩、钻石黄

来源小檗科南天竹属植物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以根、茎及果入药。根、茎全年可采,切片晒干。秋冬摘果,晒干。

性味归经

根、茎:苦,寒。

果: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

根、茎:清热除湿,通经活络。用于感冒发热,眼结膜炎,肺热咳嗽,湿热黄疸,急性胃肠炎,尿路感染,跌打损伤。

果:止咳平喘。用于咳嗽,哮喘,百日咳。

用法用量根、茎0.3~1两;果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南天竹

(一)概述

别名天竹子、猫儿伞、钻磺、小铁树等。

为南天竹属植物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其根、梗、叶、果实均可药用。根、茎、叶味苦、性寒,有清热除湿、镇咳止咳等功能,主治感冒发热、肺热咳嗽。湿热黄疸等症。果实味酸甘、性平、有小毒,有止咳平喘、清肝明目之功能,用于久咳、哮喘、百日咳、疟疾、下疳溃烂等症的治疗。分布于河北、山东、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省。

(二)植物特性

常绿灌木,高约200厘米。茎直立,少分枝,幼枝常为红色。叶互生,常集于叶鞘;小叶3~5片,椭圆披针形,长3~10厘米。夏季开白色花,大形圆锥花序顶生。浆果球形,熟时鲜红色,偶有黄色,直径0.6~0.7厘米,含种子2粒,种子扁圆形。花期5~6月,果熟期10~11月份。

(三)生长特性

野生于疏林及灌木丛中,也多栽于庭园。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也不耐旱。喜光,耐阴,强光下叶色变红。适宜含腐殖质的沙壤土生长。

(四)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灌良好的沙壤土。山坡、平地排水良好的中性及微碱性土壤也可栽植。还可利用边角隙地栽培。栽前整成120~150厘米宽的低床或高床。

2.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

(1)种子繁殖

秋季采种,采后即播。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33厘米开沟,深约10厘米,均匀撒种,每公顷播种量为90-120千克。播后,盖草木灰及细土,压紧。第二年幼苗生长较慢,要经常除草,松土,并施清淡人畜粪尿。以后每年要注意中耕除草。追肥,培育3年后可出圃定植。移栽宜在春天雨后进行。株行距各为100厘米。栽前,带土挖起幼苗,如不能带士,必须用稀泥浆根,栽后才易成活。

(2)分株繁殖

在冬季挖根时,把老株蔸部有根的小苗剪下栽种,栽培方法与种子繁殖法相同。

3.田间管理

栽后第一年内在春、夏、冬三季各中耕除草、追肥1次,同时还要补栽缺苗。以后每年只在春季或冬季中耕除草,追肥1次。

(五)采收加工

南天竹栽后4~5年,冬季可砍收部分老茎干。6~7年后可全株挖起,抖去泥土,除去叶片,把茎干和根破成薄片,晒干备用。10~11月果实变红或黄白色时采收晒干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