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肺化痰的中药有哪些?

最近有个朋友私下跟我说,每天喉咙里的痰都吐不出来。吃了陈二丸之后,刚开始有点用,但是没几天就不管用了,甚至上火了。

此方出自《太平惠民和记局方》,成分并不复杂。只需要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四味药材。

目前很多健脾化痰、祛湿和中的方药都来源于二陈汤,如温胆汤、黄连温胆汤等。

事实上,陈二丸是祛湿化痰的代表方剂,只适用于脾湿引起的白痰。

这类人常有腹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不规则、舌上齿痕重、苔白。

脾主水湿的运化,是水液代谢正常运行的枢纽。

脾脏虚弱时,运化水湿的功能减弱,就会导致水湿停滞。

水湿而积于体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痰湿。

痰湿滞留在各个脏腑,会引起相应脏腑的一些功能失调,从而引起胸闷、气喘、咳嗽、恶心、呕吐。

注意:如果是肺热引起的黄痰,陈二丸是不对症的。用了之后会上火或者喉咙发干。

这时候就要用清热化痰的方法,代表方剂就是清气化痰丸。

如何判断自己是肺热?肺热者湿黄,痰黏,卡于咽喉,不易咳出。他们的舌头是红色的,舌苔是黄色的,尿液是黄色的。

还有第二种情况,陈二药丸没有症状。这是由于脾胃运化不正常,容易出现水谷停滞,痰饮积聚。

痰困肺后,气机失调,肺功能异常,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痰多、胸胁胀满等症状。

当脾失健运,水谷郁积于胃脘,就会出现饮食减少、消化不良等症状。

此时应选用三子养亲汤,温肺化痰,降气化痰,止咳平喘。

三子养亲汤由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组成。在众多化痰方剂中,其特点是降气。

口臭,咳嗽,咳痰,白痰,不是那种黄黏痰,适合用。

陈二丸只适用于脾虚引起的白痰。肺热黄粘者,用清气化痰丸,脾胃失调引起的咳痰用三子养亲汤。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清气化痰丸。

在王昂的《清代医方集》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痰在肺中引起咳嗽。也就是说,如果痰被堵在肺系统,就会引起咳嗽。此外,咳出的痰通常是黄色粘稠的。

如果遇到咳嗽痰多,当然要祛痰止咳。但是,对于化痰,首先要明确痰的寒热属性。

如果是稀白痰,往往说明肺里有寒,而我们刚才说的黄痰,通常是肺里有热。当然,寒痰时间长了可能会转化为热,这和体质有关。

对于体内既有热又有痰的情况,不仅要化痰,还要清热。

来自医方试验的清气化痰丸,由半夏、陈皮、枳实、茯苓、黄芩、胆南星、瓜蒌仁膏、杏仁、生姜汁组成。

这个方子还是以我们前面讲的二陈汤为基础的。主药为胆南星和瓜蒌。

胆南星味苦性寒,祛痰力强。瓜蒌,即瓜蒌,既能清热化痰,又能宽胸除痞。两药合用治疗痰热壅盛,痰黄稠,针对性强。

其次,臣药为黄芩和半夏。黄芩擅长清肺热、上焦热,可增强胆南星、瓜蒌的祛痰清热作用。

半夏可以增加化痰的功效。此处半夏性温,但全方性凉。旅凉药能抑制半夏辛、温、燥之性,突出其祛痰之功。

还有杏仁、枳实、陈皮三种药。杏仁味苦性平,有寒痰和热痰。可用于各种痰,有祛痰作用,善降气止咳。

陈皮可以理气祛湿,帮助化痰。

枳实可降气导滞,枳实与陈皮合用可增强理气功能。

最后还有一种辅料,就是姜汁。姜汁可以利水,有助于化痰,防止胃气上冲。痰热可引起恶心,生姜汁有和胃的作用。

这样的药丸有清热化痰止咳的作用,对肺热引起的咳嗽、痰多、痰黄黏、胸闷、气喘有很好的疗效。

都是痰多,证不同,方药不同。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如果辨证错了,再好的药也不会有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