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四中办学成就
学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特别是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中,更新观念,大胆尝试,探索。坚持以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活动推动教育教学发展,形成了办学特色。赤峰四中已发展成为赤峰市红山区两级重点中学。
2012高考,我校预祝凌霄同学以707分夺得内蒙古2012高考理科状元。一支由老、中、青年教师组成的强大教师队伍,形成了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素质强、教育教学基本功过硬的优秀教师队伍。为四中高考再创佳绩。1997年,高等教育招生总数为65,438+036人,比前三年平均增长40%,高中毕业生合格率为98.7%。
“普通高中先进校”;“双拥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获得自治区级“电化教育优秀学校”称号;“执行《学校体育与卫生工作条例》的优秀学校”。并被MHO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合作中心和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授予“健康促进学校”银奖和铜奖。
1997年中考7个考核项目排名第一(报名率第一,各科平均分第一,5个单项平均分第一)。这一系列的成绩将被视为中四发展的里程碑。赤峰四中有173名教职工,35个教学班,2316名学生。校园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赤峰四中承担教研教改实验项目:九五国家重点项目;学校德育体系整体构建的研究与实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资助的“例题练习”和“自学辅导”项目;自治区批准的“体质调研”和“多媒体电教辅助教学”课题,赤峰市批准的“思维锻炼”课题。仅1997年就有31篇获奖教研论文。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是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1996自筹资金建设了一座面积为2600平方米的综合视听实验楼。配备了自治区一流的实验室,组建了集电脑、录像机、DVD播放机、幻灯机、投影仪于一体的多媒体视听教室,组装了电子网络教室和后续比较视听语言实验室。电教科目开班率100%,教师出勤率80%,班级开班率15%。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让教学过程更加锦上添花。
四中正在不断修改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具有“一训四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文风)特色的现代化学校。赤峰四中现有66个班级,3200多名学生。作为中心城区全日制普通高中,我校制定了“关注学生,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师生可持续发展,学生个性化、专业化发展”的特色办学道路。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效率不断提高。在学校体育方面,近十年来,篮球、田径、足球、武术、团体操等项目成绩显著,学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传统特色体育项目。
第一,加强领导,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校体育。
一是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体育工作组织。
体育是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繁荣昌盛的象征,对两个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来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从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来丰富体育工作的内涵。由一名副校长负责学校体育岗位的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第二,加强管理。学校定期或专题召开体育工作会议,研究制定学校体育工作方案,深入教研组、体育教室、训练场地,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广泛听取师生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
三、认真贯彻《学校体育条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坚持完成两操一课和课外体育活动。
二是条件保障,满足学校体育的物质要求。
由于历史原因,赤峰四中的运动场地平均面积略显不足。但是,根据现有条件,充分利用校园面积。2005年,学校投资近300万元改建了300米六车道塑料草坪运动场。有两个排球场和六个篮球场(其中两个只能用于教学)。学校体育馆的建设正在计划中。
为了搞好学校体育工作,我校有13名素质较高、实力各异的体育教师。根据个人特长,分别带来传统学校项目训练。为开展传统体育训练和日常需要,学校年度项目的基本经费,体育器材的购置、更新和维护,教练员的补贴,外出比赛,
教师学习培训费用20多万元。
第三,强化措施,确保学校体育任务的实现。
在学校体育整体工作中,体育教学单独上课,体育训练内外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学校其他制度、措施、做法、活动的配合下,在组织形式多样、项目丰富、成效明显、学生喜爱的条件和氛围下,学校体育工作扎实开展。
1,体育教学在赤峰四中8年。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结合学校开展的特色课程,选择特色课程。项目包括篮球、足球、排球、武术和健美操。每四个班级为一个教学单元,分为若干个单独的班级进行特殊教学。从2006年开始,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分班级授课。目的是在大一新生入学后,老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更好的相互了解,这也有利于迅速形成一个好的班集体。
2.传统项目训练的内外结合。学校的课余训练队有篮球、田径、足球、武术、团体操五个训练队,分别是常年训练和不定期训练。校外有一个训练点,足球队和洪山区体委体校联合,由李先超校长担任教练。传统篮球是以陈先友老师的训练点(主要是小学和初中)为基础的。同时成立赤峰四中篮球学校,由赤峰四中教师、赤峰学院体育系特聘副教授、原沈阳陆军篮球队退役士兵担任教练,篮球学校面向全区招生。这种内外结合的方式拓宽了招生渠道,将训练点的基础训练与队伍的提升训练相结合,整合了区域内的各种优势资源,为学校的传统优势项目打开了更大的提升空间。
3.为了调动教练的积极性,学校建立了奖惩制度,根据不同级别比赛的成绩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在招生和到校方面,团队成员在招生前进行走访和检查,最终确定新加入团队的学生名单。无论是新招的还是在校的现有队员,有突出的体育成绩或者优秀的比赛,学校对学生实行减免费用制度,鼓励他们刻苦训练。
4.全面教育运动队成员,运动训练中切忌单打。只注重体育成绩而忽视学生思想品行和文化学习的,不是完整的学校体育。一、入队前的思想动员。入队前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端正参训动机和态度,警示学员面临学习和训练的双重任务;第二,关心队员的学习情况,教育队员处理好运动训练和文化课学习的关系,防止片面强调运动训练而忽视文化课的倾向,保证学训两不误,特别是对文化课成绩差的学生,还要观察他们的听讲和自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和学生谈心,课上和老师取得联系,帮助学生把文化成绩搞上去;第三,了解玩家的行为。参加培训的学生性格比较外向,思想比较活跃,有些人不分时间、地点、对象到处玩,甚至有不规范的行为或违纪行为。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表现,引导他们自尊自强,自觉遵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我们不应该因为他们在比赛中的成绩而对他们特殊对待,而应该培养他们与同学平等地学习和生活,这有利于运动员良好习惯的形成和健康成长。
5.学校通过各种体育活动营造体育氛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每年两次大型运动会,包括一次田径运动会、一次趣味运动会或广播体操比赛和一次团体操表演;每学期安排跳绳、踢毽子、火炬接力赛、球类运动等活动,并为每项活动确定一个主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参与面广,基本在90%以上。比如2006年的“诚信趣味运动会”(设置诚信场馆和诚信考场)。2007年“和谐校园团体操大赛”。传统篮球,每学期都有“百场篮球赛”,各班各队,人人参与,形成了学校篮球基础雄厚,队伍储备充足的良性局面,为篮球项目走向更高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努力工作,各项活动和竞赛卓有成效。
1,武术连续四年获得洪山区团体冠军。
2.团体操多次参加市、区政府、教育局、团委等部门组织的演出,深受好评。
3.田径比赛在市、区名列前茅。其中,杨海东在2005年自治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三级跳远比赛中获得亚军,张彦博在2006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中获得男子组第三名。
4.足球项目:2005年参加自治区中学生运动会男子足球(主要是四中学生)第三名;2006年“校杯”足球比赛,女足获得第二名。
5.传统男篮参加自治区比赛更为突出。赤峰市代表,主要是赤峰四中的队员,连续三年(2004-2006)参加自治区青少年篮球比赛,获得冠军。
2005年,四中男篮在自治区中学生篮球比赛中获得亚军。
2006年在自治区中学生篮球比赛中获得第四名。
2007年获得自治区中学生篮球比赛第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