蛲虫病简介
2英文参考文献氧化尿酸[中医术语委员会。中医术语(2004)]
蛲虫病[中医术语委员会。中医术语(2004)]
中医术语委员会。中医术语(2010)]
蛲虫病[中医术语考试委员会。中医术语(2010)]
蛲虫病[WS 469—2015蛲虫病的诊断]
牛津[21世纪科技双语词典]
氧化尿症[朗道汉英词典]
排尿困难[湘雅医学词典]
蛲虫病[湘雅医学词典]
3中医,蛲虫病[1] [2],蛲虫病[1][2])病名[3]。是指蛲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1][2]。
蛲虫,九虫之一[3]。蛲虫古今同名,体小,乳白色,几分长[4]。《论蛲虫的病原与症状》:“蛲虫仍为九虫之一。形状很小,现在是蠕虫状的。”《虫三期》:“蛲虫细微,形似菜虫,居于躯干与肠之间,多为痔疮。”《太平盛辉方》卷九十二:“夫子有蛲虫者,九虫之一。形状很小,今天的蠕虫状也是脏腑虚弱所致。”蛲虫寄生在肠下,晚上爬出来产卵,引起* * *瘙痒[3]。久病久痒导致* * * *周围发炎湿疹,面色蜡黄,易怒,食食指指甲成瘾[3]。
治疗主要是杀虫止痒[3]。内服可用印楝根皮、百部根、香榧汤;外治可采用每晚用韭菜煎剂洗肛门,或大蒜捣烂成泥,加植物油擦拭* * * [3]。* * *湿疹可以外用青黛三交黄连膏[3]。
蛲虫病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儿童中[4]。
3.1蛲虫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由于吞食蛲虫卵引起的。成熟的雌性在晚上从肠道迁徙到* *附近产卵。虫卵通过不洁的手、食物等直接或间接进入胃肠道。,并在肠内发育成成虫,引起蛲虫病。发病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蛲虫寄生于肠道,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第二,雌性迁徙产卵时会发痒,影响睡眠,甚至产生其他症状。[4]
3.2蛲虫病的症状是发痒,尤其是夜间和睡眠不安。当* * *晚上痒的时候,你可以看到* * *周围蠕动的白色小虫子。久病后出现厌食、腹痛、腹泻、消瘦等症状。[4]
蛲虫寄生在肠下,晚上爬出来产卵,引起* * *瘙痒[3]。久病久痒导致* * * *周围发炎湿疹,面色蜡黄,易怒,食食指指甲成瘾[3]。
3.3蛲虫病的辨证治疗3.3.1证候分析蛲虫夜间迁移到* * *产卵,使其蠕动、瘙痒,影响睡眠,甚至烦躁不安。蛲虫长期生活在肠道内,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出现厌食、腹泻等症状。胃肠气滞导致腹痛。如果水谷不能长期滋养皮肤,它会使身体变瘦。[4]
3.3.2驱虫止痒治疗[4]。
3.3.3蛲虫病的方剂治疗以杀虫止痒为主[3]。内服可用印楝根皮、百部根、榧子汤;外治可采用每晚用韭菜煎剂洗肛门,或大蒜捣烂成泥,加植物油擦拭* * * [3]。* * *湿疹可以外用青黛三交黄连膏[3]。
可以用追虫丸【备注】追虫丸(辨证论治标准):槟榔、万磊、木香、苦楝、皂角、乌丑、茵陈。本方具有驱虫除湿、理气通腑的作用,对各种肠虫症均有较好的疗效。也可以选择两三种对蛲虫驱除效果较好的药物,如君子、鹤虱、榧子、槟榔等。除了内服药物,百部汤也可以外用。[4]
防止重复感染对彻底治疗蛲虫病具有重要意义。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服和被褥,勤剪指甲,保持双手清洁。[4]
4西医蛲虫病是指蛲虫感染者的相应临床表现[5]。蛲虫感染者是指在* *周围或粪便等组织样本中发现蛲虫卵或成虫,但感染者无相应临床表现的人。主要表现为* * *和皮肤瘙痒,尤其是在夜间[5]。抓挠后皮肤出现充血、皮疹、湿疹、脱屑等。,严重时可诱发细菌感染。可伴有夜惊、噩梦、夜间磨牙、咬指甲、注意力不集中、易怒、食欲不振等。,少数患者有恶心、呕吐、腹痛、异物感等。[5].
蛲虫是一种成虫,小如棉线,乳白色。雌雄同体,雌虫体长8 mm ~ 13 mm,雄虫体长2 mm ~ 5 mm [5]。卵的大小为(50μ m ~ 60μ m) × (20μ m ~ 30μ m),两侧不对称,一侧平,一侧略凸起,呈柿子状[5]。当虫卵排出虫体时,卵内的胚胎已经发育到多细胞阶段,部分卵已经发育到蝌蚪阶段[5]。
成虫寄生在人体的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回肠下端。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它们也可以寄生在小肠上部,甚至胃和食管中。在头翅和唇瓣的帮助下,蠕虫附着在肠粘膜上或在肠腔内处于游离状态。成虫以肠内容物、组织或血液为食。交配后,雌虫的子宫内充满卵子,并向肠腔下部迁移。人睡觉时,部分雌虫向外迁移,由于温湿度的变化和氧气的* * *作用,开始大量排卵,卵附着在肛周皮肤上。排卵后,大部分雌性死于干燥,但少数雌性可通过蠕动迁移回肠腔。如果进入* * *、子宫、输卵管、尿道或腹腔、盆腔等部位,可导致异位寄生。
4.1病因蛲虫是蛲虫的简称,成虫小如棉线,乳白色[5]。雌雄同体,雌虫体长8 mm ~ 13 mm,雄虫体长2 mm ~ 5 mm [5]。卵的大小为(50μ m ~ 60μ m) × (20μ m ~ 30μ m),两侧不对称,一侧平,一侧略凸起,呈柿子状[5]。当虫卵排出虫体时,卵内的胚胎已经发育到多细胞阶段,部分卵已经发育到蝌蚪阶段[5]。
成虫寄生于人体的盲肠、阑尾、结肠和回肠下部,严重感染时还可寄生于小肠上部甚至胃和食管[5]。昆虫吸附在肠粘膜上或游离在肠腔内,以肠内容物、组织或血液为食[5]。雌雄交配后,雄虫迅速死亡,随粪便排出体外。受精后,雌虫的子宫内充满卵子,并向宿主的肠腔下部移动至直肠[5]。寄主入睡后,* * *括约肌松弛,部分雌虫迁移到* * *外,在* * * *周围的皮肤上产卵,每只雌虫可产5000 ~ 17000粒卵[5]。产卵后,多数雌性枯萎死亡,少数可爬回* * *或进入* * *、尿道、膀胱等处,造成异位损伤[5]。附着在* * *附近的虫卵,在适宜的温度(34℃ ~ 36℃)、湿度(90% ~ 100%)条件下,约6小时发育成感染虫卵[5]。当患者用手挠* * *周围的皮肤时,虫卵污染手指,然后通过口服摄入导致自身感染[5]。在感染期,虫卵也可脱落并粘附在衣服、被褥、玩具或食物上,通过口腔进入人体感染自身或他人[5]。虫卵可随灰尘飞扬,通过空气被人吸入,附着在咽部进入消化道,因此人被感染[5]。
4.2病变附着在蠕虫上的局部肠粘膜轻度损伤,可引起消化功能障碍或慢性炎症,一般不表现出明显症状。如果出现异位寄生,可导致严重后果。常见的疾病有* * *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由雌虫入侵引起的疾病。若寄生于腹腔、腹膜、盆腔、肠壁组织、输卵管等部位,也可引起以蠕虫或虫卵为中心的肉芽肿性病变。此外,还有肝、肺、膀胱、输尿管和前列腺异位损伤的报告。
4.3流行病学蛲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人体寄生虫病,在我国各地人体感染较为常见。一般来说,生活在集体机构(如幼儿园)的儿童感染率高于农村地区,儿童高于成人。儿童感染率在40%以上,但近年来由于广泛开展儿童保健工作,儿童感染率和感染率普遍下降。
蛲虫感染是世界性的[5]。据估计,全球感染蛲虫的人数不少于5亿,寒温带地区的感染较热带地区更为常见[5]。2001-2004年全国重要人体寄生虫病调查数据显示,儿童蛲虫平均感染率为10.28%,前五位省份分别是海南省(42.64%)、甘肃省(33.27%)、广东省(30.38%)和广西壮族自治区(20。6-9岁儿童感染率最高(12.52%),黎族(47.82%)、土家族(22.09%)、侗族(19.44%)、壮族(15.85%)儿童感染率最高[5]。
蛲虫感染和蛲虫病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直接感染肛门、手、口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5]。搔抓肛周皮肤后,患者双手被蛲虫虫卵污染,用不洁的手抓食物或吮吸手指时,虫卵经口摄入而引起反复感染;此外,还可通过间接接触感染,人体可通过吃衣服、床单、玩具、食物等感染。被受感染的鸡蛋污染。再者,散落在被褥、衣物上的虫卵可被风或灰尘飘到空气中,被吸入并粘附在人群和鼻腔内,随吞咽进入消化道,从而引起感染;它也可以自己感染。少数肛周卵可在* * * *的外皮上孵化幼虫,幼虫逆向进入肠道发育成成虫并产卵[5]。各类人群普遍易患蛲虫,但儿童更常见[5]。
蛲虫雌虫排卵多,向外界扩散时容易附着在玩具、衣服、被褥等物品上,生存能力强[5]。在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等人员密集场所,特别是一些卫生条件差的地方,很容易发生聚集性蛲虫感染[5]。
4.4临床表现* *和* *女性产卵活动引起的皮肤瘙痒和继发炎症是蛲虫病的主要症状。
4.4.1肠道寄生虫最突出的症状是肛周和皮肤瘙痒,尤其是在夜间。皮肤划伤会导致损伤、充血、皮疹、湿疹甚至细菌感染[5]。大多伴有遗尿、噩梦、夜磨、夜惊、失眠、易怒、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5]。
寄生于肠道的蛲虫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严重感染可引起局部肠黏膜炎症或溃疡,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粪便中粘液增多等症状[5]。少数患者可出现嗜酸性小肠结肠炎,伴有发热、急性腹痛和水样腹泻,粪便中可有大量蛲虫幼虫[5]。蠕虫侵入肠壁组织可引起肉芽肿、腹痛、腹泻,影响儿童生长发育[5]。严重感染患者可出现神经功能和心理行为异常,如易怒、焦虑、易激动、多动、咬指甲、夜惊、夜间磨牙、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等,儿童还可出现异嗜性[5]。
4.4.2异位寄生4.4.2.1蛲虫阑尾炎蛲虫可寄生于阑尾腔或侵入阑尾组织,引起蛲虫阑尾炎[5]。患者主要为阵发性腹痛和右下腹压痛,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穿孔可能导致腹膜炎[5]。血常规检查显示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5]。
4.4.2.2蛲虫性尿道炎蛲虫逆行进入尿道可引起尿道炎,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儿童夜间还可能遗尿[5]。
4.4.2.3蛲虫生殖道炎症雌虫侵入女性外阴,通过* * *,进入生殖系统各个器官,可引起外阴炎、* *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患者表现为瘙痒、肿胀、分泌物增多、下腹隐痛等临床表现[5]。
4.5并发症异位损伤
4.6实验室检查由于蛲虫一般不在人体肠道内产卵,粪便检查虫卵阳性率极低。所以诊断蛲虫病常采用透明胶带拭子法或棉签拭子法,早晨排便或洗澡前检查肛周区。该方法操作简单,检出率高。如果第一次检测为阴性,可以连续检查2 ~ 3天。另外,如果发现孩子睡觉后用手挠* * *的话,可以查看肛门周围是否有大人。
4.6.1鸡蛋检查4.6.1.1胶带肛拭法将市售透明胶带纸(宽度≤2.5 cm)剪成等于或略长于载玻片的片,贴在载玻片上备用[5]。检查时,揭开胶带纸的一端,将粘合面贴在* * * *周围的皮肤上,用棉签或手指按压背部,使粘合面充分贴在皮肤上[5]。将胶带放回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检查鸡蛋[5]。这项检查应在早晨受试者排便前进行[5]。
4.6.1.2棉签肛拭法将消毒后的棉签浸泡在生理盐水中,挤出多余的生理盐水,擦拭在受试者周围皮肤上[5]。将棉签上的粘合剂涂在滴有生理盐水的载玻片上,放入盖玻片进行镜检[5]。一般在早晨排便前取样,取样前不清洁肛周或外部[5]。
4.6.2成人检查儿童入睡1h ~ 3h,然后侧卧使* * *暴露在光线下,仔细检查* * *周围。如果发现白色小虫,用镊子将其放入装有70%乙醇的小瓶中,在显微镜下检查成虫[5]。因为蛲虫不一定每晚都爬出来产卵,如果是阴性,就要连续观察3 ~ 5天[5]。
4.7诊断4.7.1诊断依据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作出诊断[5]。
4.7.1.1流行病学史与蛲虫感染者有相同的生活或工作史。
4.7.1.2主要临床表现为* * *和皮肤瘙痒,尤其是夜间。抓挠后皮肤出现充血、皮疹、湿疹、脱屑等。,严重时可诱发细菌感染。可伴有夜惊、噩梦、夜间磨牙、咬指甲、注意力不集中、易怒、食欲不振等。,少数患者有恶心、呕吐、腹痛、异物感等。
异位寄生可导致蛲虫阑尾炎、尿道炎等。女性患者可有蛲虫病、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表现。
4.7.1.3实验室检查肛周采样发现蛲虫卵,肛周发现蛲虫成虫或幼虫。
4.7.2诊断4.7.2.1蛲虫感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诊断为蛲虫感染[5]:
a)?未发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同时肛周取样发现蛲虫卵;
b)?未发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同时在肛门周围发现蛲虫成虫或幼虫。
4.7.2.2蛲虫病疑似病例4.7.2.2.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诊断为蛲虫病疑似病例[5]:
a)?与蛲虫感染者有相同的生活或工作史,主要表现为* * *和皮肤瘙痒,尤其是夜间。抓挠后皮肤出现充血、皮疹、湿疹、脱屑等。,严重时可诱发细菌感染。可伴有夜惊、噩梦、夜间磨牙、咬指甲、注意力不集中、易怒、食欲不振等。,少数患者有恶心、呕吐、腹痛、异物感等。
b)?与蛲虫感染者有相同的生活或工作史,异位寄生可导致蛲虫阑尾炎、尿道炎等。女性患者可有蛲虫病、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表现。
4.7.2.2.2确诊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诊断为蛲虫病确诊病例[5]:
a)?疑似病例同时肛周采样发现蛲虫卵;
b)?疑似病例,同时在肛门周围发现蛲虫成虫或幼虫。
4.8鉴别诊断4.8.1肛周神经性皮炎* * *周围瘙痒夜间加重。搔抓后皮损为扁平圆形或多边形丘疹,密集成簇,表面覆盖一层薄薄的糠状鳞屑[5]。随着病情的进展,丘疹逐渐融合,病灶增大,颜色暗褐色,皮肤增厚,形成苔藓样硬化,外观粗糙,表皮上及周围有抓痕、出血点或痂[5]。
4.8.2外阴炎外阴炎常表现为外痒,伴有湿疹或尿布疹,但无明显的昼轻夜重现象[5]。
4.8.3滴虫* * *炎滴虫* * *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稀薄泡沫状白带增多,外阴瘙痒。如有与其他细菌混合感染,分泌物为脓性,可能有臭味[5]。瘙痒部位主要是* * *口和外阴,偶尔有灼痛感[5]。如果尿道口感染,可出现尿频、尿痛、尿急[5]。
4.8.4霉菌性* *炎霉菌性* * *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外阴瘙痒、灼热感或* *,小便疼痛,外阴周围红肿,表皮有各种变化,可见水样白带至凝乳状白带[5]。
4.8.5阿米巴* * *炎阿米巴* * *炎多继发于肠道感染,* * *分泌物为浆液性或粘液性,可见到阿米巴滋养体[5]。
4.8.6肛周湿疹肛周湿疹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 *瘙痒、明显浆液性渗出、搔抓、搔抓后血痂、脓性渗出及痂下并发细菌感染,表现为湿疹的独特外观[5]。可延伸至会阴、阴囊、臀部皮肤。慢性期,局部皮肤增厚、苔藓改变、皱纹和皲裂明显[5]。
4.9驱离蛲虫的治疗措施可以联合几种药物,达到更好的效果,减少副作用。甲苯咪唑与噻吩或硫胺素与甲苯咪唑合用一次,治愈率可达98%左右。此外,复方甲苯咪唑、阿苯达唑等药物也具有用量少、效果好、副作用轻的优点。除了药物,生理盐水(0.8%)也可以用来驱虫,效果也很好。但要注意生理盐水的用量,以防意外。用蛲虫膏、2%白汞膏或龙胆紫涂于肛门周围,有止痒杀虫作用。
阿苯达唑为广谱驱虫药,为治疗肠道寄生虫病的首选药物,成人400mg,儿童100 ~ 200 mg。
4.10预防根据蛲虫的流行特点,采取综合措施,防止相互感染和自身重复感染。注意公共卫生、家庭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勤烫被褥,勤清洗玩具,或用0.05%碘酒溶液处理玩具,1小时后可将虫卵全部杀死。这些都是预防感染的好方法。
4.11治愈标准彻底治疗后,1个月内无临床症状或体征,大便检查无虫卵者,蛲虫病治愈。
4.12预后蛲虫病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