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的主要贡献

许严格要求自己和他人,特别重视中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培养。他不仅大胆地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和提高,还引导他们把握生药学的前沿,攻克科学难关。自1978恢复研究生招生和实行学位制度以来,至1991年7月,他已与他人合作招收研究生35人,其中25人获得硕士学位。1984年开始招收博士生。到目前为止,* * *已招收14人,其中8人获得博士学位。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他的指导思想是注重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专业课的教学重在开阔视野,启发思维,传授研究方法,强调自学,培养独立提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选题应重视应用研究和有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项目,尽可能结合导师接受的国家级研究项目,将研究生研究能力的培养纳入执行国家科研任务的范围,这也是他近年来为开拓生药学,适应我国国外医学发展的需要而总结的经验。他带的大部分硕士学位论文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其中贝母、金银花、石斛的生药学研究是“同名中药材异物品种系统研究”的主要部分,获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986,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7;党参、麦冬、萹蓄、砂仁、沙参的生药学博士学位论文和蛇床子、白芍的生药学硕士学位论文在“中药材品种整理与质量研究”鉴定会上被评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

“凌影仙丹”的显微分析,打破了“丸、散、膏、丸难辨神仙”的神秘观点,开创了我国境外中成药鉴定的先河。第一部大药理学对继承和发展中医有重要作用。专著《中草药粉末鉴定》使我国粉末生药学跃居世界领先地位。“七五”、“八五”期间,担任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与质量研究”南方片组组长,对1种多源中药进行了10次本草考证、生药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系统研究,以理清混乱的品种,提高鉴定技术水平。1995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为了推广中医,许多次出访东西方国家,进行学术讲座30次,并与日港六所大学培养博士生或交换博士生。* * *培养了24名博士,60多名硕士。* * *获15国家级、部级奖。

许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大会先进工作者、全国医疗系统劳动模范、全国高校先进科技作者、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带头人。日本岐阜药科大学特别荣誉奖,美国张梅科研教学奖等。首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1获“贺亮合力基金科技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