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泰州兴化的乡土历史 急急急

兴化环境优美、人杰地灵,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这方神奇的水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杰

全市有文物古迹120多处,列为江苏省和扬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6处。位于市中心的四牌楼有文物精华之称,上悬表彰兴化历史名人47块81人。

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清朝) 书画名流故居在东门护城河边、小南门东。

扬州八怪之一 李鱓(清朝) 书画名流,写意花鸟 据说后代在镇江。

施耐庵(明朝) 著《水浒传》

刘熙载(清朝) 著《艺概》 《清史稿》卷480 列传第267。

开埠先祖,楚国大将昭阳(战国) 战国时代楚国上柱国 开埠先祖。

明朝兴化三相之一 高 榖 1391—1460 明内阁大学士,被尊为“五朝元老”。 《明史》有传(《明史》卷169 列传第57)。

明朝兴化三相之一 李春芳 1511—1585 明嘉靖状元,隆庆初年任内阁首辅,被称为“状元宰相”。《明史》有传(《明史》卷百930 列传第81)。

明朝兴化三相之一 吴 甡 1589—1670 明内阁大学士,有“平章纶阁”匾悬兴化四牌楼。《明史》有传(《明史》卷252 列传140)。

近来发现其故居。

明代“后七子”之一 宗 臣 1525—1560 作《报刘一丈书》明朝“后七子”之一,明代中叶著名的文学家。有“中原才子”匾悬兴化四牌楼。

故居在西门石桥北的侯家垛子。

陆西星 著《封神演义》

任大椿 经学家,扬州学派早期代表人物

韩乐吾(明朝)

李清(明朝) 明大理寺左寺丞 《清史稿》卷500 列传287遗逸传一

解学龙(明朝) 明刑部尚书 《明史》卷275 列传163。

孔尚任(清朝) 著《桃花扇》居城北拱极台写作名著。山东人,时任水利官员,因公常驻兴化。

魏源(清朝) 著《海国图志》 时任兴化县令。湖南邵阳人。

陈直(宋朝) 医学家,著《养老奉亲书》曾任兴化县令。生平无考。

范仲淹(宋朝) 北宋名相曾任兴化县令。兴化有生祠。

--------------------------------------------------------

历史沿革组:介绍兴化的历史变迁

战国晚期的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楚国令尹昭阳率兵攻伐魏国,破襄陵,下八邑,战功显赫,准备移师伐齐。谋士陈轸以画蛇添足的故事劝其急流勇退。昭阳便请求楚怀王将边远而荒凉的今兴化一带作为自己的封邑以度晚年,表明归隐江湖、居功不傲的政治姿态。于是率“屈、景、昭”三姓楚国贵族子弟来到兴化,屯垦开发。这是今兴化建立行政单位(昭阳封邑)的开始,因此称为“昭阳”和“楚水”。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兴化地区的文化内涵逐渐充实,形式日趋多样。与兴化经济政治的发展相适应,兴化文化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期。①唐以前兴化生存条件较为恶劣,地广人稀,行政分属海陵县、盐渎县等地,文化发展缓慢。虽然有距今约4000年的南荡文化遗址、战国时期的昭阳墓以及出土的唐代的银锭等所代表的古文化遗存,但非常零碎,历史文献上留下了大段空白,今人对这段历史的认识相当模糊。②继唐、宋相继修筑捍海堰特别是五代设县后,兴化经济日益发展,文化逐渐发达,南宋出现了兴化历史上第一个进士。③明清时期兴化境内种植业、渔业、盐业都有长足发展,文化空前繁荣,达官贵人、文人学者层出不穷。明代万历年间,任兴化知县的湖广武林人欧阳东风赞叹兴化“人文蔚起,学问好修,不减邹鲁。若乃省阁名公,朝廷元辅,谏垣台宪,秘书蕃臬,心膂股肱之佐,先后踵出乎其乡,诚缙绅之渊薮,人才之都会也。”兴化历史上有名姓可查的93位进士中绝大多数出现在这一时期,各种文化现象争奇斗艳。④晚清以后,随着新的社会因素的渗入,兴化文化步入了转型期。⑤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兴化文化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兴化文化中,明清文人文化十分引人注目,其他各种文化现象与文人文化相伴而生,互相促进,互为表里。

文化名人组:介绍兴化的历史文化名人。

郑板桥,是历史上杰出的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着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生于1693年11月22日,卒于1765年1月22日,享年七十三岁。

古建筑物组:介绍赵海仙洋楼、四牌楼等古代建筑物。

赵海仙洋楼又名赵海仙故居,坐落在江苏省兴化市东门家舒巷15号内。洋楼始建于清末,整个建筑面积达499平方米,***有房屋28间。赵海仙洋楼相传为光绪年间扬州某大盐商出资,江都某大木行主献料为报答赵海仙治病救命之恩,特聘请宁波匠人精心设计建筑赠给赵海仙的。洋楼的特色在于“中西合璧”,于解放后收归国有。2007年7月,兴化市政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洋楼进行了修复。2008年3月市文化局、博物馆对赵海仙洋楼进行了历史资料陈列,并于5月底正式对外开放,重现洋楼当年气势。

兴化四牌楼在明代称做“四攒坊”,清代以后叫四牌楼。四牌楼建筑结构为三重檐三层楼身,一、二层四面均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四牌楼造型奇特,为楼阁式与牌楼式相结合结构,牌坊上下坊,雀替,板件雕有精美的浅浮雕塑,有较高的艺术价值。430年间,四牌楼曾两次被毁。四牌楼的匾额,1943年的李志记有47块,1966年拆毁前正应其数。根据记载,累计应为49块。除我们今天所见的47块外,尚有明代初建时悬挂的“国朝省阁”和“淮海人文”。

美食小吃组:介绍有关家乡美食的图片、实物等。

“高邮董糖兴化糕”,都是苏北有名的土特产,其中的八珍糕,就是由赵海仙设计配方发明的、老极升茶食店生产,流传至今。它是在炒熟糯米粉、绵白糖、麻油中加入党参、茯苓、芡实、山楂、陈皮等中药材,经焙炒、湿糖、擦粉、入模、水蒸、切片成型等工艺制成。具有补气和中,健脾益肾的功能。

兴化中堡庄的童氏家族于明洪武二年(1369)由苏州阊门迁往兴化中堡庄定居,从而成为中堡童氏家族第一世始迁祖。原本从事花木栽培、管理和善长裱画技艺的童氏第二代族人,发现中堡庄前湖及其周围河流,不但水面辽阔、而且水质纯清,每年重阳节后都出产大宗肥美的青壳大蟹,但由于鲜活螃蟹销路不广、积压较多,渔民们蒙受较大损失而生活贫困。于是见多识广的童氏在操办本行当的同时,走南闯北,干起了鲜活螃蟹的买卖生意。同时在经营活蟹的过程中,将剩余的螃蟹用醉螺、醉虾的方法,逐步摸索出一套用自制糯米浆酒及其它配料醉制螃蟹的制作工艺,这样既可以延长螃蟹的保质期,又可以赢得更多的用户、赚取更多的利润。为此,中堡童氏第二代传人便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前后,创立“童德大”醉蟹加工作坊,从而成为“中庄醉蟹”的创始人。

自然风光组:展示家乡的自然景观的游记及照片。

距兴化城区17公里,有全江苏省最大的人工生态林——李中镇水上森林公园,这里是都市人回归自然休闲的好去处,一个天然氧吧。这片人工生态林面积1500亩,采用林、垛、沟、鱼的立体模式,水杉、池杉参天,树梢异鸟欢聚,沟内鱼儿跳跃,林内一片生机。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猫头鹰、野鸭、白鹭、黑杜鹃、草鹦鹉、山喜等在此筑巢生息。林中鸟平时有3万多只,最多时有6万多只。黄昏时分,百鸟归巢,遮天蔽日,景象蔚为壮观。省旅游局专家、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认为这片里下河地区规模最大的人工湿地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春暖花开之际,这里游人如织。

春雨过后的千岛菜花风景区,河水更润、菜花更香、空气更新。空中动力伞拉出一条条彩烟,水上游船划动一河春波,捕鱼的鸬鹚惊出水中游鱼,风中的菜花带着含羞的笑脸。盛大的场面、如织的游人、欢庆的鼓点、美丽的景观,风景区内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氛围、散发着别样的风情。千岛菜花,溢金流彩;油菜花海,一往无际;万湾碧水,阡陌纵横,真的令人流连忘返!

----------------------------------------------------

请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