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和手臂麻木是什么原因?

最常见的原因是颈椎病;去医院拍片可以确诊;以下供大家参考;颈椎病的治疗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目前大多数医学专家主张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只有少数病例需要手术治疗。非手术疗法是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一种或两种或三种方法同时实施。现分别介绍如下:▲手法按摩疗法这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方法,也是颈椎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其治疗作用是解除颈肩肌肉的紧张和痉挛,恢复颈椎的活动,解除神经根和软组织的粘连,缓解症状。▲颈椎牵引疗法这是一种更有效、应用更广泛的颈椎病治疗方法。此疗法适用于各种颈椎病,对早期病例更有效。▲理疗在颈椎病的治疗中,理疗可以起到多种作用。一般认为急性期由于离子穿透、超声波、紫外线或间歇电流是可行的;疼痛缓解后,采用超声波、碘离子透入、感应电或其他热疗。▲温热热敷可以改善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消肿缓解症状,手法治疗后有助于稳定患椎。这个方法可以用热毛巾和热水袋局部敷,最好用中药熏洗。温热热敷不适用于疼痛症状严重的急性患者。▲药物治疗药物可以对本病的对症治疗起到辅助作用。可以选择使用止痛药、镇静剂、维生素(如B1、B12)、血管扩张剂、中草药等,对缓解症状有一定作用。此外,在手法治疗颈椎病的同时,中医辨证论治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临床常见类型及经验方介绍如下。(1)中医辨证分型:寒湿阻络型(此型多见于颈椎病及神经根型):头痛或枕部疼痛,落枕,不利侧旋,肩、臂、手指一侧或两侧酸胀、疼痛、麻木;或者头痛涉及上腰痛,皮肤湿冷,怕冷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舌红,苔薄白,脉细弦。治疗以温经活血、散寒除湿、通络止痛为主。处方:桂枝、羌活、威灵仙、秦艽、川芎、当归尾、葛根、天麻、鳖甲、制神曲、赤芍。处方中使用羌活、威灵仙、天麻、秦艽散寒、除湿止痛;川芎和天麻治疗头痛。桂枝、川芎、当归、赤芍、龟板温经活血通络;葛根解痉,神曲健脾胃,甘草调和诸药。(2)中医辨证分型:气血两虚夹瘀(此型多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头晕、目眩、视物模糊或痛、乏力、厌食、颈痛或肩痛。舌淡红或圆胖,边缘有齿痕。苔藓又薄又白又潮湿。脉搏沉重而微弱。治疗就是益气养血,醒脑安神,活血通络。处方:天麻、炙黄芪、炙甘草、党参、炒白术、熟地、砂仁、当归、白芍、鸡血藤。处方中炙黄芪、炙甘草、党参、炒白术补气;熟地黄、川芎、白芍、当归养血;天麻、川芎、鸡血藤具有安神健脑、活血通络、砂仁理气、和胃解郁的作用。(3)中医辨证:气阴两虚夹瘀(此型常见于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眩晕反复发作,甚至一天数十次,即使卧床也会视物旋转,伴有恶心、呕吐、乏力、行走不稳,或心悸、气短、烦躁、咽干口苦、睡眠差、多梦。舌质红,苔薄白或淡黄干燥,或舌面无苔,舌下络脉肿胀。脉细而数,或弦数。治疗就是益气养阴,安神醒脑,调和气血。处方:天麻、川芎、菊花、枸杞子、沙参、炙甘草、酸枣仁、柏子仁、炙远志、白芍、丹参、地龙、夜交藤。处方中的炙甘草、沙参、白芍、枸杞子能益气养阴;醒脑益智、养心安神的天麻、菊花、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夜交藤;川芎、丹参、地龙活血通络止痛。(4)中医辨证:脾肾阳虚夹血瘀(此型多见于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后遗症或久治不愈者);四肢不全瘫(硬瘫或软瘫),大小便失禁,恶寒恶暖,饮食正常或食欲不佳。舌红,苔薄白或微腻,脉沉细,或沉细。治疗是补肾健脾,温经助阳,强筋壮骨。处方:熟地黄、枣皮、炮姜、龟板胶、鹿角胶、穿山甲、白芥子、杜仲、牛膝、山药、制神曲、白芍、桂枝、炙甘草。熟地黄、炒杜仲、牛膝用于补肾养血。鹿角胶、龟板胶用于补精益髓、强筋壮骨;枣皮补肝肾,止涩;桂枝和肉桂温经和调阳;干姜、山药、炙甘草、炒神曲、健脾胃、温阳益气;白芥子化痰散结;炮甲珠软坚,活络经络。一、颈椎病的预防(1)阅读有关颈椎病的书籍,掌握科学手段防治疾病。(2)保持乐观,树立与疾病抗争的思想,配合医生减少复发。(3)加强颈肩肌肉的锻炼。在工作中或工作后,做头部和上肢的屈伸旋转运动,不仅可以缓解疲劳,还可以发展肌肉,增强韧性,从而有助于颈椎的稳定,增强颈肩对颈部突然变化的适应能力。(4)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习惯,会使头部向前弯曲,增加下颈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