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丸介绍系列2

芪蛭香附丸

处方香附、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白术、砂仁、黄芩、生地、酸枣仁、天冬、鲜奶、小茴香、元胡、茯苓、甘草、人参、山茱萸、盐、阿胶、艾叶、艾叶炭、大米、益母草。

其制备方法为:将艾叶、大米、茴香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适量,与鲜牛奶混合,加盐,溶解,香附浸泡,炒制,剩余18味地黄粉碎等。将上述香附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65,438+000克粉末用50克黄酒制成丸剂,干燥。

方剂分析表明,肝郁气滞,气血运行不畅,可引起经期腹痛。“肝欲散,辛食急散”,故方中以香附、疏肝解郁、疏通气滞为主,辅以四物汤(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阿胶、益母草补血调经,使其活血不伤血,元胡散瘀止痛,以补血不瘀。人参、茯苓、甘草和白术;陈皮、砂仁、大米、鲜奶、止呕;茴香和艾叶温经散寒止痛;山茱萸补肝肾,为安胎;酸枣仁、天冬可安神除烦,黄芩与白术配伍,既能清热除烦,又能养血安胎。

剂型规格为棕黄色水丸,每袋6克。它尝起来又咸又苦。

功能主要是解郁理气,调经养血。用于气滞、胸闷、胁肋胀痛、食欲不振、四肢无力、腹痛、寒湿白带等引起的闭经。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g。

外感实热或阴虚发热者禁用。

该药临床应用具有理气解郁、养血调经的作用,多用于治疗痛经、胁痛、抑郁症、妊娠不良等症。使用该药的基本适应症为经期腹痛、胸胁胀痛、叹息、多疑若有所思,或胸闷、伤心欲哭、孕期呕吐、脉细或细。这些适应症反映了肝郁气滞,气血运行不畅的病机,故为临床常用药。

1.痛经:月经前或经期腹胀疼痛,月经频繁,烦躁不安。

2.胁痛:表现为胸胁胀痛,位置不定,每次疼痛因情志变化而增或减,胸闷腹胀,饮食减少,苔薄,脉细。

3.抑郁症综合征:精神抑郁、心绪不宁、呼吸过重、胸痛、痛无定所、大便异常、苔薄腻、脉细、西医神经官能症,均可。

4.梗阻:表现在妊娠早期,呕吐带酸味或苦味的水,伴有胸痛,叹暖风,头胀头晕,心烦口苦,舌淡,脉细。

储存是密封和防潮的。

乌林丸

处方海金沙、威灵仙、栀子(姜制)、黄连、石韦(去毛)、茯苓皮、琥珀、生地、白芍、川芎、当归、甘草。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上述十二味药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合均匀,用水泛丸,干燥。

方剂分析本方剂由12味药组成。方中海金沙、威灵仙为利水渗湿、通淋排石之君药。琥珀、石韦、茯苓皮利尿通淋、渗湿消肿,栀子、黄连清热利湿,* * *为臣药。当归、川芎、地黄、白芍配伍养血活血、生津敛阴,甘草为佐药。诸药合用,清热利湿,辨通淋之功。

剂型规格水丸。每粒100胶囊重6克。是一颗黄褐色的水丸;轻微的呼吸和苦味。

功能主要是清热利湿,区分淋证和淋症。用于下焦湿热所致的尿频、尿急、尿涩、小便不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两次。

孕妇慎用禁忌症。

临床应用本方清热利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尿路感染。其临床主治为尿频、尿急、小便淋漓疼痛、小便不清、腰酸腿倦、口苦咽干、舌苔黄腻、脉数。

储存是密封和防潮的。

汾青乌林丸

处方木通、车前子(盐炒)、黄芩、茯苓、猪苓、黄柏、大黄、萹蓄、瞿麦、知母、泽泻、栀子、甘草、滑石。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除滑石外的上述十四味药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起球,干燥,将滑石粉粉碎成超细粉,包衣,抛光,干燥。

从方药分析,热淋、石淋多为湿热下注所致,宜治湿热。方中木通、车前子、萹蓄、瞿麦清利湿热,* *为君药,栀子、黄芩、黄连均为苦寒之品,能清热降火,清三焦湿热,* *为臣药;茯苓、泽泻、滑石等药轻渗利湿,君药利湿通淋。知母能清热养阴,防止伤阴。甘草调和各种药物。诸药合用,具有清热泻火、利湿通淋的功效。

剂型规格水丸。50粒重3克。白色至类白色亮水丸;酸甜苦辣。

功能:清热泻火,利尿通淋。用于治疗湿热下注所致的淋症,症见小便黄赤,尿频尿急,尿道灼热涩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日2 3次。

使用禁忌丸为苦寒利尿药,上火者可用。如果淋病持续时间较长,体质较弱,孕妇等。,不适合使用。

淋证临床应用一般分为热淋、石淋、血淋、气淋、劳淋、膏淋。此方为清热利湿通淋之剂。临床多用于湿热下注膀胱所致的淋、热淋、膏淋等症。使用此丸的基本适应症为:小便频数,尿道涩痛,引流不畅,或梗阻,腹胀小,或尿浊,口干咽燥,舌红苔黄,脉沉实。

1.热淋:表现为畏寒发热、尿频、尿急、尿痛、腹胀疼痛、腰痛、苔黄腻、脉滑。西医所指的尿路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都可以用这种药丸治疗。

2.石淋:表现为尿中有沙砾,排尿困难,黄赤色浊,或突然梗阻,小便中断,或小便疼痛,尴尬难忍,或腰痛腹痛难忍,甚至尿血,舌色正常,脉数。西医所指的尿路结石,如果看到上述症状,可以用这种药丸治疗。

3.膏绞痛:症见尿浊如米泔水,或脂膏,绞痛涩痛,腰痛,轻度腹胀,舌苔白或黄腻,色红,脉滑。常见于乳糜尿等疾病。

储存是密封和防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