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菜适合在哪里种植?种植中如何管理?
第一,黄花菜的繁殖
黄花菜的繁殖方法包括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
1,种子繁殖
要选择优良高产的植株,每茎留5 ~ 6个芽,让其他芽按时采摘,成熟的蒴果顶端稍裂时摘下,晒干贮藏。当年9月,露地播种苗可采用平条播种方式,按30㎝行距开沟,沟深3㎝左右,每3 ~ 5 ㎝播一粒。越冬期间使用小拱棚防寒。第二年春季加强肥水管理,7月长成大苗,8月移栽,第三年抽薹出芽获得部分产量。
2、分株繁殖
应选择生长旺盛、花芽多、花条长、质量好的植株作为苗木,待花芽收获后即可进行。注意选择晴天,边挖边分苗,然后种植。挖分苗时,要尽量减少根系损伤,可促进幼苗生长旺盛,种植后迅速减缓。幼苗挖出来后,把土去掉,然后一个一个分开,或者2-3个分蘖成簇后再从植株丛中分开。此时应将植株丛上的老根、病根、烂根剪除,只留1 ~ 2层新根,根长约10㎝,即可进行栽培。
第二,土地准备和边界准备
黄花菜种植后会连续生长10年以上,所以种植前无论是平地还是坡地都要深耕,施足基肥。如果是坡地,建议做梯田,也可以利用梯田的边垄种植,根据土壤情况做畦。对于一些降水较少的地区,建议使用平埂,方便蓄水灌溉。
因为黄花菜根系比较发达,分蘖快,所以要求土壤比较疏松。耕地时采用深耕,耕深30㎝左右。深耕后田面要平整,上部要空,下部要实。
第三,种植
花蕾采收后,最佳种植时期是花蕾死亡后。因为黄花菜的产量取决于种植密度,所以在种植前需要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一般来说,平地和良田每亩种植1600丛为宜,坡地和荒地每亩种植1800 ~ 2000丛。
黄花菜有两种种植方式:一种是单孔种植,行距60 ~ 90 ㎝,穴距30 ~ 50 ㎝,双片种植方式为三角种植,即每穴三丛,每穴两芽,两丛间距12 ~ 65433。二是宽窄行穴栽,宽行80 ~ 100 ㎝,窄行60 ~ 70 ㎝,穴距40 ~ 50 ㎝。每孔种植的芽数与单孔种植的芽数相同。这种种植可以充分利用侧排的优势,便于采摘和管理,适合规模化生产。
第四,现场管理
1,中耕和土壤栽培
黄花菜生长期长,容易滋生杂草,采摘时经常被踩踏。因为土壤紧实,一年必须耕松三次。第一次是春天发芽后。请注意,这个中耕可以配合施肥,株间要浅,行间要深,大概是10 ~ 15 ㎝。这种中耕具有埋肥、松土、提高地温、促进黄花菜早期发育和旺盛生长的作用。第二次是黄花菜收获后。
由于黄花菜的根系每年从新的基节发生并逐渐向上生长,而缩短的茎具有不断向上生长和抬高的特点,因此土壤栽培可以防止缩短的茎和根裸露,增加花和苔的数量。一般情况下,种植2 ~ 3年后每年都要培土护根,尤其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地。结合黄花菜冬苗枯萎至春苗发芽前的中耕、施肥和培土,建议每亩施土肥4000 ~ 5000公斤。
2.肥料和水管理
出苗前要结合中耕促进秧苗追肥,施速效氮肥促进春苗粗壮整齐,抽薹前施第二次追肥,这叫追肥,这个追肥一定要重施。每亩施氮肥量10 ~ 15 kg,钾肥量10 kg。第三次追肥应在采收高峰期进行,以便后期多产芽,减少落芽现象,延长采摘期。这叫促芽肥。如果是在贫瘠的土地上,那么这一次追肥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3、芽保护措施
黄花菜的花蕾容易脱落,会影响增产。最根本的措施是加强肥水管理,及时追肥保芽,及时灌溉抗旱保芽。建议用0.3% ~ 0.5%尿素+1%过磷酸钙浸出液+0.2% ~ 0.3%钾肥,或0.02%稀土,配合喷施15 ~ 20 ㎎/L赤霉素,对壮苗保芽至关重要。
4、病虫害防治
黄花菜的主要病虫害是叶斑病和锈病,主要害虫是红蜘蛛和蚜虫。前一年收获后,要及时拔叶清理园子。由于叶斑病一般发生在3月中旬,5月下旬危害严重,建议使用托布津或百菌清进行喷雾防治。锈病发生在4月下旬,6-7月危害严重,可用二氯化钠或硫磺与石头的混合物防治。红蜘蛛主要在高温干旱季节繁殖快,可用三氯杀螨醇控制,蚜虫可用蚜虫虱控制。
动词 (verb的缩写)收获
黄花菜的收获季节一般在6-8月,最佳采摘时间为13-14。采摘的最佳时间是花蕾饱满,花蕾尚未开放,中间部分金黄色,两端绿色,鼻尖好像在开花的时候,太早太晚都不会好。如果太早,就会是绿芽。咧着嘴笑?开,不利于加工,质量差不易保存。注意采集的花蕾要及时蒸熟,防止开花。
以上是关于黄花菜种植面积和种植技术的回答。如果您在黄花菜种植过程中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