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粳稻?
简介
粳米是粳米的仁,又称大米。其味甘淡,性平和,天天可吃,是人间极品。
相关记录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钱进方志》中强调,粳米能养胃益气,长肌肉;《石坚本草》也认为,粳米有补脾胃、养五脏、强体力的良好功效。
北宋学者章雷对大米粥滋补人有深刻的认识,认为每天早上吃大米粥是饮食滋补的第一妙方。他在《粥的故事》中写道:“每天吃一大碗粥是最好的吃法,因为空腹时胃是虚弱的,而且很软腻,和胃是相容的。”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经常吃大米粥进补。他的经验是晚上吃粥比较好。他说:“粥又快又美,喝完就睡,妙不可言。”
诗人陆游逝世,享年八十六岁。他深受米粥的滋养,从中体会到吃粥是最简单有效的延年益寿之道。他专门写了一首《吃粥》诗,极力称赞:“天下人皆高三,而我却没有意识到,目前我要向人民学习,向神仙吃粥。”
营养
粳米是我国南方人民的主食,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约占79%,是热量的主要来源。
虽然粳米中蛋白质仅占7%,但由于消耗量大,仍是蛋白质的重要来源。粳米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含有脂肪、钙、磷、铁、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营养分析:
1.粳米的米糠层中的粗纤维分子有助于胃肠蠕动,对胃病、便秘、痔疮等有很好的疗效。
2.粳米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少高血压的机会;
3.粳米可预防糖尿病、脚气、老年斑、便秘等疾病;
4.粳米中含有多种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多吃可以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脏病和中风的几率;
5.粳米可以预防过敏性疾病,因为粳米支持的红细胞生命力强,没有外来蛋白质进入血流,所以可以预防一些过敏性皮肤病。
大米是补充营养的主食;米汤也是一种很好的虚证食疗方法。专著《趣味生活饮食谱》高度赞扬米汤的滋补作用,认为浓米汤可以代替人参汤治疗虚证。大米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所以医生常把大米粥作为调养宝典配合药物治疗。《饶有兴趣的饮食谱》强调“粥最适合生病的人和产妇。”经常吃大米粥是最简单的喂养滋补方式,很多文人也从中受益。有的写文章谈心得,有的背诗大赞。
粳稻相关组:
一般人群都可以吃。
1.适合所有身体虚弱的人、发高烧的人、久病康复的人、产后妇女、老年人和消化能力弱的婴儿;
2.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
粳米的治疗作用:
粳米性平味甘,属脾胃经;
具有补中益气、宁五脏、除烦渴、止泻、强筋骨、通血脉、益精、强志、好色的作用;
主治:腹泻、胃气不足、口渴、呕吐、虚损。
粳米食相克:
唐?孟伟:“粳米不能与马同食肉类,会引起肿瘤。”不能和苍耳一起吃,令人心碎。"
卿?王玉英:“炒饭虽香,但干涩助火,腹泻者除非中间偏凉,否则应忌食。”
粳稻生产指南:
1.大米粥比较容易消化吸收,但是做大米粥的时候千万不要放碱,因为大米是人体维生素B1的重要来源,碱会破坏大米中的维生素B1,会导致B1的缺乏和“脚气”;
2.做米饭一定要“蒸”,不要“捞”,因为捞米饭会损失很多维生素;
3.平时不要多吃精制面粉和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