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瑾临床配伍妙用

郁金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如姜黄和生姜、盾叶薯蓣和生姜的干燥块茎。其味辛苦,性寒。入心、肝、胆经,具有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化瘀止痛、利胆退黄的作用。此药辛苦,疗效奇特,临床应用广泛。它不仅用于气滞血瘀和疼痛的疾病,而且具有开窍和急救的功效。只要配伍得当,就能有效。但是,这种产品不应该与丁香一起使用。十九畏宋曰:“丁香不接玉瑾”。此外,阴虚火旺、血瘀、孕妇忌用。现应用郁金配伍,介绍如下。

一、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寒气郁结于心,有清心热、醒神、乐神的作用,是治疗发热、头晕的重要药物。凡由邪热引起的神志不清、糊里糊涂等证候,均可合用。如《温病全书》中的菖蒲玉瑾汤、《温病论》中的安宫牛黄丸等,都是配合玉瑾开合窍的。临床上,玉瑾常与丹星、菖蒲、朱莉、天竺黄、川贝母、莲子心等配伍。,可用于治疗持续发热、谵妄、谵妄、易怒等症,随证加减更得心应手。曾治一名7岁男孩邹因发热、惊厥入院,经脑脊液检查确诊为流行性乙型脑炎。邀中医会诊,症状为高热惊厥,昏迷,面红气厚,头僵,舌红苔黄,脉数。这是由于暑邪内陷,热困心包,肝风内移所致。当务之急是清热熄风,醒醒,开窍。药用郁金、大青叶、金银花、钩藤、菊花各65438±00克,石菖蒲6克,全蝎3克,水煎服,鼻饲,加安宫牛黄丸,服4剂,退热,惊厥消退。

二、治疗中风:玉瑾味苦入心,有化痰开窍的功效。凡因肝阳化风,痰阻清窍而中风昏迷,舌尖有力者,每次加减涤痰汤,开窍尤见。在古今文献和医案中,中风舌痛的治疗均与玉瑾配伍使用。在临床实践中,加入远志和天竺黄,相得益彰。54岁的男性曾治·丁一因高血压和中风而处于昏迷状态。他被紧急送进了医院。西医给他降压输液,请中医会诊。症状为昏迷,张口闭口,牙齿紧闭,咽部有痰,面红气粗,大便数日未解,苔厚腻黄,脉滑。体温39.7℃,血压210/130 mmhg。这是由于肝阳上亢、风阳上亢、气血上动、痰火上盛、窍窍不通所致。当务之急是平肝熄风化痰开窍。羚羊药片2g,石决明、郁金、石菖蒲、竹沥、半夏、钩藤、橙子、天竺葵、川贝65438±00g,大黄65438±02g,芒硝65438±05g,鼻饲,每日四次。服用后,脏腑清热,神志清醒,血压降至正常。

三、定痫:玉瑾有化痰定痫的功效。凡患有精神痴呆、喜怒无常、惊风、流涎、癫痫等痰热郁滞者,可用其清心解郁、化痰戒烟。《取经妙方》俞和《验方医学》白,都与俞筋配伍。在原有配方的基础上,加入半夏、竹沥、胆星、僵蚕、全蝎等,效果更加显著。曾治人易某,女,24岁,患癫痫一年多。最近2月,她癫痫发作频繁。开始的时候昏厥,不省人事,口吐唾沫,抬头看眼睛,四肢抽搐,一动就醒,脉搏滑如正常。这是带痰的肝风随气上冲,清窍被盖。治以化痰开窍,熄风止痫。药用郁金15g,生明矾1g,全蝎5g,石菖蒲,半夏,橙子,茯苓,钩藤钩藤10g,服用10剂量,无癫痫。

四、开气厥:玉瑾入足厥阴肝经,足厥阴为血中之气药,能升降诸气。临床上不仅有化痰止痛的作用,还有开气滞、宁心止厥的作用。《本草纲目》说:“郁金行气解郁”。临床上常用五尹默子、郁金等治疗情志内伤、怒厥等证,可起到解鼓的作用。38岁的女性杨(音译)突然晕倒,原因是她和丈夫吵架。她四肢冻僵,口中无声,血压110/70mmhg,脉搏沉重。这是怒伤肝,气机失调,阻塞心神,清窍。治疗就是疏肝降逆,行气开窍。药用郁金15g,木香、檀香、乌药、枳实、槟榔、石菖蒲、青皮各10g,柴胡6g,沉香3g,水煎。吃了9剂,病没有复发,然后用逍遥丸调理。

五、止胆痛:郁金香辛散苦,入肝胆,为血液中的行气药,可用于开窍,使血液行气。常用于急慢性胆囊炎和胆石性绞痛,并有显著的止痛作用。《本草纲目》说:“玉瑾治血、气、心、腹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姜黄含有挥发油,能溶解胆固醇,促进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多年来,笔者治疗胆囊炎、胆绞痛,反复使用郁金进行配伍,均可有效。曾治·于一,女,51岁,右上腹剧痛。经“b超”检查,她的胆囊内有大小不一的亮光簇,约绿豆大小,有声影,提示胆囊炎、胆结石。建议手术,但患者不愿意手术,要求中药。症状包括右侧腹剧痛,坐立不安,口苦,呕吐,口干红,舌苔黄腻,脉细。症状是肝胆湿热,结石堵塞。治疗就是疏通脏腑,排石。药用郁金15g、金钱草40g、海金沙20g、鸡内金20g、木香8g、盛骏10g、芒硝10g、延胡索10g。吃了5剂药,10次腹泻,疼痛明显减轻。按原方服用20剂后,症状已全部消除,排出20多石,约黄豆大小。“B”检查过度,结石不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