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叫什么?

藏戏的藏语名字叫“Ajram”,意思是“仙女姐姐”。据说藏戏最早由七姐妹表演,剧目内容多为佛经中的童话故事,故名。

藏戏起源于8世纪的西藏宗教艺术。17世纪,从寺院的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了以歌唱为主,结合了唱、念、舞、表、杂技等基本节目的生活化表演。

藏戏唱得响亮有力,基本上是因为人定调,每一段唱腔都是人帮忙的。

扩展数据:

一.形成和传播

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藏戏在17世纪后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系统完整的艺术形式,被称为中国特有的剧种,在藏区广为流传,深受藏族同胞的喜爱。

在数百年的流传过程中,藏戏出现了许多传统剧目,八大藏戏经久不衰。每部剧的演出时间短则几个小时,长则几天,但每部剧一般都可以分为序幕、正剧、送别祝福仪式三个部分。

由于不同地区环境条件的差异,藏戏逐渐形成了多种流派,主要有属于旧派的白面具派和属于新派的蓝面具派,还有独角戏。目前影响最大的是蓝面具派。

戴面具作为演员的面部化妆是藏戏的一大特色。但作为藏戏的流派之一,青海南部安多藏戏的一些剧团,大多是直接把油彩涂在脸上,把唱、跳、唱结合得更加紧密,增强了戏剧效果。

解放前,世界各地的藏戏团队需要在雪节期间来拉萨为达赖喇嘛和当地政府官员表演。这些贫困的藏戏队成为全国业余剧团的骨干。由于历史、地理、语言、风格、造诣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剧团形成了风格各异的流派。

在这些流派中,有属于旧派的白面具,有属于蓝面具的新派,还有独角戏。

二、表现形式

藏戏表演分为开幕式大戏《阿罗瓦》、主戏《熊》、吉祥收尾大戏《扎西》三个部分。开幕式又称“温布尔登”或“嘉鲁温巴”,主要是向观众献祭、祈福驱邪、介绍剧情。一般来说,出席的有两个人:贾鲁,温巴七个,拉姆七个。

传说这三个人物是由《曲节洛桑》剧中人物演变而来。贾鲁是王子,温巴是渔夫或猎人,拉姆是仙女。演出中,温巴戴着面具载歌载舞,然后贾鲁带领一群小仙女载歌载舞,以此来介绍演员,讲解主戏情节,吸引观众。

《熊》是主要的戏剧。一、“Wimbaggeng”(即戏剧家)介绍剧情、地点、环境、人物造型、歌词等。用快板押韵,然后人物上台。演出时间三天三夜,甚至六七天;短则两三个小时,由戏剧家决定。

百度百科-藏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