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压缩性骨折怎么恢复?等待答案,磕头~ ~ ~
1的临床数据
25例患者中,男性15,女性10。年龄18 ~ 65岁。其中跌倒14例,交通事故5例,日常活动引起的事故6例。脊椎损伤:T 11 ~ L 222例,占88%,其他脊椎损伤3例,占12%。所有患者均采用枕头和功能锻炼治疗,有效率为100%。功能恢复快,无并发症,平均住院50天。
2护理
2.1心理护理前期是心理护理和身体康复护理并重。因为患者的心理障碍是由身体创伤引起的,身体康复有利于心理康复。护士要及时充分了解患者的伤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清楚地解释骨折愈合过程和功能锻炼的目的,从而消除紧张情绪,增强康复信心,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争取密切配合。
2.2疼痛是骨折常见的体征,不仅给患者造成身体上的疼痛,还会增加负面情绪,影响睡眠和休息,不利于康复。护士可以用心理支持疗法来缓解疼痛,一是分散注意力减少疼痛感知;二是提前进行疼痛知识教育,改变疼痛反应。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增加对痛苦的承受力。
2.3卧位、枕下伤椎患者住院后应躺在硬床上,并取下枕头,以保持脊柱挺直,防止畸形或进一步损伤[1]。同时,根据骨折压迫程度,在受伤椎体下放置适当的软枕,可先降低再逐渐升高。这种方法利用躯干重力和杠杆原理,使脊柱保持稳定向后伸展,逐步恢复,使受压椎体得到扩张,纠正骨折畸形[2]。患者必须坚持枕,疗程不少于6周。
2.4减少腹胀,保持排便通畅。骨折后,腹膜后血肿常刺激内脏神经,引起反射性肠麻痹,导致腹胀或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而引起疼痛。因此,患者应多吃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出现腹胀时给予循环按摩、肛门排气或清洁灌肠。对于腹胀引起的排尿困难患者,可采用局部热敷、听流水声、针灸或导尿等方法。
2.5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骨折后患者需要长期躺在硬板床上,生活不能自理。护士要有规律地帮助指导病人在轴上翻身,即肩、髋同时翻身,避免肢体扭曲和脊柱扭转。翻身时,要求患者挺直背部,收紧背部肌肉,形成自然的内固定夹板,一般每2 ~ 3小时1次。保持皮肤清洁,爱护皮肤,定期按摩背部和局部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褥疮。
2.6功能锻炼
2.6.1意义骨折后,通过功能锻炼,可以发挥脊柱前纵韧带和椎间盘纤维环的张力和背部肌肉的肌肉夹板功能,避免软组织粘连和组织纤维化。坚持运动可以明显减少慢性腰痛等骨折的后遗症,同时还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预防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3]。所以疼痛缓解后,要及早锻炼背部肌肉。
2.6.2原则是尽早开始,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短到长,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优先考虑患者的主动活动,避免粗暴的被动活动。
2.6.3方法(1)减量期:枕1 ~ 2周,鼓励患者练习主动提腹,1天,3次,每次5 ~ 10 min。(2)五点支撑法:仰卧,以头、肘、脚跟五点支撑全身,使背部腾空伸展,约伤后1周。(3)三点支撑法:仰卧,双臂放在胸前,头脚支撑,弓腰、臀、背下床,有利于背部肌肉的锻炼。伤后2 ~ 3周做此练习。(4)四点支撑法:仰卧,双手双脚支撑在床上4点位置,全身呈拱桥状飞行,伤后3-4周。(5)吞水法:俯卧,颈部稍向后用力拉伸,然后将胸部抬离床面,上肢伸向背部,伸直膝盖,以腹部为支撑点抬起双腿,看起来像是吞水,5 ~ 6周后练习。
3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功能锻炼,但要避免疲劳和外伤;加强营养和身体素质,并详细解释在野外度过的时间的重要性。一般患者治疗6 ~ 7周后,根据恢复情况进行站立和踏步,时间不宜过长。3个月后开始练习向前弯腰,坚持躺在硬板床上,继续垫枕头,定期来医院复查。
==============================
(1)病因、病理及临床特点:腰椎压缩性骨折,古称“碎腰骨”,是指以椎体纵向高度“变平”为特征的一种脊柱骨折,也是最常见的脊柱骨折类型。临床上以11、12胸椎和1、2腰椎最常见,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常见原因如下:
①间接暴力:最常见。从高处坠落较为常见,臀部或脚着地后,力上传到腰部;或者重物从高处坠落撞击头、肩、背,力向下传递到腰部,导致骨折;有些老年人骨质疏松严重,有些小伤,如汽车颠簸,坐在地上,也会造成脊椎骨折。
②肌张力:腰骶部肌肉突然强烈收缩时,可产生相当大的拉应力,通常导致椎体附件骨折,如横突、棘突等;破伤风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严重肌肉收缩可导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③直接暴力:和平时期少见。它可以在交通事故、火器伤或腰部的直接打击中看到。此类损伤常造成脊髓损伤,并有不同程度瘫痪等严重后果。
(2)诊断依据:大多有明确的外伤史;胸腰局部肿痛,外观可有后凸畸形,局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不利;骨髓损伤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x线片可以明确骨折的类型和程度;CT和MRI可以确定脊髓受压的程度。
脊椎骨折的临床分类标准很多,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①稳定性骨折:任何单纯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前方压缩不超过椎体厚度的1/2,无附件骨折或韧带撕裂);或单纯附着(横突、棘突或单侧椎板、椎弓根)骨折为稳定性骨折。这种骨折对脊柱稳定性影响不大,一般无韧带损伤,无明显移位倾向,治疗简单,治疗更保守,预后更好。
②不稳定骨折:凡椎体受压超过椎体厚度1/2,粉碎性,或骨折伴有脱位、附件骨折或韧带撕裂者,均为不稳定骨折。这类骨折多由强烈暴力所致,脊柱的稳定性被破坏,多合并韧带撕裂和脊髓或脊神经根损伤。治疗难度大,大多需要手术,预后差。
(3)辨证论治:首先明确骨折是否稳定,是否有脊髓、马尾、脊神经根损伤,损伤程度,然后制定治疗方案。基本上按照骨折处理的原则,就是复位、固定、运动、药物治疗。
①稳定性骨折:一般需要在硬床上躺6 ~ 8周。压缩性骨折患者可采用枕头疗法,枕头的适宜高度约为8 ~ 10 cm。这种骨折配合训练疗法效果更好,因为正确适当的训练不仅可以恢复受压椎体,维持脊柱的稳定,还可以因为早期活动而增加背部肌肉的力量,从而不产生或加重骨质疏松,还可以避免或减轻慢性腰痛。具体做法:
五点支撑法:患者仰面躺在木床上,用头、肘、脚跟五点支撑全身,尽量拉伸背部。这个方法可以用在前期。
三点支撑法:是在五点支撑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患者将双臂放在胸前,用头和脚用力支撑,使全身飞起来,向后伸展。这种方法可以用在中后期。
吞水法:又称“一点法”,患者俯卧,上肢向后伸展,在小腿和脚踝处垫一个枕头,使头部和肩部尽量后仰。同时,他们的下肢尽量伸直,全身向上倾斜,只留下腹部呈弧形,俗称“双头倾斜”。这种方法要求较高,前两种方法往往在锻炼一段时间后使用。
②不稳定骨折:如果临床上没有脊神经损伤的症状,也可以考虑保守治疗,但运动的时间要稍微推迟,卧床的时间要稍微长一点。对于有脊髓神经损伤迹象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③脊髓完全损伤:早期手术(最好在8小时内),切开复位,彻底减压,内固定;并且最好在伤后1小时内开始服用足量的糖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并保持1 ~ 3天,最大限度减少脊髓损伤。
④脊髓不完全损伤:除药物治疗和制动外,应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如有加重或无明显改善,或经CT、MRI检查有较大骨块突入椎管,应尽早进行脊髓及神经根手术;如果逐渐好转,可以继续保守治疗。脊神经根损伤患者可参照脊髓不完全损伤的治疗。中医治疗分为早、中、晚期:
早期:局部肿胀,剧痛,食欲不振,便秘,苔薄白,脉紧。证属气滞血瘀。治疗要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方剂有复元活血汤、膈下逐瘀汤等。可以外用萧中软膏或消瘀软膏。如果同时出现腹胀和疼痛、排尿困难,则为血瘀和膀胱气化障碍。宜活血化瘀,行气利水。可选膈下逐瘀汤合五苓散;若局部疼痛持续,则腹部胀痛,便秘,苔厚黄,脉强。是血瘀气滞,腑脏不通。治疗该病要用桃核承气汤、大承气汤加减。
中期:虽然肿痛消失,程度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缓。证是血瘀,筋骨未愈。治疗要活血、调和营卫、正骨、续筋。可以用复元通风散或续骨活血汤。
晚期:可见腰酸腿软,四肢无力。运动后局部隐痛,苔白舌淡,脉弱细。证为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治疗要补益肝肾,调理气血。方用的是地黄饮子。
对这类病人进行急救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运送他们的时候。应采用卧倒的方法,大家头、背、腰、臀、腿齐支撑,或用滚动的方法将伤者移到木质担架或厚垫的硬床上。诊断时尽可能做局部CT或MRI检查,以了解损伤情况和程度,帮助决定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在未充分了解病情前,切不可盲目进行正骨复位,以免加重伤情;此外,对于截瘫患者,护理要特别注意预防褥疮、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和便秘,早期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