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冠心病?
此病属于中医“胸痹”范畴,是由于胸痹引起的。临床表现为胸部、心前区压迫疼痛,甚至肩背疼痛。《苏文:论脏气之法》:“心脏病之人,胸中疼痛,胁肋满支,胁下疼痛,假背肩胛间疼痛,两臂疼痛。”《苏文决论》:“真的很痛,手脚发青到关节,心也很痛。我死在黄昏,我死在黄昏。”
1的待遇。心血瘀阻证表现为胸痛,如刺痛,疼痛局限,尤其在夜间,烧心,背痛,或痛至肩背部,暴怒或疲劳后加重,胸闷,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涩,或结而代之。方毅血府逐瘀汤,源于《医林改错》,由川芎5克、桃仁12克、红花9克、赤芍6克、柴胡3克、桔梗5克、枳壳6克、牛膝9克、当归9克、生地黄9克、甘草6克组成。
功效: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该方可解决瘀血郁结于胸,使气机受阻,气滞血瘀,肝气失软;如果瘀血转化为热,就会造成瘀血热上,胃气上。处方中的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柴胡疏肝解郁;枳壳、桔梗开胸行气;牛膝导致热降;地黄清热养阴;甘草调和各种药物。
按言活血化瘀是治疗胸痹的重要方法,但盲目活血化瘀,不能辨证。血瘀形成的原因很多,如寒凝、气滞、痰浊、气虚、阳虚等。因此,在活血化瘀中应注意散寒、理气、化痰、益气、温阳等药物的配伍。注意选择养血活血之品,慎用破血攻毒之品,以防损伤正气。方格桃红四物汤由桃仁10克、红花12克、生地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组成。
功效: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杰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四物汤养血活血。
根据注释,临床上可选用以下活血化瘀药物:三七、川芎、丹参、当归、红花、苏木、赤芍、泽兰、牛膝、桃仁、鸡血藤、益母草、水蛭、王不留行、山楂、牡丹皮等。根据临床情况,配伍益气、温阳散寒、化痰理气的药物。
2.胸闷气滞证表现为胸中胀满,隐痛无定处,情志衰竭时诱发或加重,胀气嗳气,想多呼吸时,或嗳气上升时,会感到舒适,苔薄或腻,脉细。处方1柴胡疏肝散由陈皮6克、柴胡6克、川芎5克、香附5克、枳壳5克、赤芍5克、甘草3克组成。
具有疏肝理气、活血通络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剂疏肝喜达,以疏泄蓄血为主,其经脉分布于肋部,循行于腹部。因为情志衰竭,木不可及,肝失疏泄,导致肝气郁结。气为血帅,气为血行,气滞则血行不畅,肝经不利,所以见胁痛、寒热。《内经》说:“鱼目达到目的”。应该用疏肝理气的方法治疗。方中柴胡为疏肝解郁的君药。香附理气疏肝,助柴胡疏肝解郁;川芎行气活血止痛,柴胡助行经闭。两药合用,增加了行气止痛之功,为臣药。陈皮、枳壳理气解郁;芍药甘草养血柔肝止痛,为佐药。甘草用于调节各种药物,也用于制药。诸药合用,起到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作用。从而达肝气,通血脉,调和营卫,祛寒热的同时止痛。
按照说法,便秘严重的患者要加服当归龙回丸。此证常用的芳香类药物有:木香、沉香、檀香、降香、元胡、砂仁、厚朴、枳实、枳壳。二丹栀逍遥散由牡丹皮15g、栀子15g、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5g、茯苓10g、白术10g组成。
疏肝理气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解柴胡疏肝理气方;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茯苓、白术健脾祛湿;薄荷、生姜排空;炙甘草用于调和各种药物;牡丹皮、栀子具有清热凉血、化瘀消肿的作用。
根据表述,胸闷心痛明显(气滞血瘀),配合使用时消散或丹参饮。
3.痰瘀证主要症状为胸闷重而轻度心痛,痰多气短,四肢沉重,肥胖,雨天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便溏厌食,吐唾沫,舌胖侧有齿痕,苔腻或白。方药1 ①栝楼藁本汤、②涤痰汤来源①《金匮要略》②济生方:栝楼藁本汤:12g、9 g、12g。
涤痰汤:胆南星12g,竹茹3.5g,人参5g,茯苓10g,甘草2.5g,石菖蒲5g,陈皮8.5g,枳实10g。
具有通阳泄浊、化痰通痹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处方中瓜蒌理气宽胸,化痰散结,半夏、陈皮、茯苓、竹茹燥湿化痰,菖蒲、胆南星开窍化痰,枳实降气平肝熄风。
按照说法,痰浊是因为吃了太多的肥甘,饮酒过量,伤了脾胃,聚湿生痰;痰为阴邪,呈粘稠状,易伤杨琪,阻滞血液循环,导致气虚阳虚,湿浊痰阻。治疗应以健脾和胃为主,同时配合健脾益气之品,以消痰之源,化痰为气,使血亦可用。必要时配以温补阳气的产品。方二黄连温胆汤由黄连6克、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枳实10克、竹茹6克、郁金15克组成。
理气化痰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本方用二陈汤的半夏、茯苓、枳壳、甘草化痰理气,黄连、朱乳、枳实清化痰热。加入姜黄,增强理气活血的力量。
这类常用药:天竺黄、天南星、半夏、瓜蒌、竹茹、苍术、桔梗、莱菔子、浙贝母。
4.寒凝心脉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是突然烧心、腰酸背痛、不能平卧,常因天气突然寒冷而引起或加重,心悸、胸闷气短、手脚不温、出冷汗、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或细。处方1 ①枳实薤白桂枝汤、②当归四逆汤;修改出处①《金匮要略》②《伤寒论》;由桂枝6克、细辛3克、瓜蒌24克、薤白9克、当归12克、白芍9克、甘草6克、通草6克、细辛3克组成。
功效:辛、温、散寒、益心壮阳。
用法:加大枣8枚,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中用瓜蒌、薤白、桂枝开结温络,当归补血活血。芍药与养血:桂枝温经通杨琪;细辛温经散寒;曹彤通利经络;炙甘草、大枣能益气养血。
按说法,此证应以芳香散结、温化气的药物为主:肉桂、吴茱萸、干姜、麝香、细辛、胡椒、丁香、木香、安息香、苏合香等。近年来,开发了喷雾剂和化学品等速效和高效制剂,可用于急救。实验研究证实,芳香类药物大多含有挥发油,可解除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供血,对血液流变学和心肌收缩力有良好的作用。但此类药物有辛香之弊,为防止阳气受损,应停药。
5.气阴两虚证表现为胸胁胀痛,间歇性心悸气短,剧烈运动,倦怠乏力,低声轻喘,面色苍白,易出汗,舌红,舌胖,侧有齿痕,脉细而缓或打结。防己生脉散是由医学七院的人参9克、麦冬9克、五味子6克组成。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的功效。
用法:加生姜三片,大枣两片,水煎服,空腹服用。
方中人参性温,益于元气,补肺生津,为君药。麦登红性味甘寒,滋阴清热,润肺生津,为臣所用。如果人参和麦冬一起用,益气养阴的作用会增强。五味子性酸温,敛肺止汗,生津止渴,为佐药。三味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涩,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益气生津、止汗止阴、益气生脉之功效,故名“生脉饮”。
药理研究表明,生脉散具有正性肌力作用,能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量。配方二①增液汤、②四君子汤来源①《温病辨证》②和济举方构成增液汤:玄参30g,麦冬25g,生地25g;四君子汤: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6g。
益气养阴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中重用玄参滋阴生津,肾水养肠燥;麦冬味甘、寒,增液润燥;生地苦、甘、寒,养阴润燥,三味同用,养阴增液,水行舟。党参、茯苓、白术和甘草。双方共同发挥健脾益气养阴的作用。
据《笔记》记载,常用的养心益气药有人参、党参、黄芪、大枣、太子参。药理研究证明,黄芪能增强正常心脏的收缩力,对中毒衰竭的心脏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还能扩张冠状动脉和肾动脉。生脉散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可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量。6.心肾阴虚证的主要症状是心痛压迫、失眠、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红津液少、苔薄或脱皮、脉细数。方一:天王补心丹②炙甘草汤;修改出处1:治疗热病方药;②《伤寒论》;由生地12g、玄参5g、天冬9g、麦冬9g、人参5g、炙甘草12g、茯苓5g、柏子仁9g、酸枣仁9g、五味子5g、远志5g、大黄5g组成。
功效:滋阴清火,养心通络。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杰钟芳生阴补肾,养血润燥;玄参、天冬、麦冬清热养阴;丹参、当归调养;人参、炙甘草和茯苓对心脏有益,这意味着杨灿导致阴。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远志养心安神,滋阴发汗,桔梗上药。阿胶、火麻仁、大枣滋阴补血。
按说法,此方用于阴虚脉结患者。方剂二左归饮的出处,镜月全舒,由熟地黄120克、山茱萸20克、枸杞子15克、山药15克、茯苓12克、甘草6克组成。
功效滋补肾阴。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处方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能滋补肝肾,养血填精;山药补脾肾,茯苓补脾渗湿,甘草调和诸药。
本方用于偏肾阴虚者。
7.心肾阳虚证的主要症状为心悸疼痛、胸闷气短,动则更甚,自汗、面色苍白、乏力畏寒、四肢无温、四肢浮肿、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方毅温肾汤由人参15g、炙甘草15g、干姜9g、炒白术15g、川乌片9g、五灵脂9g、山楂9g、乳香3g、降香9g组成。
来源(董建华主编:中国现代名中医实录精华)
功效:温补阳气,补心阳。
用法:将药煎成渣,像一勺米醋一样倒入,趁热服用。
方杰人参补气健脾;干姜、附子温补肾阳;乳香、降香、活血化瘀、补心阳;五灵脂、山楂、活血化瘀、理气;烤甘草调和各种药物。
根据董建华的言论,老年人心肾气或阳不足,不能温五脏,温心阳气。所以,心口疼的时候,疼痛症状可能不严重,但可能会乏力、怕冷胸闷、气短、自汗。给保元汤补心脾肺肾,服用细辛、沉香各0.5 g,往往有效。老年人舌质紫暗,有时可见瘀斑,心绞痛发生率高。复方血竭粉(血竭、沉香、琥珀粉、冰片、三七、元胡)配合保元汤服用,可补虚理气、活血止痛。方儿右归丸由熟地黄15g、山茱萸12g、山药12g、当归10g、肉桂10g、枸杞10g、鹿角胶10g、菟丝子65500 g组成。
功效滋补肾阴。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配方中附子、肉桂、菟丝子、山茱萸、熟地黄同温补肾阳,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滋阴养血。可加入川芎、牛膝,帮助当归、肉桂温阳,活血通络。
根据备注,李明福认为阳虚心痛的治疗要益温阳,活血化瘀。一般常用党参、黄芪、白术补气扶正,重者加红参或人参;肉桂、附子、淫羊藿、巴戟天、补骨脂、菟丝子、肉苁蓉、鹿茸具有温肾壮阳的作用。川芎、丹参、姜黄、当归、赤芍、红花等。活血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