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典
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一般公认是公元659年唐代李、等22人编纂的《新修本草》。
《新编本草》是古代中医著作之一。它由苏静(公元657-659年)编纂,并由李记等22人修订。由唐先庆用2-4年时间编撰而成,名曰《唐本草》。此书本草20卷,目录1卷,药图25卷,图经7卷,共53卷。药物844种,比本草注多114种。
添加的药物中,有一些是国外的药物,如安息香、冰片、胡椒、虎利乐等。玉、草、木、人、畜、禽、虫、鱼、果、菜、米粒、有名的不用的都是相互分类的。还记载了一种用白锡、银箔、水银制成的补牙剂,这也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补牙文献记载。
这本书不仅广为流传,而且流传时间很长。从公元659年到10世纪中叶(宋代),被日本和中国的医生列为必修教材长达300多年。
贡献:
在内容上,《新修本草》也是出类拔萃的。因为当时是唐朝的鼎盛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非常活跃,很多外国药物都是通过贸易进入中国的,比如安息香、冰片、胡椒、诃子、姜黄、茴香、阿魏等。
由于内容丰富,新修订的《本草》立即流传开来。它最早是由当时来华求法的日本僧人传播的,对日本医学界影响很大,很快就传到了朝鲜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