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丸怎么吃?

六神丸是驰名中外的中成药,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由牛黄、珍珠、蟾酥、雄黄、麝香和冰片组成。因其疗效迅速显著,故名“六神丸”。它是黑色的,有光泽,颗粒细小,形状像芥菜籽。虽重仅70毫克,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强大功效,尤其对咽喉肿痛、单双乳蛾、咽喉肿痛、失音、乳痈背毛、痈肿无名、口舌糜烂、小儿热疖、声带息肉、牙痛、流行性。近年来,它也被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白血病。六神丸功效突出,用法也很有讲究。通常的正确用法用量是:1儿童1,2岁儿童2粒,3岁儿童3-4粒,4-8岁儿童5-6粒,9-15岁儿童8粒,成人10粒。以上都是一天两次,严重的可以三次。治疗口腔、咽喉疾病,要在口中溶解,然后用温水送服。外用,取10丸,用温开水或少许米醋溶解后敷于患处,每日数次。六神丸所含中药多为香散,应用时要分清症状和属性,对症治疗才能发挥疗效。本药不适用于外感邪郁肺引起的发热,或肝肾阴虚、火旺引起的炎症,或肝气郁结引起的咽喉肿痛。气血不足、脾胃虚弱者,即使有热毒也不宜用此药。六神丸的剂量是经过反复试验和分析确定的,不得随意改变数量。六神丸中的雄黄是一种有毒的砷化合物。长期或大量使用会导致慢性砷中毒,造成肝、肾损害,严重者角质化,皮肤皲裂,色素沉着。此外,它还能抑制酶的活性。如果与酶制剂、亚铁盐、亚硝酸盐等西药一起服用,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降低疗效,增加对身体的损害。六神丸里的蟾酥是蟾蜍的毒液,吃多了会中毒。轻度中毒可引起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头晕、口唇和四肢麻木,重度中毒可引起抽搐、呼吸浅、口唇和四肢发绀、四肢发冷、血压和体温下降,甚至脱水和休克,危及生命。蟾酥还有局部麻醉的作用。如果含在口中时间过长,可能会造成软腭局部神经损伤。因此,切忌用量过多,时间过长。六神丸和洋地黄制剂在毒性上有协同作用。服用洋地黄制剂的患者应慎用六神丸,以防洋地黄中毒。六神丸会产生过敏反应,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引起休克和喉头水肿,如不及时抢救可能危及生命。婴幼儿服用过量,皮肤会出现风团红斑,甚至抽搐、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嘴唇发青、呼吸急促等中毒症状。难怪《本草经疏》告诫人们,服用六神丸时,切记“若欲内服,不可过量”(150mg)。可见六神丸的服用量不可大意。另外,有人用六神丸来预防小儿疖子、痱子和感冒发烧,这是没有根据的,不要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