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2017药师考点:邪正盛衰病机
邪气升降的病机【理解】:
(一)邪的盛衰和虚实的变化
在疾病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正邪两种力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正邪双方在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变化。一般来说,正气的增长和旺盛必然导致邪气的下降,反之,邪气的增长和旺盛必然导致正气的丧失。随着体内致病因素的盛衰,形成了病证的虚实变化。
实指邪气过盛。如痰涎过多、消化不良、水湿过多、瘀血内阻等病症,以及热盛、狂躁、声音大、腹痛、拒按、两便不通、脉强等。
虚是指正气不足的临床表现,如神疲乏力、体倦乏力、面容憔悴、心悸气短、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四肢冰冷、脉弱。
(二)致病因素的盛衰和疾病的转归
致病因素的升降导致的最常见的疾病结局是从实到虚,从虚到实和虚实夹杂。
1.从实到虚,是指由于疾病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使致病因素长期存在,损害人体正气,使疾病由实变虚。
2.虚则实,指正气不足,不能驱邪,或正气不足,湿、痰、瘀等内源性病理产物凝血受阻,导致疾病由虚转实。
3.虚实夹杂有两种:现实中的虚和现实中的虚。
(1)实虚是指以邪实为主要因素,以气虚为病机变化。如在外感热病的发展中,实热损害津液和气阴,主要表现为高热、烦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燥,属于虚实夹杂的病机变化。
(2)虚中带实是指正虚中带邪的病机变化。如果脾阳虚弱,无权运化的水肿病就是这种。这是由于脾失健运,气不溶于水,水不聚溢于皮肤所致。因为水湿之邪留在体内,称为实,但其实是脾虚所致,故其病理变化仍以虚为主,邪为次,属于虚中带实之病。
在特殊情况下,疾病的现象和本质会发生变化,形成许多疾病的本质与临床上的症状不一致的假象,如实邪积聚,经络不通,气血不能外通,可导致真假虚证,称为“大实有胜局”;脏腑气血不足,运化无力,可导致真假实证,称为“虚实证”。总之,分析病机的虚或实,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才不会被假象所迷惑,真正把握疾病的虚或实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