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脾胃的十种药对

我读了指南

治疗疾病时,准确用药非常重要。只有熟悉药物的性质和特点,灵活运用,才能提高疗效。那么,在治疗脾胃病时,如何准确用药呢?我们来学习十种治疗脾胃病的药物吧?

1.加湿等级

针对湿困中焦、脾不清、胃不降浊的病机,药物对芳构化、清热、清热等。被陷害了。如麝香配豆蔻,芳香浊;青蒿配飞机草,芳香化湿热;苍术配厚朴,味苦,性温燥;滑石配通草、竹叶,清湿热。都是芳香淡渗的药物,不需要燥热之品。中枢神经运行时,会清则浊,上下贯通,湿浊转化,阴阳到位。

2.调肝

针对肝郁之虚,影响脾胃升降运化功能,设置疏肝、抑肝、敛肝、柔肝等不同药对。比如柴胡配枳壳疏肝,柴胡配防风抑肝,枸杞子配白芍柔肝,白芍配乌梅敛肝。以解除肝郁,滋养肝体,恢复肝之用,调肝稳中。

3.打开排水类

脾胃为表里,肝胆脾胃相互影响。胆主升,肝主静降。胆反则热,肝反则寒。阳明为实,太阴为虚,胃热脾寒。故证属寒热夹杂,用辛苦、辛酸、咸寒等药治疗。如吴茱萸配黄连,味苦、苦;乌梅配干姜、花椒、半夏,辛辣酸味;芒硝全瓜蒌味咸、寒、润。

4.酸生产

针对因肝热伤胃或中焦不足而致水湿壅滞所致的泛酸,建立了温中化瘀、清热护膜、理气制酸药对。比如乌贼骨配豆蔻,温酸;乌贼骨加浙贝母,清热散结制酸;乌贼骨加瓦楞子,祛瘀止痛,制酸;瓦楞子配凤衣,保护膜止痛制酸;牛蒡子与麦芽、白芍混合,理气止痛,制酸。治疗泛酸要究其病因,辨其证候,选其药物。若伴有杂音,则应清肝泻火,如牡丹皮加栀子;便溏宜温中健脾,如干姜加白术。

5.止痛剂

针对胃脘痛久治不愈,由气入血,络滞血瘀,不动则痛,药物在理气、散寒、祛瘀、温经、清热、轻重缓急上有所不同。如香附配延胡索,理气止痛;肉桂生姜罐头,温中散寒止痛;五灵脂配蒲黄,祛瘀止痛;当归配桂枝,温经通阳止痛;川楝子和元胡一起清热止痛;炙甘草配白芍可以止痛。

6.清热

嗜石膏厚味而积热者,或五情过度极化,以致慢性胃炎呈热证、实证表现者,宜清胃热、降胃火、祛瘀解毒。此类药对具有清热和胃、滋阴燥湿、祛瘀散结、清热生津的作用。如知母竹茹,清热、降胃、护津;蒲公英配石斛,清胃热养阴;蒲公英配黄连,清胃热,燥湿;大黄加赤芍和失笑散可清热化瘀止痛;蒲公英配白芷能清胃热,消肿;蒲公英加天花粉能清热生津。

7.降胃类

胃由滑变滑。嗳气、呃逆、呕吐、恶心等症状,各因胃气上冲所致,选择具有理气、温中、清热、解郁、平肝化浊功效的药物一对。如半夏加木香,可降逆止痛;丁香配沉香,降温温肾;枳壳配黄连、瓜蒌能健胃、清热、消积;旋覆花配郁金,降逆解郁,凉血;旋覆花配赭石降胃平肝止血;丁香加豆蔻能降低胃温,化浊。

8.止血

针对胃肠粘膜直至血络受损,呕血便血,选用清热止血、化瘀止血、温中生肌止血的药对。如带残炭的大黄炭,清热止血;蒲黄与地榆、三七配伍,能散瘀、止血、止痛;黑甘草配生姜,温中止血;蒲黄加白芨能散瘀止血生肌。

9.保护膜

它不仅能保护胃黏膜不受侵犯,还具有修复胃黏膜的作用。如凤衣木蝶,膜护,肉芽;乌贼骨瓦楞子,保护膜制酸止痛;三七配白芨,保护膜止血消肿。

10.益胃

适用于胃阴不足,伤重或燥结,舌红少苔或无苔的慢性胃炎。有些患者脾胃虚弱,甚至中气不畅。比如石斛加花粉的沙参,能养胃阴,生津;沙参配生地、梅花,能养胃阴、理气;党参配山药,益气健脾益肾;黄芪合白术,益气健脾,固表。

桐庐名家经历集锦

桐庐是中医鼻祖童军的故乡。自古以来,中医行业发展,名医辈出。他们在治病救人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单方、验方、防病治病的经验,并以祖传或师徒的形式代代相传。要了解他们的经历,请看看这本书——

本书整理学术经验的14位老中医,都是桐庐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的名老中医。他们是当前桐庐中医学术和临床医疗水平的杰出代表,是传承中医文化、弘扬童军医学始祖的重要力量。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童军《医脉验案:桐庐老中医学术经验选(下)》(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刘柏洪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杜悦中医推荐。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