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种植技术

一、品种特性

白术是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80 cm。根状茎厚,稍卷,灰黄色。叶互生,茎下部叶具长柄,叶3深裂或羽状5深裂,边缘有刺状齿;茎上部的叶柄变短,叶片不分裂,呈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单生于分枝末端,管状花,紫色花冠。瘦果为长圆状椭圆形,稍平,表面有绒毛,冠羽状。花期为7月至9月。白术喜凉气候,怕高温高湿。根茎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6-28℃,根茎膨大最快的时期为8月中旬至9月下旬。种子容易发芽,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0℃左右,需要的水分较多,吸水量一般为种子重量的3-4倍。种子寿命为1年。

二、高产栽培技术

1,整地施肥

苗圃地应是肥力适中、排水良好、通风凉爽的微酸性砂壤土,667平方米施农家肥2000公斤,深耕,平耙薄耙,畦宽1.2米。田间应选择肥沃、通风、阴凉、排水良好的5年未种白术的砂壤土。禾本科作物是前茬作物中最好的作物。前一茬收获后,667平方米施农家肥3000公斤,施过磷酸钙50公斤作基肥,深20厘米,作成1-1.5米的畦埂。

2.繁育方法

用种子繁殖。生产中主要采用幼苗移栽法。

(1)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选择种子饱满、无病虫害的新品种,用30℃温水浸泡1天,然后取出催芽播种。钻孔或广播。播种前,司钻开沟,行距1.5厘米,沟深4-6厘米,然后灌满水,在沟内播种,播种后覆土,稍镇压,用草覆盖边界保温保湿,然后浇水1遍。每667平方米5-7公斤种子。播种后出苗7-10天,出苗后拔除秸秆,加强田间管理。冬季移栽前,667平方米可培育400-600公斤鲜植。

(2)可从当年冬季移植至次年春季。最好是无叶无花,主芽健壮,根茎小而整齐,杏核大。移栽时,剪去须根,按25 cm行距开10 cm深的沟,将秧苗放入沟中,齿尖朝上,与地面平齐。种植后,两边都要稍微镇压浇水。一般667平米需要50-60斤鲜白术。

3.田疃管理

(1)栽植地的管理幼苗出土后,要及时除草,苗距4-6 cm。如果天气干燥,可以在植株间除草,减少水分蒸发。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早晚浇水抗旱。如果在生长后期发现抽薹,应及时拔除。

(2)现场管理

①中耕除草:从幼苗出土到5月份,田间杂草较多,要经常进行中耕除草,前几次中耕可以深一点,然后浅一点除草。5月中旬以后,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一般不再中耕。如果植物间有杂草,可以用手拔除。

②施肥:出芽前后可追肥一次,667平方米行间沟施尿素20公斤,复合肥30公斤,然后覆土浇水。摘芽一周后,可以再次施肥。

③排灌:白术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尤其是根茎膨大期。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雨后如有积水,应及时排干。

④摘芽:6月中旬植株开始发芽。一般在7月上旬和中旬,即出芽后至开花前分批采摘花蕾。摘芽有利于提高白术根茎的产量和质量。需要注意的是,除草、施肥、摘芽等田间作业应在露水干后进行。

⑤盖草:在7月高温季节,可在地表铺一层树叶和麦麸,调节地温,使白术安全度过夏季。

(3)常见病虫害有立枯病、叶枯病、白叶枯病(根腐病)、根腐病、锈病、种子虫、菌核病、花叶病、粘虫、蚜虫、根结线虫、地老虎、菟丝子等。

第三,收获和加工

种植当年,65438+10月6月下旬至165438+10月中旬,白术茎叶开始枯萎时为适宜采收期。收割时,挖出根部,切断茎干,运回加工。烘干时,一开始用大火,温度可控制在90-100℃之间,出现水蒸气时,温度降至60-70℃,每隔2-3小时上下翻动一次。待须根干透后,取出闷堆“出汗”7-10天,然后彻底晾干,搓掉残留的茎和须根。首选肉厚大、无高茎、无根、坚实、无空洞、横截面黄白色、香味浓郁的产品。一般667平米产干货200-400公斤,烘干率30%。

四、种植前景

白术是一种常用的重要大宗中药材,具有健脾和胃、燥湿利湿、止汗安胎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白术的根茎含有挥发油,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有苍术酮、苍术醇、苍术内酯等。对肝硬化腹水、原发性肝癌、美尼尔氏综合症、慢性腰痛、急性肠炎、白细胞减少症有一定疗效。白术用途广泛。除了医疗处方外,它还是40多种中成药的重要原料。目前市场价8-30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