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析法的术语解释
术语解释盐析法:指在药物溶液中加入大量无机盐,使某些高分子物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沉淀出来,使其与其他成分分离的方法。
胶体盐析
胶体的盐析是通过加盐形成沉淀来降低胶体颗粒溶解度的过程,是胶体聚集现象之一。例如,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些浓无机盐[如(NH4)2SO4或Na2SO4]溶液后,蛋白质可从溶液中凝聚沉淀出来,称为盐析。
如此沉淀的蛋白质仍然可以溶解在水中,而不影响原始蛋白质的性质。所以盐析是一个可逆过程。利用这一特性,可以通过多次盐析分离和纯化蛋白质。
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取决于蛋白质分子表面离子周围水分子的数量,即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周围亲水基团与水形成的水化膜的程度和蛋白质分子的电荷决定。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后,由于中性盐与水分子的亲和力大于蛋白质,蛋白质分子周围的水合层减弱甚至消失。
同时,由于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后离子强度的变化,蛋白质表面的电荷被大量中和,进一步导致蛋白质溶解度的降低和蛋白质分子的聚集沉淀。由于各种蛋白质在不同盐浓度下的溶解度不同,不同饱和度的盐溶液沉淀出来的蛋白质也不同,从而可以与其他蛋白质分离。
简单来说,就是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铵、硫化钠或氯化钠,使蛋白质的表面电荷被中和,水化膜被破坏,导致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稳定因子被去除,产生沉淀。
当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强电解质盐时,蛋白质从溶液中沉淀出来,称为盐析。蛋白质盐析是高中重要的演示实验,但实际操作中往往没有沉淀。
盐析的本质是高浓度的强电解质破坏了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合膜,同时电解质离子中和了蛋白质携带的电荷,消除了蛋白质的稳定因子,使蛋白质分子相互碰撞而凝聚沉淀。蛋白质的溶解度受溶液的电荷和离子强度的影响,而蛋白质的电荷与溶液的pH值有关,溶液的离子强度与强电解质的无机盐性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