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中药鉴定

中药鉴定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在中医专业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中药鉴定是鉴定中药品种和质量,研究、发现和扩大新药来源的一门学科。在原有的专业基础课上进一步学习本课程,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包含的知识面很广,所以经常有考生反映这门课不好学。下面说说怎么学习和考试的要求,供大家参考。药品是一种可以用来治疗和保护人类健康的商品。其真实性关系到人们疾病防治的疗效。不辨真伪,就治不好病,还可能危及人的生命。因此,中医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中医鉴别的基本知识,为患者做好服务。目前,回归自然的潮流正在全球兴起,中医药的应用受到更广泛的欢迎。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更加广泛。如果假冒伪劣中药进入国际市场,不仅会伤害患者,也会损害我们的声誉。因此,虽然这一课很难掌握,但我们应该下定决心学好它。如何学好中药鉴定?一、要理论联系实际:中药鉴定是一门应用学科,必须掌握中药材鉴定的理论和技能。这一课光背是记不住的。你必须实践它才能记住理论,学会鉴别药材的能力。药材的特征一定要和药材的标本对比,否则学不好。就说考试吧,比如X形题,列了很多药材的特性,有些是对的,有些是错的。如果你不确定,你肯定答错了。显微鉴定也要看显微镜,对照课本上的图片记忆,否则就是死记硬背。理化鉴定也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有考生反映中医鉴别难学,其实难记。理论联系实际,不难学。二、把握规律:每一种药材都有一定的鉴别规律,因为每一种药材(植物药材)都是一个器官,植物的每一个器官都有统一的规律。如根的特性,花有花的特性等等。每章开头可以讲一下本节药材鉴别的特点和规律,也可以参考复习思维题来帮助学习。三、分清主次:这本教材收录了300多种药材,重点药材放在每章前面,并配有图片。非重点药材放在重点药材后面,只收文字,不收图片(由于教材限制)。重点药材是最常用的药材,或者容易混淆的药材,以及在鉴别上经常出现问题的药材,比如常见的伪品、混淆品、区域药等等。复习的时候可以先学习重点药材,有时间有精力再学习非重点药材。如果不能学好重点药材,这门课的考试就很难通过。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如何把握每种药材每一项的要点。1.历史:药材的鉴定必须参考历史。中药载于《古本草》,经过世代相传,在味道和内容上不断继承、修改和添加。古代本草是我国的一大宝库。学习中医,必须了解本草的历史变迁。所以,要了解一种药材最早采集于哪一种七草,就要背下来。并且了解从《本草纲目》第一版到现在的药材来源品种是否一致,一定要把握规律,对《本草纲目》第一版进行分类。比如这本教材中最常用的中药或者最重要的药材,最早都记载在《神农本草经》中。总结《神农本草经》最早记载的药材。其余为数不多的药材依次列出,如《唐本草》、《开宝本草》、《本草纲目》。有些药材没有收过史籍条目,也就是说没有列在《古本草》里。二、来源:来源决定药材的品种。药材的来源,包括工人;有三项:科名、植物学名称(拉丁名)和药用部分。本课程不要求拉丁学名,只要求中文植物学名。3.植物形态学:与科名相比,各科有与植物相同的特点,但也有不同的特点,如草本、木本、藤本等。花的特性,果的特性(果的种类)。这才是重点。四、产地:产地都是道地药材,有的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产,一定要记住产地。5.产地加工:记住收获期。加工方法一般是去土(根、根茎),然后晒干。尤其要记住特殊的加工方法,如蒸、煮、干、去皮等。6.人物鉴别:与物理记忆比较,如大小、形状、表面、截面、质地、外貌特征、气息、味道等。七、微观识别:横截面控制图学习。一种药材有这种药材的特点。然后记住它的特殊性,比如有没有异形维管束,它的位置在哪里。是否有分泌组织,是什么样的分泌组织,如乳管、油管、油细胞、油室等。粉末特征,区分导管的纹理如孔纹、棱纹、网状纹、阶梯纹等。一定要记住是否有草酸和钙晶体,以及晶体的种类,如方形晶体、柱状晶体、簇状晶体、砂状晶体等。,并对以上导管和草酸钙晶体的类型进行总结归类来记忆。粉末中是否有碳酸钙晶体,即钟乳石。粉末中是否有石细胞和纤维。八、配料:记住主要配料。有些还可以分类记忆:比如哪些药材主要含有生物碱、苷类、蒽醌类、挥发油(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等等。有效成分要特别记住,如乌头中的乌头碱为主要镇痛成分。功效:因为和中药重复,所以可以一起记住,但是提到的药理作用要记住。十、注:主要是记住有假冒和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