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公共空间设计

校园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学习和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校园公共空间的设计也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设计好的校园公共环境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校园公共空间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校园公共空间的综合设计

现代教育理念对大学校园提出了新的要求。校园公共空间已成为非正式交流和个体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其空间品质和活力对大学校园的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以交往活动为基础,着眼于空间形态与活动的关系,希望用人类行为或社会活动来启发环境设计,探索如何创造一个有归属感和人性化的校园公共交往空间。

关键词:校园交往活动公共空间设计

一个大学校园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的建设是百年大计,它的场所精神的建设也要经历多年的沉淀。校园公共空间设计将深刻影响校园的发展,包括其场所精神的形成、教学质量,甚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很多新建的校园,规模庞大,建设速度快,缺乏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影响了用户的感受和使用需求。对已建、改建和在建的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进行分类分析,从规划、建筑、景观三个方面提出校园公共空间的综合设计要求。

一、校园公共空间的规划模式?统筹兼顾,层次丰富

大学校园的主体空间框架是在旧校园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除了串联、组团、均质三种常见的布局形式外,还根据用地特点,结合几种结构形式进行设计。新的校园生活已经多元化和现代化,全面灵活的布局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多样的活动场所。总结起来,校园布局有三种:开放式布局、集约化布局、综合化布局。

开放式布局的校园空间形态相对自由,不形成强烈的封闭形态,多与地形结合良好,形成自然的空间关系。但由于缺乏建筑对空间场的控制,容易造成尺度不适。比如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就是开放式布局。图书馆和主教学楼虽然构成了校园的主轴,但是外部空间尺度巨大,仍然无法对空间进行围合和限制。我们应该注意对空间节奏的控制,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这种控制。

密集布局多出现在小而精的学校建设中。它以建筑为主,强调空间的集约利用。一般来说,外部空间所占比例较小。在香港这个人口密集的城市,密集的校园布局最为常见。香港大学、香港演艺学院和香港理工学院都是这样的例子。广州大学城的广州美术学院校区和中国美术学院新校区也属于密集布局。尤其是中国美术学院新校区,除了必要的体育和活动场所,校园就是建筑,建筑也是校园。进楼也是进校园,注重中心教学楼内部空间的开发,在恶劣条件下设计出动人的空间艺术形象。

校园的综合布局多用于大型综合新校区。由于新校区地域资源丰富,地形变化复杂,单一的布局形式显然不能通用于整个校区的建设。其校园发展模式力求近期紧凑,远期合理,预留足够的扩展用地。比如浙江大学紫金港新校区,西南交通大学新校区,南京大学浦口校区等。

此外,在许多大型传统高校中,由于面积大、发展快以及各种原因,逐渐形成了非单中心的结构。比如清华大学东西校区,北大、武汉大学的文科区、理科区和中心教学区,这种做法虽然是在原有校区基础上的布局调整,但仍然是值得借鉴的做法。

目前很多新建校区的规划中,建筑都是按照使用类型来划分的,比如教学楼、图书馆、行政办公室、体育馆等。,而且很难形成多中心多域的结构。

这种布局其实对空间资源的利用、学科的独立发展、师生的内部交流都大有裨益。一方面,以公共服务区为中心,其他学科的放射状布置,可以有效控制公共服务区服务半径内的师生步行距离,大大提高其使用效率,保证校园设施仍然得到充分利用,步行距离仍然可以掌握,可以形成规模宜人的区域;另一方面,多组团的副中心结构可以形成多层次的公共* * *交流空间,为学院之间、学科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合适的场所。

二、建筑围合形成室外空间?空间移交和界面形成

1.建筑本身被围起来形成公共* * *交流场所?一般来说,庭院、天井、附属绿地等。建筑本身规模较小,舒适宜人,是师生课间休息和活动的主要场所。这类空间的交流活动大多是与专业相关的谈话和讨论,需要的环境相对安静,所以要提供足够的靠和围的措施,以便留下来。

2.把建筑围起来形成一个公共* * *交流场所?校园内一个重要的中心广场,被多栋建筑环绕。规模大,形状规整,向心力强,是这类户外场所的特点。有很多种活动可以在广场举行,从学校的大型庆祝活动到孩子们的游戏和玩耍。使用的人群类型也相对复杂,使用要求有所提高,需要各种设施来满足各种要求。在这些大空间设计中,一是要注意空间上的区域细化,用合适的设计模数划分领域;二是加强校园户外标识,形成醒目、导向性强的校园标识系统;第三,从美学角度多考虑整体尺度、格局、肌理,创造环境优美的公共场所。

建筑物边缘,建筑物外的室外通信场所?校园内的自然山体、湖泊、绿地、运动场都属于这一类。它们是校园里环境最美、气候最宜人、变化最大的区域。它们是学习之外休息、娱乐、锻炼的场所,人们喜欢在这些地方进行绿化培育和养护。同时,要增加相关措施,提供充足的照明,做好安全防护。

三、校园交通系统?步行优先,适度穿越

校园道路是校园、城市、校园之间的交流手段。校园道路和城市道路系统一样,分为三种:纯机动车道路、纯人行道路和人车混合道路。它们是校园景观的基本元素。人们在路上经过时,往往能通过感受空间的变换形成整个校园的形象,人们对校园的印象是由穿越过程中所经历的场景和事件的片段组成的。因为在不同区域之间,室内室外之间的步行,一系列的公共开放空间被步行系统串联起来,形成了强烈的空间序列关系。

与城市道路系统不同,校园道路系统并不太严格,形式上更自由。随处可见人们在路上相遇并停下来交谈。如果在道路旁边有一个中途停留边界,人们甚至会有目的地穿过或到达这个区域进行活动,那么校园道路系统不仅可以具有交通连接的功能,还可以承担一部分交通需求,成为一个?路上的见面地点?。

四、综合设计手法?在校园内营造一个充满活力、无障碍、愉悦、可感知的户外交流空间。

1.规模

尺度处理是否恰当是公共空间设计成败的关键之一,没有人愿意呆在尺度不舒服的地方。包括人与实体、空间、实体与实体、空间与实体等尺度关系。尺度可分为整体空间尺度和内部使用尺度。

首先引用城市空间设计中的一组数据,其中d代表距离,h代表高度。当人与实体的距离由远到近,人们对户外实体的认知逐渐加深。右边的数据显示当d/h

事实上,一些校园主广场或主要集会区想要营造出适当的开放感,往往D与H的比例会大于3。关于这一点,日本的吉信鲁原先生在《外部空间设计》中对室外空间尺度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他提出室外空间尺度应该是20?25米是设计模数。每20分钟?25米,或重复的节奏,或材料的变化,或地面标高的变化,即使在很大的空间里也能打破它的单调,有时还会突然活起来?。(2)为了使公共* * *交往场所的尺度紧密宜人,设计师应注意在不影响整体感的前提下,将外部空间划分为小区域,以促进交往的形成。

塑造形象

简单来说,校园的户外交流空间有两种形态?规则和不规则形状。场地的设计产生的室外空间大多是规则的,而周围的道路和建筑形成的室外空间大多是不规则的。

正规的户外交流场所多见于大型广场,尤其是新建的大学校园。由于在规划设计上考虑较多,大部分校园广场的造型都比较规整、合理、有迹可循。这类交往场所有利于举办大型集会活动,人流进出路线相当清晰,向心力和稳定性较强。是校园内瞬时人流量最大、标志最明显的户外交流空间。如广州大学城中山大学主广场、华南理工大学主广场等。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公共* * *交流场所的不规则造型,和所有不规则构图一样,有时会让人觉得随意自然,有时又能让人觉得兴奋刺激,有一种吸引人、新奇有趣的效果。建筑实体的附属活动场地和自然绿地多为不规则形状,也是师生休息娱乐的场所。?大规模交往空间中的活动大多是有组织的、主题性的参与,分散在各种自由活动场地和自然绿地中的活动才是校园交往的真实体现。?因此,在不规则形状的户外交往空间中开展的活动是否活跃,是评价校园活力的重要标准。要创造和延续校园的活力,就必须重视这部分自由形态活动场地的设计。中国美术学院的休闲小广场,广州大学城的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药学院的休闲绿地都属于这一类。

需要注意的是,形状的不规则并不意味着可以太随意,而是要在一个相对完整的空间里表现出某个中心或主题,用灵活的围合形成一个模糊的界面定义。而且内部空间也可以按照上述的尺度设计原则划分成小的功能区,要提供一些设施满足交往的需要。

3.质地和颜色

空间肌理是指构成界面的建筑实体的立面、结构、空间地面和设施的表面肌理。

形成统一的空间肌理,可以给人以连续界面的感觉,有利于两个不同的室外空间和室内外之间的沟通和延伸。常见的方法是结合建筑立面或结构的设计,利用相同或相似的材料、拼接比例、凹凸变化、色彩等来营造整体空间感。当人们经过或停留时,会在空间中感到舒适和顺畅。在一些优秀的设计中,立面和地面甚至可以用独特的装修工艺统一处理,特别适合一些特殊的活动,形成独特的传播氛围,留下独特的传播形象。

色彩是塑造空间特征、营造场所氛围的重要手段。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色彩的运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一些步行商业街或商业广场,大多采用艳丽的色彩作为广告和立面色彩来吸引人,对促进消费者的购物有刺激作用。在大部分老校区的建设中,校园的整体色彩比较素雅,以蓝灰色、深绿色、深红色居多,透露出一种安定感和历史感。但在新建的大学校园里,建议采用更积极的色彩。一方面,鲜艳的色彩设计可以有明确的标识功能,一些活跃的色彩有助于展现新校区的个性;另一方面,新校区的外部环境在一定时期内还没有完善。利用室外空间和建筑的色彩变化作为场所的提示和指引,对促进校园交流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般来说,校园空间的色彩要鲜艳大方,避免杂乱。

如广州大学城华南师范大学教学楼内院,采用蓝、黄、绿三色处理,在严整的秩序中凸显大学校园的活力。再比如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学楼、广场、庭院,色调以白色、灰色为主,给人一种宁静、优雅的感觉。

4.地面

地面是指室外通信场所的地面设计,包括水面。人们的交流和活动都发生在一定的地面上,所以地面的设计非常重要。

场地的铺装具有装饰性,既能美化整体环境,又能衬托当地的建筑、小品和雕塑。整体的地板色彩和图案设计也可以在分散的场地之间建立起有机和谐的联系,使环境更加统一。可用的材料多种多样,如彩色陶瓷方砖、仿古方砖、花岗岩、方砖、混凝土等。不同的材料可以形成不同的个性,或严谨或活泼,或典雅或粗犷,需要与校园不同公共空间的交往活动和环境氛围的特点相一致。

5.草图和设施

草图和设施是校园空间中最引人注目、最有效的元素。人们在公共场所逗留时,大多会使用一些环境小品和设施,因此与人的接触最为直接,值得在设计中反复推敲。

校园雕塑是校园小品的主要组成部分,重要的校园雕塑甚至可以成为校园的标志。它不仅是供人观赏的,也有象征或纪念的目的,可以表达一定的历史纪念意义,反映特定的文化思想内涵。

一般来说,环境草图和设施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适用性、可用性和可观察性。室外座椅、花坛、台阶等。都可以有坐的功能,是一种坐具设施;除了坐以外,还有其他功能的设施,如公告栏、电话亭、自行车停放架等。,是所有可用的设施;喷泉、灯、文化墙都可以列为可观察的设施。三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定义,很多座位和可用性设施也是非常可观察的。优秀的设计应该同时结合实用性和美观性,为人类使用提供最大的可能性。

6.绿化设计

绿化设计是室外环境设计的重点,植物覆盖也是室外空间组织的要素之一。良好的绿化环境是绿色城市的标志,对于一个美丽的大学校园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而精心挑选培育的树种,也可以通过行植、排植等适当的种植方式,净化空气,改善校园小气候。在北方的很多高校,校园的秋天是五彩缤纷的,绿的是松,红的是枫,黄的是杏,像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一点也不逊色于春天。即使是冬天还是绿色的南校区,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花期和不同品种的种植,让校园环境活起来。

绿化的真正意义是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而不是简单的美化娱乐。在实际交流中,绿化非常适合围合、分隔或对比场馆内不同的功能空间和连接空间的通道,将功能区转化为功能空间,为人们在交流中提供灵活舒适的界面,成为人们依赖的背景。

什么是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的设计不仅仅是目的和结果,也不是设计迎合少数人的标志,而是大众参与并不断展现自己生活变化的过程。新的设计不仅仅是一种新的风格或新的形式,更是指新的内容和新的生活方式的创造。

空间的物理定义可以明确分为被占用的空间和未被占用的空间。人们对空间的占有是通过物化的标志来定义的,比如堆砌的石头,标记的界碑等。当然,最有效的还是搭建构筑物或者干脆盖房子来巩固对空间的占用。这种物理定义是基于有形和清晰的定义,如数字和物体。在相当正常的情况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划分往往是区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必要手段。当然,公共空间对于理解和服务公众利益负有特殊的责任。我们追求的是如何让它适应人们的各种需求,而不是让大众适应各种环境。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这个问题是我们学习环境艺术设计或者已经成为设计师的永恒主题!